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华最大的愿望是扔掉手机专心写作
提示
靠一股执著到骨子里的狠劲,他大学毕业后闷在家里写出了30万字的长篇小说《同窗灰姑娘》,成为三门峡市唯一一个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靠着对 现实的审视与反思,3年之后,他又写出了第二部长篇小说《马路课堂》。他说,写作就是他的命,包括离奇的爱情在内,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写作,为了创造更 好的写作环境。文学是一场艰辛而寂寞的长途跋涉,他前行的轨迹,是一批前景广阔的河南青年作家的生存标本。
他叫陈少华。
□记者乔伟辉 实习生杨枫文 记者李康图
发轫
花了近一年写出处女长篇
这里是渑池县英豪镇寺庄坪村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静谧的院子里,唯一的一棵梨树上,梨花开得正欢。枝头高出房顶一大截,一簇簇白的花向着蓝的天,姿态寂寞而骄傲。
4月15日下午,陈少华推开梨树西侧一间老屋的房门。就是在这间老屋里,他写出了自己的长篇处女作《同窗灰姑娘》,以24岁的年龄,一举跻身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行列。
当年大学毕业后,21岁的陈少华没有找到工作,决定靠写作改变命运。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这是一种危险行为。村里人的非议就不用说了,就连亲戚也不理解。
“做贼一样,整整半年我几乎没出过院门,怕的就是村人们鄙夷的眼光。”多年以后,陈少华说,他一生都不会忘记那种眼光,它像冰凉的蛇一样贴着脊背攀爬,令人战栗。
好在父母是开明的,能够容忍他这种匪夷所思的行为,不管再忙,都不让他下地干农活。
故事写了三分之二时,他感觉需要有台电脑了,哪怕是台二手的。他鼓足勇气向父母要2000元钱。父母卖了猪崽,凑了1300元,又到陈少华的舅舅家借了两次,借到700元钱。
“农村人的眼光剜人,那时,我和他妈见人都低着头走。但知子莫若父,少华从小就很倔,做事儿发狠,我相信他最终会成功。”4月15日下午,陈少华的父亲站在院门口说,“况且那时他工作没着落,再不让他干点自己想干的事儿,他会疯的。”
2003年春天,门前的梨花打苞时,30万字的《同窗灰姑娘》终于写完了。陈少华拿到县城,花200多元打印了两份。“太厚,父亲用锥子打眼,用细铝丝穿眼装订的。”陈少华说。
他随便找了一个北京的出版社,将打印的作品寄过去试试。出版社回信称,小说可以出版,不过需要等等。他等不及,决定换个出版社试试。他选了广州的花城出版社。
高中同学李平听说陈少华在家写小说,大老远来看他。李平也是个文学爱好者,颇懂小说,他正好要到广州去打工。于是,陈少华将另一份书稿交给李 平。7月份,天气最热的时候,李平打来电话,书稿已经送到花城出版社交给了编辑。又过了一个月,他接到了花城出版社的电话,说准备出版。随后,出版社寄来 了合同,印数为1万册。
将近一年的写作,带给他9000多元的版税,他意识到,文学,不能养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