“三教”指儒、道、佛三教;“九流”是《汉书·艺文表》所列的9个学术流派,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者流”。其中,阴阳家是战国时提倡阴阳五行说的一个学派;“纵横”是“合纵连横”的简称,纵横家指战国时以合纵或连横之说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主要人物有苏秦、张仪等;杂家指战国末至汉初折衷和糅合各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除了这三家的名称不是姓氏外,“三教”的名称和“九流”其余各家的名称都是姓氏;不过只有个别姓氏的形成与这“教”、“流”有关,而多数则另有姓氏来源。
“儒”是孔子创立的学派,后世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为“儒家”。儒家中的今文经学派,看待孔子同宗教之教主,因而把孔子学说当成宗教,和佛教、道教并列。西周宣王有臣姓左名儒,正直敢言,为冤死的杜伯鸣不平而死,子孙以他的名字为氏,即儒氏。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渊源于古代的巫术,开始定型于东汉,道家是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春秋时有个道国,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北,后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即道氏。
佛教,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5世纪中期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所创立,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名词梵文Buduha(佛陀)旧译为“浮图”或“佛图”,凶此称佛教徙为浮屠氏或佛屠氏。
法家是战国时的一个重要的学派,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等。法氏源于田齐政权的齐襄王。齐襄王姓田名法章,因齐国于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子孙不敢再姓田,便以法章的名字为氏而称法氏。
名家一称“辩者”,又称“形名家”,是战国时的一个学派,代表著作有《尹文子》、《公孙龙子》等。春秋时,楚国有个大夫叫彭名,他的子孙以他的名字为姓氏,便是名氏。
墨家是战国时的重要学派,是儒家的反对派,因创始人为墨翟而得名。商代有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南,国君为墨胎氏,后省文字为墨氏。
农家是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炎帝因教人耕种而号神农氏,其后代有一支称为农氏。摘自《中国古代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