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甲天下,随着牡丹文化节升级为国家级,牡丹花便已成为洛阳一张璀璨夺目的名片。国色天香的牡丹虽四季常开,但只能饱了“眼福”,看不够、带不走,洛阳牡丹饼却能带来既能看又能吃的“口福”。
吃一口牡丹饼,嗅一缕牡丹香,品的是地地道道的洛阳味道。
传承美食
南宋时,吴自枚的《梦梁录》中也有关于牡丹饼的记载:“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银炙饼、牡丹饼、开炉饼、甘露饼、蜜糕……”而追溯牡丹饼的故事,则要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说起。
相传,唐贞观23年武则天削发为尼时,偶然以牡丹花瓣为原料,配以豆子、红枣等制成素饼,味道独特。武则天执政后,每逢花开,便令御厨取嫩花做成精美甜点“牡丹饼”。
随着洛阳国际牡丹文化节31年的成功举办,在收获了累累经贸成果的同时,也把华贵的牡丹做成了一个大产业。如今洛阳大街小巷的超市、百货商店,随处可见牡丹饼的影子,像开封的花生糕、天津大麻花一样,成为了一张城市美食的名片。
出身高贵的牡丹饼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后,现在的洛阳牡丹饼打破以面粉为主料的传统工艺,改以豆类为主料,不仅顺应了人们追求健康的潮流,而且将原来脆硬的风味,变成酥松绵软,使芳香更加浓郁,回味更加悠长。
有着20年种植牡丹经验的余师傅告诉记者,以前花农种牡丹,主要是出售种苗,或者在春节期间售催花牡丹,丹皮卖,种子用来榨油,剩下的花瓣一旦过了盛开期,就会自然凋谢。不过,现在因为生产牡丹饼,有企业要大量采购新鲜的牡丹花瓣,花瓣也就派上用场。
提到牡丹饼,不得不说的是现代牡丹饼的发明者——任全福。上世纪80年代,任全福曾在广东做厨师,精通粤式点心。回到洛阳后,任全福有了一个做出本土化、有特色新式糕点的想法,牡丹饼的历史记载给了他几丝灵感,2005年,第一块牡丹饼“问世”了。
“牡丹饼最初只有状元红、豆绿、姚黄、丹炉炎四种,如今又增加了黑牡丹饼、牡丹酥等系列,品种已达30余个。”洛阳市甜咸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甜咸斋)总经理马静民对记者说。
提起传统糕点,马静民如数家珍。甜咸斋在洛阳是一家有着85年历史的老字号清真糕点坊,经过3代人的努力使得现在的甜咸斋已走在在洛阳糕点界的前列。
“洛阳市上规模生产牡丹饼的企业不到10家,甜咸斋只是其中之一,不少企业是老字号,口味各有千秋,但是都能代表洛阳的特色。”马静民坦言。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牡丹饼正式进入北京市场,牡丹饼真正走了出去。
“目前洛阳的牡丹饼在省内基本上都覆盖了,省外市场也涉及不少,很多都是来洛阳旅游的外地游客买了带回去的,真正在省外市场的反应远不及省内。”马静民表示,“因为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食品,在品牌和影响力没有达到时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
牡丹饼也让种植牡丹的农户多了一条增收的渠道。一位牡丹种植户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栽1600棵牡丹,一朵花平均重50克,平均一棵牡丹采8朵花,一亩地就是500多公斤,如果卖1公斤4元钱,一亩地就可增收2000元。他说:“原来我们以种苗生产为主,现在加上采摘花朵,等于又增加了一项收入,一亩地的经济效益大概就达10000元左右了。”
“牡丹饼采用豆类为主料,所有品种系列突出酥、松、绵、软等特征,原料中添加经过精心腌制的牡丹花瓣,使此饼既有牡丹芳香,又具有养颜保健之功效,其生产采用了醇、酶处理法等特殊工艺,既改善了豆制品的口感,又保持了原有的营养成分,成品采用真空包装,达到了保真保质保鲜。”马静民表示。
洛阳礼物
洛阳是全国旅游城市,30多年来,洛阳“以花为媒,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将牡丹成功打造成一张城市名片。
一年四季,到洛阳来旅游观赏牡丹的人络绎不绝,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牡丹饼成为奥运会推荐食品后,以牡丹饼为代表的牡丹茶、牡丹酥、牡丹精油产业等得到快速发展。
无论是牡丹饼、牡丹宴,还是“千年牡丹王”,都正在成为洛阳牡丹的文化符号。游客游玩中、离开时,牡丹饼便成了品尝洛阳地道美食的首选。
记者在洛阳市中心一家大型超市看到,一个长约10米的货架上,摆放着很多品牌的牡丹饼、牡丹糖、老洛阳八大件等传统特色糕点,不时有外地游客上前询问。记者打开了一个牡丹饼,里面除了真空包装的牡丹饼以外,还有一小包牡丹种子,并且有种植小贴士。
“这就是让游客不仅能带走正宗、地道的牡丹美食,而且还能把洛阳牡丹的种子带回家去种。”负责该牡丹饼的销售人员对记者说。
其实,早在2007年,洛阳牡丹饼就与牡丹文化联姻。
2007年4月1日,洛阳牡丹花会赏花仪式启动后,为提升牡丹文化品位,打造牡丹产业品牌,洛阳全福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福食品)斥资99万元,赢得了园内一株距今1000多年的“凤丹”牡丹的冠名权。
同时在当年,全福食品正式推出了“赏千年牡丹王、品盛唐牡丹饼”的旅游线路:充分借助距国家牡丹园不到800米的空间优势,使得这一线路为多数游客所接受,牡丹饼销量也随着大批游客的到来一路攀升。
就在看似不经意间的一次文化创意,为代表牡丹文化食品的牡丹饼,打开了潜在的市场。
洛阳牡丹协会秘书长金志伟说,牡丹花不光具有观赏性,它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也非常可观。现在通过制作牡丹饼,让行将凋零的牡丹花瓣有了新用途。
在旅游旺季过后,又进入卖场,全市主要卖场均可看到牡丹饼,为更多的本地市民购买提供方便。“牡丹饼已被外地游客认可和接受,特别是节假日销售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马静民表示。
除了仿古的唐三彩,牡丹饼依托洛阳厚重的牡丹历史文化,逐渐成为“洛阳礼物”的代名词。
然而,由于洛阳牡丹饼规模相对来说还是小,家庭式的手工作坊还普遍存在,相关的旅游食品市场不够规范。如何叫响牡丹饼,叫响“洛阳礼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具有十足洛阳味的旅游纪念品才能被游客所接受。”洛阳市旅游商品协会有关负责人也认为,在开发旅游商品时,可加强与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鼓励各方面人才积极参与旅游商品的研发,开发新特旅游商品。(姬万里 文/图 )(原标题:美食的传承——洛阳牡丹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