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开封

山陕甘会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

2014/1/7 10:53:08 点击数: 【字体:

违者罚银五十两。

  不得在门外拦路会客,任客投至,如违者罚银五十两。

  不得假冒名姓留客,如违者罚银五十两。

  结帐不得私让分文,如违者罚银五十两。

  不得在人家店内勾引客买货,如违者罚银五十两。

  由此可见会馆也是公议行规监督执行场所。

  六、祭祀神灵之地

  在异地经商的同乡在精神上需要有神灵的保护,这也是他们建立会馆目的之一,因此在会馆内供奉他们所崇拜信仰的神灵,定期祭祀是会馆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有许多会馆是在先建神灵庙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晋商会馆祭祀之神灵最普遍的是关羽,因关羽是山西人,以义行天下,最受乡人崇敬,成为晋商之精神偶像。

  七、聚岁演戏及各种庆典活动的场所

  晋商会馆作为同乡人的组织凡逢年过节时同乡人常常在会馆欢聚一堂,聚酬演戏。有时在商业活动取得重大胜利时,也举办酬神和演戏的活动,凡山西会馆多建有戏台。

  晋商会馆的性质与价值晋商会馆是在异地晋籍商人的社会组织。晋商会馆均是由在异地的晋籍商人共议后自筹经费所建立。晋商会馆使晋商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从商人数不断增多,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近代商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尽管山西会馆在扶持晋商、发展商品经济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毕竟属于发育程度较低的旧式社团。它在内部机构设置、权力区分诸方面都不够明确,封建性、排他性较强,缺乏与其它商帮跨省区的沟通和联系,“各乡之界限,即判于其间,界限愈判,排外愈甚。”这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又相抵牾。因此,其作用具有二重性。

  晋商会馆的社会价值,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

  第一,体现与传播了地域文化。晋商会馆的建立使三晋地域文化得以与别的地域文化进行交流,产生一种新的地域文化。例如,琉璃瓦是山西的传统产品,在山西的一些庙宇建筑物中经常使用这种琉璃瓦,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在河南的山陕会馆建筑物正殿、配殿中均使用这种琉璃瓦来覆盖屋顶,使这一会馆的建筑同时具有晋豫风格。又如在晋商会馆中多建有戏台,逢时过节均要在此演出晋商的家乡戏剧,这种活动不仅对当地戏剧文化产生一定影响,而且使山西戏剧得以吸取异地戏剧文化,这种交流促进了两地戏剧文化的发展。再如晋商会馆均崇奉和祭祀关羽,在晋商会馆的影响了,其他省的会馆也逐渐崇奉关羽,从而推动了有关文化的发展。复如,山西盛产汾酒,其制作技术好,历史悠久,汾酒是晋商会馆中聚餐宴席美酒,汾酒的制作技术也随之传到异地,如山东、甘肃、东北等地。

  第二,推动了商人在彼此交流中走向融合。如山西商人与陕西南人,他们共同在各商埠建立了许多山陕会馆,形成了山陕南联盟,被人们统称“两商”。有时还有别的地方商人加入山陕联盟,开封山陕会馆就是在光绪年间甘肃商人加入,最后形成山陕甘会馆的。在四川灌县,先后有山陕、湖广、广东、四川、贵州、江西、福建等七座会馆,这些会馆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协调在一些活动中配合行动,人们便把上述会馆统称“七省会馆”。重庆的八省会馆有山西、陕西、广东、浙江、福建、湖广、江西、江南等,后来八省会馆共举年首,协调八省会馆之间的关系并订立了协议,其内容主要是:一、共同确定与修改帮规;二、各帮新提议,须经八省年首同意;三、帮会内发生争执,应由各省会馆内年首协调解决。可见,会馆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各帮商人在彼此交流中走向融合。

  三、艺术价值部分引言

  山陕甘会馆,同我国古代建筑庭院与组群的布局原则一样,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轴线设计的。它座北面南,在中轴线上建立主要建筑(照壁、戏楼、拜殿和牌楼)及其对面的次要建筑,再在院子左右两侧建附属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左右翼门、钟鼓二楼、东西配殿和东西院跨等。用檐廊等建筑形式将它们连接起来,向纵深方向发展,构成呈长方形的庭院,组成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而戏楼两侧的掖门和东西偏院配置的围墙和垂花门等小建筑,则兼起联系和间隔之作用。其砖雕、石雕、木雕艺术堪称“三绝”,内容丰富、雕工精细、技法不一、题材多样,堪为典范,不愧为会馆建筑之瑰宝。

  山陕甘会馆从其平面布局上看,以木构架为主的建筑体系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其分布在中轴线两端的主要建筑和规划整齐、层次分明且左右对称之附属建筑,把整个大院组织成四个不同的庭院。

  戏楼和两侧之垂花门楼把前后分成两个院落,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建筑艺术群体。会馆地势北高南低,由南向北依次增高百分之四,临街底的照壁高耸,显得巍峨庄重,揭开了会馆建筑的序幕;透过戏楼门洞,可望到牌楼和拜殿,很自然的将人们的视线集中到中轴线上,掀起了会馆建筑之高潮;左右两侧高大的钟鼓楼的出现,则增加了院落的纵深感;透过牌楼,出现眼前的是会馆的主体建筑——正殿(包括拜殿、卷棚和大殿),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殿后原有“春秋楼”,可惜已毁。正殿两侧有东西跨院,左右扶持,有主有从,高低错落,突出主体建筑,从而创造一定的艺术气氛,收到了高与低、大与小,暗与明的对比效果。

  山陕甘会馆在组群的总体布局上,把各种大小不同形式的建筑巧妙地进行组合,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其单座建筑也同样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一)建筑形制照壁照壁照壁,又叫影壁、照壁墙和萧墙等,是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用的墙壁,一般设置在街侧,独立犹如屏风。它在西周时期已经产生,距今已有进三千年的历史了。会馆照壁,位在会馆建筑中轴线之最南端,沿街东西向,高8.6米,长16.5米,厚0.65米,大体可分为台基、壁体和庑殿顶三部分,系青砖砌成。台基为1.40米的青石须弥座。须弥座一般用在高级的建筑上,可见照壁在会馆建筑群中的重要位置。须弥座之上,是照壁壁体。壁体之上为庑殿顶,覆以绿色琉璃瓦。庑殿顶,因其四面排水,故北方称之为“四阿顶”,它一般使用在建筑群中最主要的建筑上,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级的屋顶式样。因屋顶中央有正脊和两边有四条垂脊,故又称作“五脊顶”。正脊为绿色高浮雕荷花脊,两端均置近于方形的龙头形大吻,尾部外卷,背上斜插一把剑,这叫鸱吻。其身上还有凸出的升龙图案。两面皆砌有砖雕牡丹和四字纹花框。庑殿顶之下南北两檐均施砖雕的人物、花果、山水、鸟兽和斗拱等。

  东西翼门翼门,因位于照壁两侧好似壁体两翼而故名。它与照壁高低错落,“山”字形的整体。翼门,高达7.8米,组成了一个好似体积庞大沉重,重量多达16吨。金钉朱门、粉墙绿瓦,映衬着照壁上精致的砖雕艺术,突出了会馆的典雅高贵。翼门为两根柱子所擎撑,上部为歇山顶,四面排水,由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又叫作九脊顶,在封建专制时代,是仅次于庑殿顶的次高级建筑形式。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檐下密置十一踩斗拱, 层层叠叠,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顶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2008-04-0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