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欧阳修墓之微想

2012/4/1 17:15:45 点击数: 【字体:

  
    欧阳修陵园在新郑市区西13公里辛店镇欧阳寺村,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溪流淙淙。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似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的美称。    
      
    我很喜欢资料上的这段描述,因其用很精简的语言,写出了我想说的很多。只是,我看到的是长满庄稼的沟壑,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还会有“溪流淙淙”的。    

    陵园治理得有条有理,干干净净。站在大门口,看着洁净的地面、墙角的大树、伸出墙头的茂盛的翠竹,感觉像是到了一户极爱清洁极有修养的人家。    

    大殿里,主要是欧阳修先生的生平事迹。墙壁上有图画,有文字介绍,其中有“荻沙学书”的故事。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自立于衣食,家里贫困,母亲用芦苇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画面上母亲慈爱有加,孩子专心致志,整个画面惟妙惟肖,生动形象,很是感人。欧阳修先生是不幸的,很小就失去父爱,他又是幸运的,有一位谦恭、节俭、安于贫**、有责任心的好母亲。     
    
    拜殿里,高大从容坦然的塑像,让我不由想起了苏辙在文中说的“……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同时,我还想起了他的很多,比如,他对国家的贡献,对百姓的恩泽,对人才的重视,对朋友的挚爱……可以说,流传于世的不仅仅是他的文字,更是他的品质、功德、情怀和境地。    
   
    欧阳修非常重视人才,苏东坡就是他举荐的。公元1057年,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文坛领袖欧阳修是主考官。苏轼的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让他极为欣赏,他和副考官都认为应该给第一名。可是他又觉得像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只给了第二名。    另外,在文中,为了论证“慎行”,苏轼用了唐尧的典故,说在尧的时代,皋陶作刑官,将要杀一个人,三次说可杀,尧三次说该宽恕。苏轼中进士后,谒见欧阳修,欧阳修问他典故的出处。苏轼说,何必出处,想当然耳。欧阳修不但没有责备,反而认为苏轼思维活跃,非同一般。    

    他在《与梅圣俞书》中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他还对他的儿子说:三十年后,世人只知道苏轼,再也没有人知道我的诗文了。    

    苏轼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人们从中知道了苏轼的才华出众、不同凡响,更知道了欧阳修先生的慧眼识人、胸怀坦荡。   
      
    在东厢房里,可以再一次倾听九百多年前的圣贤的声音: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这不知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人生易老,世事困难,人生道路坎坷,多少人只是伤感,而欧阳修先生却以一种超然的心态自我解**。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作者醉于山水间,而他那怡然的情怀,深邃的含义,却令世世代代的人陶醉,流连。    

    据说,《醉翁亭记》写成后,欧阳修虚心向人征求意见,开始听到的是一片赞扬声。后来,他读给一位樵夫听,当读了“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时,樵夫说:“大人,您文章的字好像多了点,我上山打柴,站在南天门,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他又叫欧阳修去看,先生一看,恍然大悟,于是将前边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    

    越是学识渊博的人,越是谦虚,慎重。我没有资格评论欧阳修先生的文章,只是非常喜欢他文字的质朴,简洁,清新,不拘一格,还有感情的真挚。据说欧阳修在晚年仍然在改过去的文字,用思甚苦,妻子问:何自苦如此?难道还怕先生责备吗?欧阳修笑答:不怕先生责备,却怕后生笑。   
      
    西厢房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墙壁上的四块石碑,上面镌刻着纪念欧阳修的文章,作者分别是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可敬可爱的大家。在那里,不能不让人想起北宋繁荣的文化景象,而这些,不能不归功于欧阳修。    

    陵园的最后面是欧阳修和夫人薛氏的墓冢,墓冢周围有一尺多高的石砌围护,距此不远的东边是其儿子的墓。此时,陵园里没有其他游客,我却没有丝毫的恐惧,因为,这里安睡着德才兼备、令一代又一代人仰慕的伟大灵魂……(原标题:欧阳修陵园之微想)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若雨中文网 作者:林间小溪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