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性情醉翁”——欧阳修

2012/4/1 17:04:04 点击数: 【字体:

 

 
    2007年4月初,记者在新郑欧阳修陵园内见到了欧阳修文、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石刻拓片,文字与书法堪称珠联璧合。欧阳修的文是千古绝唱,苏轼的书法,如江河奔腾势不可挡,如山泉挂瀑韵味无穷,元代书画家赵孟 评价道:“短长肥瘦各有度,玉环飞燕谁敢增。”  

    “这套珍品,近千年传奇的流转经过,却是少有人知的。”新郑市博物馆馆长杜平安说。  
    
    1045年,从开封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做太守的欧阳修,政事之余,常到琅琊山开化寺等地观赏林泉美景,寺中智仙和尚在泉水边修建了一座亭子,欧阳修题名“醉翁亭”,并写下著名的《醉翁亭记》。他本人极爱这篇作品,亲自书写,请工勒石,1048年立于亭畔,供人拓印传阅。拓印碑刻的人太多,碑刻的字划偏浅,滁州人就想改成大字。  

    1091年,苏轼到颍州(今安徽阜阳)做地方官,滁州人就请他书写了两种字体的《醉翁亭记》:一种是开封刘季孙通过滁州人所请,以真(又名正体,包括楷书和魏碑)、行、草兼用字体写长卷,世称草书《醉翁亭记》,笔法豪迈奔放,“如绵裹针,外柔内刚”。一是滁州太守王诏求书,用大字楷书写成。  
     
    两体《醉翁亭记》,开头和后跋都不一样。楷书《醉翁亭记》宋时已毁,拓片留传下来,明代取拓片再度刻石,至今仍保存在琅琊山景区内。草书《醉翁亭记》书成长卷后,原稿落入私人藏家之手。直到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四月,大书画家赵孟 见到并作跋。从他的题跋中人们得知,这长卷曾经书画家赵子固鉴定为真品,并加盖印识。明代的宋广、沈周、吴宽均为之作跋,长卷传到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高拱(河南新郑人)手里,高拱加了题跋,并命他的妹夫刘巡为之刻石。刘巡请名篆刻家文彭(文征明之孙)刻石。至此,长卷有七人作跋,并有刻石。  
     
     之后,刘巡携刻石返回家乡鄢陵县,立于刘氏祠堂。高拱所得长卷,后被内阁首辅张居正所有。张氏家族败落后,长卷收入明代皇宫。宫中失火,珍品化为乌有。再说鄢陵县刘氏祠堂所立石刻,年头长了也开始磨损和散失,幸好河南新郑高拱的族孙高有闻藏了一份原拓本,就在清康熙年间,将原拓本重刻,立于高拱祠堂。“这套新郑石刻共用青石24块,雕刻技法精巧。较之鄢陵石刻,尤显珍贵。”杜平安说。1959年,高拱祠堂拆除,新郑石刻由郑州市博物馆收藏。1999年,新郑市文保所又将其拓印、翻刻,陈列于欧阳修陵园。  

    “性情醉翁”数求退隐“
 

    《醉翁亭记》一文是欧阳修的散文代表作,也是其性情个性的完美体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郭正忠先生在其专著中认为。  
   
    1042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做太守。滁州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山高水清,地僻事简,民俗淳厚,欧阳修很喜欢这儿。  

    滁州西南,有琅琊山,欧阳修常携酒前往,在美酒和水光山色中,他忘记被谤遭贬的羞辱,忘了自己的太守身份,忘了刚满四十的年龄,自称“醉翁”。他沉醉的场景,不同于朝堂上下的角逐、不同于洛阳幕府的宴饮,是简单质朴的“与民同乐”。宋代大儒朱熹讲,有人买到这篇散文的初稿,开头讲四方诸山,共数十字,后来改定稿只余“环滁皆山也”五字。朱熹认为“改到妙处”。

   《醉翁亭记》笔墨清新,语言酣畅。宋代名词人秦少游说他是赋体,却无雕琢。一口气用了21个“也”字,音美韵长,如潋滟的秋波和澄澈的春水,委婉清浅,气度雍容。  
      
    名篇当时已广为流传。音乐家沈遵,被它吸引到滁州来,谱成琴曲《醉翁吟三叠》,知琴者以为绝伦。十年之后,欧阳修与沈遵见面,夜阑酒半,沈遵再次为他弹奏。欧阳修和苏轼先后为该曲填词,到处传唱。欧、苏之词现在仍存,琴曲已经失传。《宋史》上评价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陷在前,触发之而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因其个性,欧阳修受到皇帝赏识,一直做到参知政事。基于同样原因,他也不断遭到皇帝的贬斥和权贵的挤压。  
      
    官场悖论并没有改变他的性格。他“论事切直”,众人“视之如仇”,但面对士大夫的请求事项,欧阳修从不说研究研究,总是“辄面谕可否”,即使御史台和谏院官员议事,他也必定问明是非,不留情面。欧阳修因此数遭怨恨和诽谤,连皇帝也一再呵斥他不懂礼数。欧阳修单纯、清高、正直、善良,把人的品行操守看得很重;他专注、痴迷、浪漫、热情,把人的生存境遇当成自己的境遇去体验。《醉翁亭记》里那个“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四十岁的“醉翁”,真真正正是他优美自然天性的充分展现。  
     
    而到晚年,“四十醉翁”变成穿鹤裳的“六一居士”(“家有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老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更是与世俗现实主动疏离,自觉边缘化了。这就不难解释,50岁以后,在他的仕途开始平稳上升之后,他却数度请求退隐。1058年,51岁的欧阳修一边编修《新唐书》,同时接替包拯做了开封知府,因眼病困扰,他不断请假,屡求解职。在开封的一个秋夜,他被众疾交攻,目昏手颤,左臂也举动不得。夜半听到风生树端,飒然飘衣,起坐长叹,写成著名的《秋声赋》。自然界的秋声,引发了他心中的“其色惨淡,其容清明,其气凛冽,其意萧条”的秋声。1065年,欧阳修又得了消渴病(糖尿病),退隐的心思就更急切了。一边当官,一边反复想像着“青衫仕至千钟禄,白首归乘一鹿车。况有西邻隐君子,轻蓑短笠伴春锄”的退休生活。1070年,欧阳修被命进京朝见宋神宗,有消息说,神宗等着他出任宰相,欧阳修坚辞不赴。到了第二年六月,他终于如愿提前退隐了。  
  
    “风流词人”两度被诬  
 

    在宋代士大夫群体中,相对而言,欧阳修是一位个性张扬者,在仕途与私生活两方面都显示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对待男女情爱的态度上,他同样异乎流俗,敢于公然享受醇酒美女,表现自己的自然欲望。 

    欧阳修在洛阳任推官时,喜欢一官伎,他的同事梅圣俞、谢希深、尹师鲁认为欧阳修“有才无行”,屡次劝说,还向上司钱惟演告状。有一天,单位同事有个宴会,大家都到了,欧阳修和他的情人过好久才来。同事们都互相使眼色。钱惟演责问歌伎咋回事,歌伎回答说:“中暑往凉堂睡著,醒来丢了金钗,到现在也没找着。”钱惟演说:“如果得到欧推官一词,我会赔偿你。”  
    
    欧阳修笑着即席念道:“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升。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旁有堕钗横。”  

    词好,大家都夸,钱惟演只好用公款赔了一支金钗。 

    这时的欧阳修才20多岁,刚入仕途,却任性地与自己喜欢的歌伎厮混在一起,还不听劝,放纵地告白:“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欧阳修与之双宿双飞的是所谓的“营伎”,或称“官伎”,是由官家豢养以供官场宴席应酬的歌伎。宋人之于营伎,逢场作戏宴席间的调笑应酬可以,不允许发生性关系,官家对此有明确规定。仁宗年间触犯这条规定而遭贬官的屡有其人。直到南宋时,大儒朱熹不喜欢天台郡守唐仲友,还诬告他与官伎严蕊有私情,将严蕊严刑拷打,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事件。  

    欧阳修在洛阳的所作所为,是冒着受处分、被贬官风险的。欧阳修是性情中人,并不顾忌。也幸亏欧阳修遇见的是一位既文才风流又通情达理的上司,才没惹出事端。  

    以后历任朝官、地方官期间,欧阳修数犯“花时病酒”的老毛病。  
      
    欧阳修汝阴闲居,一官伎很聪明,欧阳修的词,她都能记住。酒宴上戏约:“他年当来作守(太守)。”数年以后,欧阳修果然到汝阴做官,但那个美媚已找不着了。欧阳修很郁闷,和同事在湖上饮酒,忍不住在撷芳亭上题诗:“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后来苏东坡到这里做官,看见老师的诗笑起来了:“这是杜牧‘绿叶成阴’的句子吗?”  

    这里有个典故:晚唐杜牧游湖州时,认识一个美媚,诗人以厚礼求亲,约十年后来娶。十四年后,杜牧做湖州刺史来找人,这位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两个小孩。杜牧满心失落,写下《叹花》一诗:“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欧阳修的这种恣意享受、无所顾忌的态度,表现为词之创作,欧阳修便有了大量的所谓“艳词”。  

    从词史承袭的角度而言,这一类词沿袭“花间”与南唐的传统,抒写惜春赏花、恋情相思、离愁别恨等情感。但欧阳修个性张扬,在歌词创作中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精神,在描写男女情爱时,自然舒畅、大胆开放,率意表现自己的性情。  
     
    欧阳修的所谓“艳词”里,不乏精品。写这类词,和他在好友梅尧臣面前脱冠散发,傲卧笑谈一样,他脱去面具,尽显风流蕴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这首《生查子·元夕》与他的诗文相比,判若两人,以至于有人将此误为女词人朱淑真的作品。他的名作《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作者清醒地认识到,离别的歌不要再翻新曲了,因为一曲已令人肠断。词人却又宕开一笔:“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他和同伴相约,一定要在赏尽洛阳名花之后,才与春风一道毫无遗憾地离去。郭正忠先生认为,这首词中引入对人世大背景理性的思索,感情深挚,不同凡响,于豪放中有沉着之致,深得后人激赏,为后来的豪放派词开了先河。  
      
    关于欧阳修的“艳词”问题,欧阳修研究专家、江西省井冈山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刘德清说:“非独欧阳修,时代风气使然,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等人都留有‘艳词’。宋代,经学者周必大整理过欧阳修的文集,收录的一般都是小令,体制小,篇幅短。有一些长篇的‘艳词’可能是别人冒他的名写的。”  

     所谓“艳词”,对欧阳修后世的清誉伤害不小。在当时,他两度被诬“帷薄不修”,都与“艳词”有关。  
      
     第一次是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三月,欧阳修的外甥女张氏犯法,欧阳修被牵连进去。守旧派就他的一首“艳词”进行毁谤,攻击欧阳修与张氏通奸。后虽查明“诬罔”,但欧阳修还是被贬往滁州。  

    第二次是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他推荐的蒋子奇反过来诽谤他“帷薄不修”,“私从子妇”,这更严重,是乱伦了。后再度查属“诬罔”,蒋子奇被贬黜,欧阳修愤怒之下,自请出京,做了亳州(今安徽亳县)的地方官。“需要注意的是,两度被贬,名义上虽是‘作风问题’,实际上都是你死我活的党争。”河大文学院教授王利锁说。  
    
    1045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做太守,政事之余,他常到琅琊山开化寺等地观赏林泉美景,将泉水边的一座亭子题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极爱这篇作品,亲自书写,请工勒石,供人拓印传阅。如今,陈列于新郑欧阳修陵园里的这套《醉翁亭记》石刻,是按照郑州市博物馆收藏的、原高拱祠堂中的《醉翁亭记》石刻拓印、翻刻的。(原标题:“性情醉翁”欧阳修)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 作者:陈要逢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