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郑州

打虎亭汉墓:从繁华走向落寞

2014/1/14 14:55:48 点击数: 【字体:

 打虎亭汉墓:从繁华走向落寞

打虎亭汉墓:从繁华走向落寞
1988年元月,打虎亭汉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虎亭汉墓:从繁华走向落寞
王明亮介绍一号墓石刻画像内容
打虎亭汉墓:从繁华走向落寞
打虎亭汉墓二号墓里的精美壁画

   
    关注打虎亭汉墓之一

    它是一座距今1800多年的东汉时期的大墓;它的建筑规模之雄伟、墓室结构之复杂迄今国内罕见;它向世人呈现出的石刻画像与彩、墨色壁画内容丰富,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它离我们很近,近得几乎一转身就能看到它,然而如今它却如蒙尘珍珠,寂静地蜷在一角,几乎被人遗忘。端午节假期期间,在全国景区游客爆满的情况下,它却只迎来屈指可数的10位访客,很难想象10多年前它曾经创造一年接待1万名外宾的纪录。

    它是谁?它就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密市打虎亭汉墓。

    沿郑少高速至新密西下,拐至S316省道即可看到“打虎亭汉墓”的指示牌。甬道两侧数尊孤寂的石兽提醒着人们,与外面的车来人往相比,这里是另一个世界。

     昨日,在打虎亭汉墓景区空空的大院里,记者没看到一位游客,在汉墓旁修竹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静,一周有三四天没一位游客都很正常,全年的门票收入不足一万元。打虎亭汉墓管理处主任张晓无奈地告诉记者。

    郑州晚报记者 程玉峰 邓红超

    杨宜锦 王银廷 文/图

    石刻画像和彩、墨色壁画犹如一幅活生生的东汉风情画卷

    打虎亭汉墓为“鸳鸯墓”,即夫妻墓,一号墓为男主人墓室,据考证墓主人是汉代弘农太守张伯雅,因墓室壁上有300平方米的画像石,又被称为画像石墓;二号墓为其夫人墓室。因墓内有大量壁画而被称为壁画墓,其中的《宴饮百戏图》可谓是壁画中的精品。

    昨日气温高达38 ,但当记者走进打虎亭汉墓一号墓的时候,如同走进了时空隧道,凉气逼人。进入第二道石刻门时,记者看到一条黑黄相间的小蛇正蜷曲其上扭动着,或许是我们的到访打扰了小蛇的清静。墓室里300平方米的画像石,则向我们生动演绎着1800年前东汉贵族的缤纷生活。酿酒、豆腐制作、烤肉、杀鸡、做鱼、收租图、马车图、宴饮图、禽鸟兽……东汉末期的生活、礼仪、生产、艺术,东汉末期的信仰、世俗、风情、习惯,从衣、食、住、行到迎送礼仪,从那时的生活到对未来日子的向往,它尽数囊括,一网打尽了。

    从进入墓室到走出来,看了近一个小时,墓室内容之丰富,让人回味不尽。网友“枫红飘扬”在参观过这座汉墓后感叹说:“去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个墓不过是个规模不大的砖墓而已,但一下去却让我吃了一惊,彻头彻尾,整个一座规模巨大的石券墓,四室两厅。里里外外,满眼的石刻门,石门框和画像石。1800多年真东西啊,当时的感受就是,不虚此行!”

    为珍贵文化不被人识感到遗憾

    坚守20余年充当守墓人

    打虎亭汉墓的“内在美”让人惊叹,然而却有种“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窘境。曾经高大威武的迎宾楼如今已经有些残旧,一楼景区售票口上写着“20元/人”,陪同一起采访的原打虎亭汉墓管理处主任王明亮说,这是1995年郑州市物价局定下的价格,18年来从没调整。端午节景区共接待了10名游客,多是路过此地的人顺路拐进来看看。“景区已经五六年都没什么游客了。一星期能有三五个人已经很不错了。由于经费紧张, 2002年以前景区还有12个工作人员,到现在走得只剩下6个,其中有3人已经停薪留职自谋职业,只有3人在岗。”

    张晓,在打虎亭景区已经待了23个年头,对景区有着很深的感情,采访过程中,他不停地感叹,这么好的文化,静悄悄地放在这里,不为世人所知,真是遗憾!比如一号墓的《豆腐制作工艺图》将中国豆腐史上溯了千年,推翻了海外某些国家关于文化方面的言论,完全能够证明豆腐就是起源于中国。还有名气最大的《相扑图》,证明早在东汉时期,相扑运动在我国就已经出现了,也充分说明相扑运动的起源地就是中国。

    尽管对景区有深厚感情,但景区现有职工的坚守却变得越来越难。张晓说,景区每个月只能靠门票收入勉强维持基本运转,即便如此,张晓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白天既是景区维护人员又是景区讲解员,一有游客进来,他就全程讲解;到了晚上,一个人看护着孤寂的汉墓。

    从昔日辉煌到今日落寞

    “国保”文物遭遇保护困境

    打虎亭汉墓并非一直这么沉寂,在上世纪90年代,打虎亭汉墓曾是河南文化名片之一,每年仅接待外宾就达两三千人,最高时达到上万名。王明亮,自1983年始任打虎亭汉墓管理处主任,直至2007年,他亲身见证了打虎亭汉墓的兴衰过程。他告诉记者,1978年打虎亭汉墓和少林寺一起,作为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文物景点正式开放。在上世纪90年代,少林寺的走红也让打虎亭汉墓获益匪浅,当时去登封少林寺必经打虎亭汉墓,作为河南文化旅游的一项,这里成为游客们必游之地,“每年仅门票收入就能达到六七十万元,开放以来接待副总理以上领导就有23人”。

    在一号墓的入口,记者看到斑驳的墙壁上工作人员细心地粘了一块粘蝇纸,防止飞虫类对古墓的破坏。景区经营惨淡,工作人员只好在景区内开辟了一小片菜地,自给自足维持生活。张晓告诉记者,现在他最着急的就是景区年久失修,现在很多地方急需修缮。新密市文广新局文物保护管理处主任王少凯告诉记者,去年市里拨款一万多元,对汉墓南墙渗水问题进行了抢救性修葺。然而对于一座1800年前、占地60亩的大墓来说,这点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围墙需要修了,电路也老化需要维护。国家规定国保级的文物部门必须得有监控,5年前景区就已经把安装监控的申请提交了上去,到现在都还没批下来。”【原标题:打虎亭汉墓:从繁华走向落寞】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郑州晚报 2013-06-14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