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得姓始祖为安清。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远古时受封于西戎,后建立安息国(古安息国,在中原的西方,距离长安约一万多里,汉书称其为西域大国)。汉武帝时,派遣使者到安息国,始有往来。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国太子清,字世高,在其父驾崩后,不愿继承王位,欲削发为僧,于是主动让位于叔父,到河南洛阳出家,专门从事佛经翻译。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共译佛典九十五部、一一五卷,为我国早期佛学做出巨大贡献。当时与太子清一同入汉者皆以国(安息国)名为氏,称为安姓,后代奉安清为安姓的得姓始祖。
今日安姓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25%,另河南、安徽二省也多安姓,上述三省安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51%。
安姓源自于汉代西域国家入中原定居者,后又加入鲜卑、胡人等少数民族的血统,是一个刚开始就象征民族融合的姓氏。安姓名人多在唐代以后,如唐代中书令安重晦、宋代著名石匠安民、元代四川提督参赞安慎、明代宁国府通判安孝宗、清代安致远等。
安姓起源:
1、源自姬姓,为黄帝之孙安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居住在遥远的西方,曾经自立为“安息国”,自主为政,长时间跟中原没有联系,其后代子孙以国为姓,称为安氏。一直到汉朝,才又重归中原,我国开始有了“安”这个姓氏。
2、源自以国名为氏。唐代“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国”的国名首字为姓。
3、源自他姓或赐姓安氏:
①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下同),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姓安者。
②唐代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
③明朝时有元人盂格、达色等被赐姓为安。
④唐时有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的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他姓改姓为安。
安息国的安姓自迁入中原后,分布于河南洛阳、甘肃民勤和武威、湖南溆浦和常德等地区,其中尤以甘肃、湖南二省安姓繁衍迅速,后安姓发展成史上的三大郡望:凉州、姑臧、武陵郡皆在此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