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嵩山太室山积翠峰下,两边山梁环抱,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刹会善寺以神秘而恬淡的姿态隐于大片密林之中、绿树墙垣之后,金秋时节,约三两文友来此寻幽探胜,让人感觉到有种禅意在心头弥漫。
今日禅意会善寺
会善寺在嵩山太室山积翠峰下,两边山梁环抱,中间一大片密林。寺院前面开阔,有一个小广场,东边一条蜿蜒小道,直通密林深处,旁边溪流淙淙,鸟儿鸣唱,当走到深处时,树木掩映中,才可以看到寺院的红墙。寺院门前的几株老树——柏树高大蓊郁,在夏日里为人们遮住骄阳,制造浓阴;银杏粗大古老,到秋天把寺院打扮得一片金黄。
嵩山寺院众多,会善寺相较少林寺、法王寺等寺庙,规模较小,进入大门,只有一个大院,正对大门的就是大雄宝殿。它没有少林寺、法王寺殿堂高大,却自有高贵的气度与威严;虽不像少林寺那样游人如织,前往的人却都怀着崇敬之心,深知其独有的价值;虽然环境幽静、门可罗雀,却也不像三祖庵那样荒凉破败。
会善寺大殿系元代建筑,唐代的净藏禅师塔、琉璃戒坛,元代大雄宝殿为嵩山唯一的元代木结构建筑,寺东柏林内的清代佛定意公和尚琉璃塔和两座清式楼阁式塔,其质地和造型不仅是嵩山唯一的,而且均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气度恢弘的古会善寺
会善寺是嵩山各大寺院中最具皇家气派的一座寺院。它的前身曾是北魏孝文帝在嵩山的离宫,隋开皇年间赐名会善寺。孝明帝、隋文帝、武则天、唐中宗、唐代宗、宋太祖、清乾隆等帝王,都曾对会善寺敕诏、御书、颁匾。武则天更是在这里拜道安禅师为国师,从而使这座寺院更具皇家寺院色彩。
那时的会善寺曾经规模庞大,建有净藏禅师塔、戒塔,而且都在寺院之内,现在处于另一个军营里的一座琉璃塔和另外两座古塔,也都在寺院的范围之内,可谓当时气度恢弘的最大寺院。现在其散存的东魏,北齐时期石刻造像,唐、明、清代碑碣33品(件),以及明代铁钟等文物,亦有较高的艺术、书法与史料价值。《道安禅师碑》刻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宋儋撰文并书丹,书法古朴老练,均为稀世珍品。
璀璨人文闪耀嵩山
在中国乃至世界天文史上,你会发现曾从嵩山升起的两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一颗是唐代的张遂(法号一行),另一颗是元代的郭守敬。前者弃官入嵩山,隐于会善寺;守敬奉命改历,建观星台于告成。这两人一前一后,相差500多年,却都立足嵩山致力于天文科学,为中岳郁郁的山水、灿烂的文化增添了光辉。
一行作为僧人主持寺院时,与元同法师共创琉璃戒坛。“岁成具戒者盈千,日受洁供者数百”,香火之盛,几过东都(洛阳),这最终成就了一代佛教秘宗之祖;作为学者,他不仅编纂了《大衍历》,且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实测了地球子午线一度的长度,比公元814年阿尔马蒙的实测子午线要早90年。这种大佛大儒集一身的僧儒,真可谓空前绝后。
在回去的路上,回眸望去,二室凌天,三花生烟,仿佛一行、道安、女皇等正举杯邀月,欢然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