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名人名家 >> 名人与河南 >> 浏览开封

归来兮 开封黄帝帝都轩辕丘

2013/10/23 16:19:35 点击数: 【字体:


    黄帝四个妃子

    均居住开封一带

    传说,黄帝有“四妃”。唐代司马贞《史记·正义》记载:“黄帝四妃,像后妃四星。(西晋学者)皇甫谧云:‘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生夷鼓,一名苍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

    有迹象表明,这四个妃子均居住开封一带。现仅以正妃嫘祖、次妃彤鱼氏居住地为例加以说明。

    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据汉代《史记》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这说明黄帝将“西陵之女”嫘祖作为“正妃”,娶到帝都“轩辕之丘”。

    唐代初期《轩辕黄帝传》对“轩辕之丘”所在地有明确记载:“帝娶于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生二子:玄嚣、昌意。”1908年清代《辞源》也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这明确告诉我们:黄帝娶西陵氏嫘祖的“轩辕之丘”,在开封大梁。

    而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却有不同记载:“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因西晋皇甫谧“新郑说”早于唐初“大梁说”,世人一般认为时间早的说法更合乎情理,所以“轩辕之丘”在河南新郑的观点占了上风。但从唐初、清代仍有史料记载“轩辕之丘”在大梁来看,皇甫谧的“新郑说”并未被世人普遍接受。

    让人意外的是, 西汉王莽新政时期著名《新莽铜嘉量》铭文,为我们提供了“轩辕之丘”在开封大梁的新证据。铭文记载:“黄帝初祖,德币于虞。虞帝始祖,德币于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戊辰直定,天命有民……”大意是:西汉王莽认为,黄帝是我的初祖,他的美德惠及虞帝;虞帝是我的先祖,他的美德又辗转惠及(汉代)新朝。戊辰年(西汉初始元年,公元8年)岁(木)星运行到大梁上空,北斗星斗柄正指向苍龙星系,天下安定,上天命我继承汉代的天下,拥有所有的臣民。

    古代天文学家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十二个等份,与“十二支相配”,又与地上的“州城”地界分野相联系,作为以天象变化占验人事吉凶的重要依据。开封“星次”为“大梁”,是尧舜帝都所在地,也是大禹王都和治水的主要地区,古代应该属于冀州管辖。据唐代房玄龄《晋书·天文志》记载:“冀州于古,尧之都也。舜分州为十二,冀州析置幽、并。其于天文,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属冀州。”其中“冀州”在河南焦作沁阳一带。据郭继英、史海南《历史文化名城沁阳》记载:“沁阳历史悠久,原始社会末期称‘冀州’,属覃怀地,商代称鄂候国,属敲内地,周为“那国”野王邑,秦为三川郡。”战国末期魏国灭亡后,开封大梁曾再次归属“三川郡”阳武县管辖。

    黄帝娶炎帝后裔西陵氏嫘祖于大梁“轩辕丘”,体现了中华民族为炎黄子孙的历史传承,与古代天文史料中的“周天”、“星次”方位,“地支”配“生肖”中的“酉鸡(姬)”,“地支”配地上“州城”大梁的地界分野,以及“五行”、“五色”、“五方”文化中的传统观念完全相符,而西部黄帝陵的位置却有背离这些传统观念之嫌。

    黄帝次妃彤鱼氏也居住于开封陈留一带。据中国古文字学家徐中舒《汉语古文字字形表》中“冓”与“冉”字条注释:“冓象两鱼相遇之形,象以举鱼之形。”显然,他视“冉”为“鱼”的异形字。“彤”,由“丹”和“三撇”组成。“丹”也读作“聃”,是指西周聃国一带的“丹水”。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汴河古亦称丹水,汴水的前身是丹水。”“彤”,从丹,从彡。“丹”指丹砂;“彡”指毛饰,本义应指“彤鱼氏”用丹砂染制成的彩色装饰物。

    “彤鱼氏”为鱼族,是炎帝族系。“冉”,源出于西周姬姓。周武王有同母兄弟十人,季载是最小的一个,人称“老幺”,或“老季载”。据《千家姓》记载,幺姓的郡望在开封。应为“老幺”季载的后裔。老季载被封在冉国,故称“冉季载”,又因“冉”与“聃”相通,也称“聃季载”。老(聃)季载的国都在开封“老丘”,或称“聃丘”、“丹丘”。“丹丘”,就是魏国襄王修建“丽华冠于一时”的宫殿“丹宫”之地。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汳水》记载:“于是好道之俦自远方集,或弦琴以歌太一,或覃思以历丹丘 。”其中“汳水”,就是开封北部的“浚水”,也称“汴水”;“太一(乙)”,是道教对升天后黄帝的代称。“丹丘”,应在开封县杜良国度里的“老丘”一带。

    “冉”姓是彤鱼氏(图腾为鱼)的后裔。彤鱼氏生下了夷鼓,一名苍林。从姓氏上来看,夷鼓的“夷”,应为炎帝仓颉“夷门氏”的后裔;苍林的“苍”,也应为苍(仓)颉的后裔,体现了炎帝孙女与黄帝通婚的客观历史,也表明他们是炎帝儿子“实(史)”,即仓颉史氏的同族。仓颉“夷门氏”,也称“仓氏”,居住在战国时期开封大梁夷门一带,这里铁塔下就是古代夷门山。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中有“子州北夷门山”的记载。历史上曾经有一支仓(苍)氏居住于夷门之南,地名称“北仓”。1921年8月,这里曾创建“河南私立北仓女子中学”,现称“河南大学附中”。

    黄帝次妃方雷氏、嫫母均为炎帝西陵氏,不再赘述。

    开封轩辕丘北

    为黄帝姬芒去世之地

    据西汉刘向《列仙传黄帝》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帝,乃升天。群臣百僚悉持龙髯,从帝而升,攀帝弓及龙髯,拔而弓坠,群臣不得从,望帝而悲号。故后世以其处为鼎湖,名其弓为乌号焉。”其中“首山”,为上古时期的“天下第一山”。据史料记载,有资格称呼“天下第一山”的只有“昆仑山”,昆仑山为“万山之祖”、“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它是中国最早人文历史所记载的日父伏羲、月母女娲居住之地,与“轩辕丘”同地,但比轩辕丘的范围要大,其地域大致南到新郑、北到延津、东到兰考、西到荥阳一带,后人多有延伸,现已成为当代意义上的“中原”地区。

    “荆山”是黄帝铸鼎的地方。汉代谶纬之书《河图括地象》还记载:“荆山为地雌,上为轩辕星。”这印证了西汉刘向《列仙传黄帝》中关于黄帝在荆山铸鼎,升天后称作“轩辕星”的记载。由于此山曾居住过炎帝后裔封钜氏的先祖夔龙氏,所以此山也称“荆隆山”,或“景龙山”。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开封“北壁其门有三,从东曰旧封丘门,次曰景龙门,次曰金水门”。又据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河南二》记载:金代开封汴城“北面三门,中曰景龙,东曰安远,西曰天波”。可知,“景龙门”是宋金时期开封三座北门的中间一座,与北部约17公里处的封丘荆隆宫乡和25公里处的荆乡相对应。

    据南宋学者罗泌《路史·国名记己》记载:“胡子国归姓。归姓,夔出。”其中“夔”,就是指居住在封丘荆隆宫乡一带的夔龙氏。“荆隆宫”一带在上古时期有盘瓠氏居住,“瓠”也称“葫”、“狐”、“胡”等,所以“胡”地的泽,加水为“湖”。由于黄帝在此地“铸鼎”,也称“鼎湖”。据地理位置分析,“鼎湖”应该就是“黄池”,在开封北部直线约15公里处。

    “乌号”,为黄帝使用的弓箭。据明末程登吉《幼学琼林》记载:“琴名绿绮焦桐,弓号乌号繁弱。”名琴“绿绮”、“焦桐”,名弓“乌号”、“繁弱”,都是上古时期出自开封、封丘一带的宝物。其中,“繁弱”为后羿曾经使用的名弓。西周时期被周武王从封父国(封丘西南)缴获后赐给了鲁国。战国时期《左传》有记载:周武王“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说的就是周朝将封父国的国宝“繁弱”赐给鲁国君主伯禽的历史。可见,黄帝之弓“乌号”,应与后羿之弓“繁弱”一样出自开封、封丘。

    中国道教协会《中华道藏全集 第四十五册》也记载:黄“帝乘龙登天,与无为子及臣僚升天者七十二人。其小臣不得去者,攀断龙器,及堕帝弓,小臣抱弓而号,因曰乌号弓……升天为太一君,又为轩辕之星。备黄龙之体,在南宫中”。其中“太一(乙)君”、“轩辕之星”,是升天后“黄帝”的代称。“黄龙之体”,是五行理论在天文学中的反映,青、赤、白、黑四宫各一色,余黄色无所配。中央黄,本应以中宫配黄色,但中宫主要星座在紫宫中。据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记载:“紫宫者,太一之居也。”所以,以“轩辕之星”座与中央黄帝相配,称为“黄龙体”。据战国时期《鹖冠子·泰鸿》记载:太一为“中央者,太一之位,百神仰制焉……天用四时,地用五行,天子执一以居中央,调以五音,正以六律,纪以度数,宰以刑德”。说明紫宫为天神“太一”的宫廷,“太一”则是位居五方帝之上的“中央”黄帝;“南宫”名朱鸟,包括以下星宿:权、衡。衡指太微垣,是日、月、五星三光的宫廷。从文中来看,中央黄帝灵魂乘黄龙登天后,被安置在天宫的轩辕星座,即“黄龙之体”一带。黄帝后裔便在地上与天宫轩辕星座相对应的“州城”大梁一带,将黄帝遗体“羽化”后下葬在大梁的“南宫”一带。

    经过地理名称调查,开封北部、封丘荆隆宫乡黄池南边约1公里的地方,至今仍有“南大宫”、“东大宫”、“西大宫”等地名存在,与传说黄帝升天、羽化和下葬的“荆山”、“鼎湖”、“南宫”的地理位置和地名相吻合,应为黄帝羽化升天后下葬之地。

    全国自认为黄帝“轩辕丘”的地理位置有数处。但与历史人文资料记载相一致的地方如此之多,可谓绝无仅有,开封是其唯一。 (中)韩鹏【原标题:归来兮 开封黄帝帝都轩辕丘】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汴梁晚报 2012年1月7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