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还是先从她与河南大学知名教授华锺彦先生的缘分说起吧!
华锺彦(1906年~1988年),沈阳人,1933年从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曾师从高亨、俞平伯、许之衡、顾随诸先生,后经曾广源先生介绍为高步瀛(阆仙)先生入室弟子;青年时期即以词曲闻名,上世纪30年代已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花间集注》与《戏曲丛谭》两种词曲著作;先后任教于天津女师学院、北京东北大学、京华美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长白师范学院、河南大学(当时校名为开封师院、河南师大,1984年恢复现名),从教50多年;著有《花间集注》、《戏曲丛谭》、《中国历史文选》、《诗歌精选》、《东京梦华之馆论稿》等著作。作为诗人,他有《华锺彦诗词选》、《华锺彦诗词选续编》问世;2009年,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华锺彦文集》。
因为年轻时就认识,孙叔容与华锺彦先生似乎有着一种缘分。1979年春节过后,在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退休的孙叔容来到开封安家,追求一分真爱,与华锺彦教授正式结为伉俪。华先生身边有了这位武学大家的后人,自然满心欢喜。华先生的书斋取名“双鹤轩”,两位先生在此比翼双飞。读书、练字,写诗唱和、吟诵唐诗,乐在其中。
每天早上,开封东北一隅,增添了新的一景。旭日东升,城墙西侧的阳光湖畔,多了一群群习武练拳的人。这教习孙氏内家拳的人,正是孙叔容。练拳的人群中,有了华锺彦先生的身影。再后来,儿子华锋也开始练拳习武,成为孙门弟子……
一
要说这孙氏内家拳,孙叔容是有底气的。她是孙氏内家拳的第三代传人。
她的祖父孙禄堂(1860年~1933年)是近代著名武术家,2006年网易评选“中华武林百年英雄榜”,孙禄堂被列为“金榜第一人”。资料显示:他对太极、形意、八卦各门拳法无一不精,年轻时踢馆无数从未落败,艺成后游历天下,难寻敌手,在世时名家皆为叹服,他曾信手击昏前来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他又一举击败日本五名技击高手的联合挑战。因此,他在当时武林中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誉。孙禄堂以毕生精力,钻研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并融三者为一体,创立孙氏太极拳。
她父亲孙存周(1893年~1963年)自幼秉承家教,文武兼修,又敏而好学,深得太极、形意、八卦诸拳之精髓,尤以武术技击闻名于世。他一生笃技击,好任侠,远浮名,书剑合璧,轻利重义。他曾与晚清翰林、直隶总督陈夔龙是忘年之交。陈夔龙向孙存周学习拳术,同时也给孙存周讲了不少学问和道理。大学问家马一浮、朴学大师胡朴安、中国近代研究古曲的著名音乐家汪孟叔,都与他交往甚密。别人从他那儿学拳,他从人家那里增益文理史艺等方面的修养,逐渐成长为武林中文武兼修、气质超凡、卓尔不群的一代天骄。
孙叔容的幸运之处,就是有幸与比她大4岁的姑姑一起,直接跟着祖父孙禄堂学艺,后来又跟父亲学拳。她所学到的功夫和传授的武艺,都是正宗的、不走样的孙氏内家拳。1953年起,她跟着父亲在北京北海公园习武授徒。父亲去世后,她到北京月坛公园定点义务收徒,跟她习武学拳的有200多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她下放到农村劳动,白天挨斗,晚上就到小树林里习武……孙叔容坚强如此,执著如此。
1979年随华锺彦先生定居河大,她便把孙氏内家拳这一武林奇葩带到古都开封,使之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二
每天早上天刚亮,孙叔容就早早来到阳光湖边,等待学拳的弟子们。7时30分,大家练完回去准备上班,她送走最后一名习武者才起身回家。每逢周末,她往往到9时多才能回去。那时候,习武者来自各个不同的行业,不乏下岗职工,而孙叔容义务教拳,让人们强身健体,也让武术这种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她觉得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
当年,她受聘为开封市武术协会顾问,置点在河南大学内传授孙氏内家拳。
还有一段轶事。1981年,河南大学中文系78级的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家就喜欢武术,但是只会一招一式练习,拳理上总搞不明白,拳师也说不清楚。于是,他就萌生了寻找高人的想法。无巧不成书,华锋正是他一个宿舍的同班同学。华锋问他:“你若真想学拳,我给你介绍一个老师,孙禄堂的孙女!”一天下午,华锋把他领到了家。他第一次见到孙叔容,便吃了一惊,他说:“没想到要拜的老师竟是如此儒雅,谈话中,老师神态温和慈祥,思维清晰缜密,语音清亮悦耳,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仅就这一个学生,孙叔容先演示了几套拳式,然后从书架里抽出五本薄薄的小书递给他,说:“今天就不教拳了,你先把这几本书拿回去。今后你下午课后有时间就来这里学拳,其余找时间把这几本书好好读一下。”如此独特的教法,让他感受到孙叔容确实与别的拳师不一样。很注重对拳理的阐述,更有做人的道理隐含其中,他就专门用日记本对认为重要的内容一一摘抄。后来的经历,他写成了回忆文章:“老师教拳,往往是先演示,再讲解要领,然后带着我练。有不对的地方,给我一一指正,不但指出毛病所在,而且结合拳理,重点讲明为什么会有毛病。一开始,我就在老师的书房进行教学练习,后来到院子里,老师一遍一遍领着我练,再后来学练套路、器械,就在家属院的路上。老师教拳,不断打破常规,很有点超前意识。”
他回忆说:“当时老师64岁,头发还是灰白的,转起掌来,步捷身灵,白发飘飘,老太太鹤发童颜,真是强健不逊壮年!”
在她的精神感召和努力下,开封兴起了学习孙氏内家拳的热潮。习拳者先后达数千人,正式拜师学艺者数十人。河南大学还开设了太极拳课程,成百上千个学生先后学习孙氏太极拳,并在重大活动重大典礼上表演。
1988年以后,弟子们开始拜师。每次举行拜师仪式,都可见到拜师帖子上的“尊师重道,虚心受教”等字样,德在第一,这成了她授拳的信条。她一再强调,孙门弟子说话要有口德,不得随意臧否其他拳派的好坏;孙门弟子要有手德,与人交手时不得伤人;孙门弟子要有高尚的道德,有弘扬传统的远大志向。对于“重道”,弟子杨峥深有体会。有一天练拳,时间不早了,孙叔容还要陪着弟子们练,杨峥就说:“老师,你先回去吧,我们再玩一会儿!”一听到“玩”字,孙叔容就严肃起来,批评道:“练拳就是练拳,认认真真地练,玩什么玩儿?!”这一句话,让杨峥和他的师兄弟们牢记于心,敬重习武之道。
人之常情,逢年过节弟子们带点礼物看望老师,但孙叔容不让弟子们破费。杨峥正值上学期间,春节前第一次提着礼物上门,就碰了钉子,孙叔容老师的脸当时就沉了下来,说话毫不客气:“你不用花父母的钱为自己脸上贴金。如果有一天你能挣钱,挣个金山搬过来我都要,那是你的本事!”身为女性,孙叔容甚至有着男人不具备的气度和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