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大型根亲文化系列报道推出以来,一直广受读者关注。
近日,读者过先生致电河南商报记者,称他一直关注这组报道,但对迟迟没有关于过姓的报道表示“不满”。
过姓起源于哪里?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其迁徙分布状况如何?
读者来电
“为啥一直没有俺过姓的报道”
近日,读者过柏峰致电河南商报记者,他说,《我从哪里来》系列报道他一期不落全看过,觉得很“涨姿势”,但又有点“着急”:“为啥一直没有关于俺过姓的报道呢?”这样的“不满”并不少见。
过柏峰说,他是许昌长葛市人,老家村子里的人大多姓过。“小时候,觉得过姓人很多,后来到外地上学、工作,才发现原来挺罕见的。”
他说,家里的《过氏族谱》记载,他们这一支过姓人是清乾隆年间从开封尉氏县迁来的,而尉氏县那支过姓人,是从山东巨野县迁来的。
“到了巨野县,线索断了:两家族谱的记载对不上号。”他说,“我想了解过姓的起源和分布,以及历史上都出过哪些名人。”
过姓起源
过氏的两支起源,4000年前是“世仇”
无锡市祠堂学会过氏分会的过先生介绍,过姓起源并不复杂,即出于任姓和姒姓。不过在历史上,任姓过氏与姒姓过氏,是水火不同炉的“世仇”。
《左传》、《世本》等记载,过氏源出任(妊)姓。相传,轩辕黄帝的小儿子禹阳得姓为“任”,他的后裔寒哀因立下战功被封居寒亭(今山东潍坊市附近),建立寒国,称“寒氏”。
约公元前21世纪,寒国被大禹攻灭,大禹之子夏启分封同姓诸侯,在寒国故地建立了姒姓过国(都城在今山东莱州市一带)。没过几十年,寒氏家族便再次复兴,娰姓过国又被寒氏的首领寒浞(zhuó)攻灭,其子寒浇镇守过国故地,称“过王”。
再后来,娰姓过国后人以国为氏,寒浇的后人则以祖先称号为氏,都称“过氏”,后来都演变成为过姓。
过先生说,关于过姓来源,还有一个民间传说:
明朝后期,魏忠贤排挤异己势力,浙江嘉兴一位张姓官员被下令诛灭九族。为保存血脉,张大人把幼子托付给家仆,让他偷偷溜走。不料,家仆出门迎面碰到前来监斩的御林军。御林军头领问:“你姓什么?”家仆魂不附体,战战兢兢伸手西指,说:“过……过……”头领以为他姓过,便放他走了。张家被灭门后,家仆便将救出的张家幼子改姓为“过”。
枭雄寒浞
统治华夏40年,其时代却被有意忽略
《中国历代纪元表》显示,夏朝的帝王一共17位,大禹也常被统计在内。其实,在这一历史时期,另有两位帝王先后统治华夏民族,一个是神射手后羿,另一个是过姓始祖寒浞。
不过,除了先秦典籍《左传》、《竹书纪年》外,包括《史记》在内的其他史书里,他们的统治时代记录得十分模糊,甚至“从未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竹书纪年》记载,夏初太康当政时,国家衰败。有穷氏首领后羿乘机入主中原,成为华夏民族的实际统治者。后羿十六年,沉迷游猎的后羿,让义子寒浞统领朝纲。三年后,寒浞发动政变,杀死后羿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以庚辰年为寒浞元年。
寒浞二十年,寒浞扫灭了夏后氏残余势力,夏朝正式灭亡,他开始了对华夏民族长达40年的统治。直到寒浞六十年,近80岁的他才被夏后氏的后裔少康杀死,夏朝复兴。对此,学者綦彦臣认为,在儒家正统观念中,后羿以臣代君,寒浞更是生性残暴、叛父弑君,两人完全是儒家道德的反面典型;加上历代史书多以夏为“正统”,后羿和寒浞是“乱臣贼子”,他们的时代被后世史学家淡化甚至忽略,也就不足为奇了。
迁徙分布
在河南,过姓人口极为稀少
过先生说,过姓虽然古老,但人数不多。汉唐之间,没有一位过姓人见于史册。
如今,中国大陆、台湾均有过姓人口分布,但人数都很少,主要集中在安徽和县、蒙城县,江苏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及浙江嵊州市、海盐县等地,并以嵊州、无锡等地为郡望。据统计,过姓总人数不到10万。
《锡山过氏世谱》记载:“宋高宗南渡,过孟玉护驾有功,使尚逍遥郡主,赐第无锡。”无锡过氏的始祖,便是这位郡马爷过孟玉。这一支过氏人以锡山八士桥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迁徙。
从此,过氏后人大多耕读传家,名人辈出,如明代的“围棋国手”过百龄等。
据了解,在河南省内,过姓人主要分布在尉氏县、长葛市和郑州市等地,但人口极为稀少。
故事
嫦娥住的“广寒宫”,其实在山东寒亭
史籍记载中,有一位与寒浞密切相关的著名人物,她便是家喻户晓的嫦娥。
嫦娥本名姮娥,后来因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而被改称“嫦娥”,《诗经》称她是“帝喾下妃之女”。有史学家依此推断,姮娥刚开始嫁给后羿,很可能是两大部落的政治联姻。
后来,寒浞杀掉后羿称王,姮娥所在的部落又与寒氏结盟,她本人也改嫁寒浞。“过王”寒浇和戈姓的始祖寒豷(yì),都是她改嫁后生的儿子。山东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员孙敬明介绍,潍坊市有个寒亭区,4000多年前,寒国的都城“寒亭”便位于此处。
寒国的宫殿统称“寒宫”,寒浞为了取悦姮娥,建造了一座规模更宏大的宫殿供她居住。宏大即“广”,这就是“广寒宫”的由来。寒氏又称伯明氏,其部落以月亮为图腾。“奔月”的神话传说,其实反映了“寒浞杀掉后羿、姮娥改嫁寒浞”这一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