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古都开封 “城摞城”

2014/12/10 10:08:05 点击数: 【字体:

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古都开封 “城摞城”

大美开封 风雅汴梁:古都开封 “城摞城”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龙亭宫,‘宫摞宫’,潘杨湖底几座宫……”一段流传于开封民间的顺口溜,道出了开封地下惊天的秘密。

    开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势平坦,常遭水患。史料记载,历史上开封附近的黄河曾经多次决口,古城曾经多次遭到灭顶之灾:清道光年间,一次洪水“围城八月,人民同鱼鳖之游,村落尽蛟龙之窟”;明代那场水患,致全城37.6万人仅剩下3万多人……历次黄河水患使数座开封古城深深淤埋于地面之下。在中国乃至世界,像开封这样的城市并不多见。6座开封古城像宝塔一样层层叠压,向世人呈现这座古都的沧桑与悲情。而一层层地筑建新城,又显示出这座城市几经忧患、几经颠簸,却奋力抗争、峥嵘站立的顽强生命力与坚忍不拔的城市精神。

    一次偶然的发现

    “过去,谁也没想过要了解开封地下到底是个啥样,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开封的城市考古还是一片空白。1981年5月中旬的那个清晨,一个隐藏千年的秘密被揭露出来。”说起开封“城摞城”真面目的首次“亮相”,今年79岁、时任开封市考古队业务组组长的李克修老先生记忆犹新。

    李克修说,那时,市园林处组织人力、机械在龙亭东湖清淤堆山,有人发现推土机推出很多古建筑用的方八砖和朱砂红帘子篾,一位在现场参与施工的市园林处工作人员当即要求停工,并将这一情况告知市考古队。得知情况后,李克修立即带领考古人员到现场勘察。随着一层层挖下去,清理到湖底以下1.5米时,大家先看到明代周王府的台基和廊庑,而后,用方八砖和青石条砌出的地面也渐渐被清理出来,地上横七竖八地散落着瓷器、桌子、棕床、香炉等生活用品和建筑构件。根据定位判断,这是周王府的东偏院,院内的东厢房呈南北走向,有300多米长。考古人员还在一间厨房里发掘出两口锅底很深的铁锅和大量碗底内侧绘有蕉叶龙纹的小青花瓷碗。

    “当时,我们在龙亭东湖湖底挖了几十个探方,准备好好勘探‘宫摞宫’奇观。为了防止进水,我们还找专人在龙亭公园东山附近的进水口昼夜值班,没想到还是没挡住半夜进水。那次考古发掘只能半途收兵。”说到这里,李克修脸上露出了几分惋惜。

    揭开隐藏的秘密

    在龙亭东湖湖底发现的周王府遗址,揭开了开封“城摞城”的冰山一角。而更让我市考古队员兴奋的是,他们在接下来的发掘中不断有新发现。

    “其实,‘城摞城’奇观真正浮出地面,是从之后的集中发掘开始的。省文物局下拨了专项经费,省、市文物部门陆续联手,在其他地方进行考古发掘,开封地下的秘密才逐渐露出。经过多次发掘,开封城地下的秘密昭然若揭:在距离地面5米左右,出土了大量明代文物;向下挖至8米左右,有不少宋代文物出土;再向下挖10米左右,又有唐代文物出土……”李克修介绍说。

    李克修说,1984年,我市发掘出州桥遗址,在地下5米至11米处找到了宋代州桥的桥基以及明代的桥墩、桥券、桥面。2000年,对大梁门北侧的古马道进行考古发掘时,我市发现了清代开封城的城墙墙基,明代到清代早期开封城的城墙明台、踏步以及城门楼的倒塌遗迹、排水槽基础等。再结合对延庆观、新郑门遗址等处的多次勘探和考古发掘,我市对开封“城摞城”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地下城池有几座

    大量的考古和发掘表明,开封地下有6座城,分别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五代及北宋的东京城、金代的汴京城、明代的开封城和清代的开封城。

    发掘发现,开封地下每层的土质都有区别,尤其是北宋、金、明3座城墙自上而下叠压在一起,城墙虽系夯土版筑而成,但夯层、夯窝均有明显区别。明周王府萧墙遗址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淤埋于地下3米至5米深。位于“城摞城”最底部的唐代汴州城,其城墙东西墙叠压在北宋城墙东西内墙墙下,南北墙残墙淤埋于现地表下10米至12米深处,残高1米至3米、残宽10米左右。

    长期工作在开封考古一线、曾任市文物局局长、市考古队队长的河南大学教师刘春迎说,今天的开封城下,应该有6层:清代开封城的地面在地下约3米处,明代开封城约在地下5米至6米处,金代汴京城约在地下6米处,北宋东京城距地面约8米深,唐代汴州城距地面约10米深,最下面的魏国大梁城在地下10余米处。

    “除了‘城摞城’‘宫摞宫’‘墙摞墙’,考古过程中还发现了‘路摞路’‘门摞门’‘马道摞马道’等奇特现象。”刘春迎说,“繁华的中山路是开封的中轴线,其地下8米处,正是北宋东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一条通衢大道——御街。现在的中山路和宋都御街之间,分别叠压着明代和清代的路面,这种‘路摞路’的景观还意味着从古至今层层叠加起来的数座开封城的南北中轴线没有丝毫变动。”刘春迎说。

    为何出现“叠罗汉”

    “纵观开封城4000多年的变迁史,其数度兴衰都与一个‘河’字有关。”说到开封“城摞城”形成的原因时,刘春迎说,“纵观历史,开封这座城市可谓‘兴也黄河,毁也黄河’。”

    据史料记载,北宋以前,黄河流经河南北部,从天津附近入海,虽然不断泛滥,但对开封威胁并不大。开封这座城市真正饱尝黄河泛滥之苦,是从金代对黄河向南大改道之后开始的。此后的1000多年间,黄河决口300多次,7次大水进城。这其中,有天灾,还有人祸。公元1305年黄河决口,开封城淹没殆尽。公元1642年,为退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明军掘开黄河大堤,“城内皆巨浸,所见者钟鼓两楼、群藩殿脊、相国寺顶、周邸子城而已”。高大的城墙几近淤平,只露出城垛。大水过后,开封城37.6万人只剩下3万多人。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开封城北张湾(当时称祥符三十一堡)的黄河大堤决口,围城8个月之久,开封城几乎被淤为平地,城市元气大伤。

    刘春迎介绍说,开封城屡遭黄河泛滥之灾,每次洪祸之后,水退泥淤,开封城总能留下3座高大的建筑物——铁塔、繁塔和延庆观。后人就是利用这3座建筑物作为坐标,确定原先的建筑位置,在原址上准确地筑起楼宇、街市、桥梁等,甚至开挖河道。“也正是有了黄河泥沙铺下的‘大被’,开封早期的古城城址才免遭更多的兵火、风沙摧残,而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留给今人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刘春迎说。

    地下宝贝知多少

    既然开封“城摞城”的秘密已经揭开,对地下藏着的宝贝,我们能了解多少呢?

    “根据史料记载,应该是有宝贝深埋于开封地下的。”刘春迎说,“就拿龙亭来说,龙亭是五代时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金朝末年六朝皇宫遗址之上的殿阁建筑,每个朝代的皇宫遗址都在此处。如果对遗址进行发掘,肯定会有惊人的发现。”

    宋人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中记载:“宣和殿聚殷周鼎钟尊爵等数千百种。国破,虏尽取禁中物,其下不禁劳苦,半投之南壁池中。后世三代彝器,当出于大梁之墟。”1981年,开封文物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北宋皇宫正殿大庆殿的准确位置,可惜没有发掘到被后人称为北宋“皇家博物馆”的宣和殿、保和殿及周边部位。但有了大庆殿的准确位置就有了坐标,将来会有机会发掘出宣和殿“南壁”所在。

    清人张昀的《琐事闲录》中记载,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大水淹城后,从清初到道光的200多年里,都有人到周王府遗址挖取文物,直到道光年间还有人挖到金饰、珠玉,说明开封地下的确埋有宝贝。

    据记者了解,前几年,我市在龙亭公园西南方开挖水系二期河道时,仅仅“拉”开一道长约1600米、宽约20米、平均深度2.5米的“口子”,就出土了4尊明代鎏金佛像和大量瓷器,由此可以窥见开封地下藏品之一斑。想想看,如果对开封城一层层地进行考古发掘,那会怎样?会有多少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会有多少稀世珍宝出现在人们面前?

    “城摞城”如何发掘

    “城摞城”记录着古城的历史和城市的变迁,也是历史留给今人的一笔宝贵财富,如何发掘利用的确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约建于公元前7世纪的罗马古城庞贝,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时被火山灰湮没。随着考古发掘,庞贝城在地下沉睡千余年后,重要建筑如神庙、会堂、浴场、商场、剧场、体育馆、斗兽场、店铺、民居都得以重见天日,同时还有大量文物现世。庞贝城的神秘面纱被彻底揭开,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对比城区面积只有1.8平方公里的庞贝城,开封城的面积就显得太大了,但是,我们能不能有重点地先在北宋皇城旧址区域进行发掘考古工作呢?目前,从发掘的条件看,时机应该比较成熟,应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一是可靠的史料是确凿的发掘依据。二是北宋皇宫地下建筑物的位置已基本探明,锁定了各个古城的大体方位。随着勘探、发掘技术的提高和地下透水问题的解决,有一天,一个个“城摞城”的谜团终会被彻底解开。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2014-12-10)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