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正宗牛屯火烧的做法是颇为讲究的,面粉、油料、作料都必须用上等品,和面用水冬天为“甩手水",夏天用“阴阳水",春秋为“顶手水"。天热时斤面兑水二两许,天冷时斤面兑水半斤,和面时要猛揉慢“醒",做到盆里不留剩水,面里不窝生面,面剂大小适中,打时紧摔慢抻,要求手不离油,面不粘手。将面剂拉得长如腰带,宽约寸许,再卷成陀螺状,旋磨成型后压平。遇火力炙烤,中间则会自然膨胀鼓出。炉槽里要经常存油钱深,火烧入炉后,需猛火粘手。将面剂拉得长如腰带,宽约寸许,再卷成陀螺状,旋磨成型后压平。遇火力炙烤,中间则会自然膨胀鼓出。炉槽里要经常存油钱深,火烧入炉后,需猛火熏,文火闷,不时刷油,出熟放生,循环往复,短需一刻钟,长则半小时,方可下炉。带馅火烧也是牛屯火烧的一大特点,馅为细碎五花精肉 (回民多为羊肉)、细盐、葱花、孜然、作料面拌和均匀,面伸开后卷入其中。火烧熟后,买者须从侧面利一小缝,以散发其壳内热气,否则,将灼热难以下口。
“牛屯大火烧”的制作工艺及其佐料十分考究。要用绵60摄氏度的温水和面,拉成长条,摊上鲜猪油块、花椒面、茄香面、葱花和碎盐,卷十八层成园形面团,在油鏊上煎硬后,再投入炉膛壁上烘烤,翻转八遍,遍遍都涂豆油或其他植物油,以使内填的猪油块熔化外浸,外的植物油内浸。这样烤熟后,黄焦酥脆,味道鲜美,香而不腻,用手掌一拍即成碎片,牙齿好的人嚼之用声;若老人食时放在笼上一蒸,软如蛋糕,香味浸人脾。
近年来,牛屯流行的“夹什"火烧更加丰富了火烧内容,或鸡蛋或牛肉或火腿肠或豆腐串或绿豆芽,在炉面上切开摊好,佐以精盐、葱花、麻油、孜然、甜面酱、辣椒面、胡椒粉,煎熟后,将火烧环面切开一半夹入心内,口感香甜适中,麻辣爽口,风味更是别具一格,未及下炉即香气四溢,食者赞不绝口,闻者垂涎欲滴。
牛屯火烧不仅色香味美,而且价格便宜,如今制作“牛屯大肉火烧”的师傅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又增加了新的原料,烤制出的大肉火烧颜色金黄,口感焦酥,泌人心脾。2009年12月,牛屯大肉火烧被列入滑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中原名吃网祝愿牛屯大肉火烧继续发扬光大,中原名吃网让中原名吃走向世界。
牛屯大肉火烧”是一种风味独特的地方传统食品,相传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间已开始兴盛。“牛屯大肉火烧”之所以能够红火起来并扬名全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牛屯离汲县(现卫辉市)2500米,距封丘、延津、长垣均为2500米,是方圆百里闻名的大集市、而且,那时牛屯集是北京至开封的“官道”驿站,过往的官员至此,必落轿下马,令店家赶制“牛屯大肉火烧”,自己一饱口福之后还要捎走许多,大火烧生意十分红火,做大火烧的店铺曾一度达到40余家。二是牛屯人制作大火烧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宁缺勿滥,宁肯少打几个,少挣几毛钱,也绝不粗制滥造。著名的火烧制作师傅、高家第八代传人高清武曾留下这样的传说:在一个大集市上,买他火烧的人特别多,都想赶紧拿到手,催的高师傅有点烦。但他又不愿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糊弄顾客,怎么办?他心一急。端起一盆水,呼的一下子把火烧炉浇灭了,并说:“今天我不打了,你们爱买谁的就买谁的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