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资料说,据传说,欧阳修与通许人王拱辰(宋仁宗天圣元年状元)关系甚笃,死后遂葬通许。欧阳修墓位于通许县东南17.5公里的练城乡欧阳岗村西北角,墓南北长70米,东西宽80米,旧有祠,现已无存,清道光年间,通许知县粤西黎士华撰文立碑,上书“宋欧阳文忠公墓”,黎士华著有“欧阳文忠公墓田记”。至清嘉庆年间,江西庐陵欧阳修的后代仍来此祭扫,后墓于“文革”初被毁。
欧阳修是杰出的政治家,但他最大成就还在于文学和史学方面。作为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复兴儒学的儒将。他注重培养文学新人。在祠堂的展厅里,有翻刻的王安石、曾巩、苏辙、苏轼等人的祭文。这几位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在欧阳修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时考中进士的,所以在祭文上都自称是欧阳修的门生,言辞恳切,对这位文坛领袖的提携是感佩万分的。面对欧阳修这位真正的大师,那气度,那风骨,那才情,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不得不为之击节三叹!而反观现在的文坛和政坛,真让人寒心,不由得你不发出人心不古的感叹。
欧阳修在史学方面成就巨大,编写有《新唐书》、《新五代史》和《集古录》等名著。但是由于以恢复儒家道统为己任,致力于辟佛,编《新唐书》与《新五代史》时,凡涉及佛教记事者,均予删除之,使众多佛教资料没有保存下来,为此备受后来史学界的批评。但后来,欧阳修改变了这一立场。当时的名僧契嵩著《辅教篇》,宋仁宗读到“谋道不谋身,为法不为名”,深为感动。韩琦曾将其文展示欧阳修阅后,乃谓韩曰:“不意僧中有此郎,黎明当一识之。”次日,韩琦即偕欧阳修往见契嵩,“文忠(欧阳修)与语终日,遂大喜。自韩丞相而下,莫不延见,尊重之,由是名振海内。”欧阳修看到此书说:“吾辈议论尚未及一卷《般若心经》,佛道岂易知耶?”“当时排佛之心,已廓然熄灭而无余矣!”欧阳修后来在庐山又经祖印禅师的启迪,于是改变了排佛立场,忏悔往昔毁佛灭典之过,从此对佛教多有敬意,时常行文劝善,并自称“六一居士”,成为当时文坛的佳话。
我们参观欧阳修墓时,正遇当地的学生在此集体诵读《弟子规》,几百名学生站满了院中。面对文学宗师墓,在这里学习古文,不失为凭吊这位文化巨人、追思其风采、弘扬民族文化的有益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