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在位22年,军事上最大的成功在于继承太祖遗愿,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任潘美为北路招讨使,分兵四路征伐北汉,太宗自镇州出发,御驾亲征直逼太原城下。但刘继元据城自守,自春至夏,久围不克,太宗一面命人强攻,一面屡屡射书城内,招降纳叛。在北汉多半将士出降的情况下,后汉主刘继元应允出降,翌日黎明太宗亲幸城北,刘继元缟衣纱帽,待罪城下。太宗传旨特赦,加封继元为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授爵彭城郡公,继元叩首谢恩,引导宋军入城。就在这当儿,偏城上立着一位金甲银盔的北汉大将厉声大呼:“主子降宋,我却不降,愿与宋军拼个你死我活!”大家定睛看时,原来是连日来据城死守,使宋军受创极大的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刘继业。当下有人驰报太宗,太宗爱继业忠勇,欲引为己用,乃令刘继元好言劝慰。继元乃遣亲信入城,与言不得已之苦衷,望以保全全城百姓免遭涂炭为重。继业大哭一场,北面再拜,释甲开城,迎入宋军。太宗入城后,召见继业,立授右领军卫大将军,并加厚赐。
刘继业,本姓杨,太原人氏,因入事北汉始祖刘崇,赐姓刘。归宋后,复杨姓,单名业,就是后人熟知,大名鼎鼎的杨令公。自此北汉亡,“五代十国”彻底结束。
太原既定,太宗听信太原有“龙脉”之说,命令士兵纵火焚太原房舍,市民老幼迁避不及,烧死不计其数,并引汾水、晋水灌城,使古城毁于一旦,并以榆次县为并州,徙太原住民往居。后在古城东北50公里外的唐明村另修一座土城,安置流民,这就是今天的太原市。在他新建的土城里不修“十”字街,只铺“丁”字路,为的也是钉住这里的“龙脉”。
宋太宗赵光义在捣毁太原——晋阳城的同时却不忘为自己歌功颂德,仿效唐太宗在这里竖“贞观碑”的做法,在晋祠里也竖起了一座“太平兴国”碑,记述其修祠立碑的始末。但太原老百姓不买账,碑文早就被刮剥净尽,成了一座变形的无字碑,被放置在胜瀛楼北台基上。
“皇威争一瞬,民意重千秋”,太宗赵光义此举,给太原人民留下了极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