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王梦奎: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4)

2013/11/14 17:10:35 点击数: 【字体:

  

    一是继续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这并不意味着外需不再重要,不要继续扩大出口。开拓市场对任何市场经济体都是生命攸关的大事,内需和外需都是开拓市场的问题。据工信部统计,世界500多种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中国产量第一,国内制造业一部分产能要依赖国际市场消化吸纳。稳定和扩大外需也有利于扩大内需,例如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我国对欧、美、日本直接出口占出口总额将近50%,加上间接出口比例更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容易使贸易摩擦增多,外部风险加大,所以既要巩固原有市场,也要开拓新的市场。正在推进工业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巴西和不少亚洲、拉美国家,也在积极扩大出口,发达国家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鼓励传统产业回归,推进“再工业化”,而国际市场增加容量有限,竞争非常激烈,保住原有市场和开拓新的市场都不容易。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不是短期的问题。而且经贸摩擦和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相互交织,从产品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使形势更加复杂。我国有些产品已经占世界市场比较大的份额,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我们要高举反对保护主义的旗帜,促进全球贸易公平公正和稳定发展。在扩大出口的同时,也要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满足国内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二是资源安全保障。现在石油、铁矿石、铜、铝等主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都高于50%。有些传统的出口产品,例如煤炭,已经成为净进口。即使努力开发国内资源,例如发展水电、风能和太阳能,也很难赶上需求增长的速度。必须实行更加积极进取的开放战略,从国际市场获得资源保障。问题是,许多重要资源的国际市场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垄断,我国作为后来者会遇到严重障碍和激烈竞争。我国进入国际经济贸易体系,接受的是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既定游戏规则,并不是初创时期的规则制定者,争取包括进出口商品定价权在内的话语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在,国际上有些人对中国进口资源存在误解,甚至有恶意攻击。事实上,全世界都看得见,中国从国际市场获得资源,是按照当今国际经济贸易的通行规则,以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为根本宗旨,不干涉别国内政,所以受到贸易对象国的欢迎。中国进出口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扩大对外投资。我国长期资本短缺,对外投资很少,境外直接投资是近些年逐渐增多的。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2457亿美元(吸收外资9931亿元),对外投资存量只占全世界存量的1.3%,远不能和发达国家比。现在我国有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贸易顺差的趋势短期不会扭转,已经由资本短缺变为资本相对充裕,需要在继续吸收外资的同时,积极发展对外投资,进行资本输出。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全球排名由2005年的世界第十八位上升为第五位,发展势头不错,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常说世界500强有多少在中国落户,而我国企业持有的跨国公司的股份乃至在整个发达国家非金融类的直接投资数量都很少。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是扩大资源供应的重要渠道,也是开拓发展空间。对外投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发展我国自己的大型跨国公司,以及鼓励国内技术成熟、竞争力强的企业,有序向外转移产能,替代部分传统产品的出口。当然都要谨慎行事,因为并不是只要有钱就能够对外投资获利,还需要在市场预测以及管理和技术方面解决许多问题,注意防范投资风险。
  
    四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的讨论很多,少数发达国家垄断国际经济金融事务的现行治理机制受到激烈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7国集团应对危机无力,代表性不强,不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已经看到的初步成果是:在危机中产生的20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对话的重要平台;发展中国家提高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中国份额从3.72%提高到6.39%,并且和印度、巴西、俄罗斯、意大利一起进入执行董事会;中国在世界银行的份额也会有所增加;人民币国际化在金融危机中起步,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试点成功,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使用和流通范围扩大。有报道说,目前用人民币签订合同占我国贸易量的10%,未来5年可能达到30%。国际经济治理机制的变革,中国从经济大国发展成为经济强国,都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西方在世界事务中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都不会改变,但美国的霸权地位在削弱,世界的西方色彩开始变淡,在走向多极化和多元化,变革是大势所趋。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机制的变革,推动变革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把我国不断上升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转化为制度化的权力或者说话语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国现在具有发展中国家、新兴大国和社会主义国家多重属性,在经济上还具有发达经济体的某些特征,和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不同领域具有共同利益,也在不同领域存在矛盾和竞争。要积极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争取“左右逢源”,避免“左右为难”和“腹背受敌”。我们主张和谐世界和互利共赢,但在世界历史上,不论世界政治还是经济,旧的均势的破坏和新的均势的建立,都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都不会是很平静的,而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做多方面的努力。
  
    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国土开发的延伸,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社会事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都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在“十二五”时期经济完全有可能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预测,未来5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左右,新兴国家5%左右,发达国家1.5%左右,中国可能在8%左右。2010年中国GDP5.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1/3左右;按不变价格计算,2015年中国可能超过8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2左右,就是说,再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国经济总量和美国的差距会继续缩小,和日、德、英、法等发达国家相比会进一步领先;人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会进一步缩小,但仍然有很大差距。这意味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将进一步增强,国际经济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将进一步改善。对“十二五”的前景可以持乐观预期。
  
    中国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30年,世界上没有先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永远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按照一般规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服务业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比重大幅度提高,人口老龄化到来,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峰过去而渐趋完成,加上市场需求、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多种因素制约,增长速度会逐渐慢下来。世界经济增速下降也会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只要发展质量提高,经济会逐步走向成熟和现代化,人民生活也会更加富裕。今后10年可能是由高速增长逐步进入速度不像过去一些年那么高但比较平稳增长的过渡期,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做更大的努力。【原标题:王梦奎: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光明网 2011-04-0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