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郑州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2016/5/5 17:00:58 点击数: 【字体:


    博物馆记录着一个国家文明发展史的源流和厚重,也记录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底蕴。人们通过博物馆可以和历史对话,可以和文物对话,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沧海桑田。它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见证,是人们触摸历史的实物,更是一个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在郑州市长江西路与三环路交汇处,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静静坐落于此。是河南省名列前茅的民办专业古陶瓷博物馆。展览面积四千八百余平方米,藏品两万余件,展示藏品两千余件,窑口标本二十五万余片,涵盖了以河南为主的全国三百多个窑口,有“‘活’的中国陶瓷编年史”之称,为中原陶瓷历史文化研究和展示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不仅连续三年荣获郑州市博物馆工作先进单位,与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北京东方大学文物学院、河南教育国际交流学院历史文化研究院、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等多个机构合作,还是郑州市中原区青少年教育基地,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中国古代陶瓷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主要实物载体,不仅博大精深,而且气象万千。它所具有的独特艺术价值和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因为没有哪一种古代遗存物能像古陶瓷一样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这条古陶瓷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原地区的陶瓷文化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河南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重要创烧地之一。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青瓷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我国最早创烧的白瓷,创烧于巩义北朝白河窑,最早的唐代青花瓷和著名的唐三彩,也创烧于巩县窑和巩义黄治窑。宋代的五大名窑,河南的汝、官、钧窑占其三。元、明清时期,河南民间烧造瓷器达到高峰,为中国陶瓷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馆长任兴琪收藏、整理、展示了这些数以万计,品类繁多的历史珍宝,在过去的收藏岁月里,无时无刻的都在考验着他的意志和真诚。收藏中的痛苦与欢乐,心血与汗水,已成为他欣慰的回忆。如今,凝聚了分门别类、甚为可观地陶瓷藏片,以清晰的历史脉络,分明的各个窑口,齐全的陶瓷品类,成为了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最显著的展示特色。为展现、探究、发扬伟大的中华文明陶瓷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走进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遗留下来的深邃气息,追寻到中原地区文明发展的深厚印记;走进这里,你可以看到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三代,从中国陶瓷最辉煌的唐宋时期,一直到明、清、民国和改革开放前期的陶瓷精品都在这里展示着;走进这里,你可以触摸到每个陶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镌刻的沧桑纹路。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作为省内较早的以收藏陶瓷器为主的民间博物馆,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仰韶红抛光尖底大口尊、龙山黑陶三足鬶、商代硬陶印花大口尊、唐代绿釉执壶、宋代钧瓷碗、金代扒村油滴罐、清代哥釉碗、民国银彩喜鹊花绘罐等各个时期以及定窑、当阳峪窑、邓州窑、登封窑、清化窑等各个窑口的陶瓷珍品和残片,还可以欣赏到精美华贵的玉器、行云流水般的书法作品、面目细致的泥塑小沙弥以及体现丰富酒文化的各个时期各种形制的酒器、数千年前的稻谷种子等等,各式各样,数不胜数。以其繁多的藏品,丰富的种类,令人惊叹!这些沉睡了数千年的宝物,它们齐聚在城外城,向观者展示着它们承载数千年的文明史,诉说着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遥远故事。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在每件藏品的背后,都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都蕴含着馆长任兴琪的心血。他以近三十年的积淀成就了今天的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并荣获2014年度中国十大民营博物馆,全国民办博物馆馆长培训合格单位等殊荣。看着一件件精美的展品,任兴琪细致地为我们一一介绍。他对每一件展品的年代和历史都分外熟悉,甚至精细到同时期、同形制藏品,在各地的同类收藏情况他也能一一列举。一片片残块,一件件珍品,都饱含着他的辛劳和汗水,也记载着他的一段段曲折的收藏经历和过程。
 
    任兴琪是个热忱中透着豪爽,随和中透着直率的人。最初,他从收集民国、清代等距今时间较近的藏品开始。后来,随着知识水平的增长,实践经验的丰富,收集藏品的年代也沿着时间的轨迹越走越远,随着他的逐渐深入,慢慢地走上了收藏的专业之路。

    任兴琪自学生时代起,就酷爱文物类书籍,到了青年时,收藏成为了他的一大爱好。那时,每到周末,他就到各地寻找、收集藏品。从最开始的不懂,到后来的知识积累,逐渐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鉴定水平和眼力。一有空闲他就去翻阅有关文物的大量书籍,使他积累了丰厚的文化知识,为他以后的收藏之路奠定了理论的基础。任兴琪对古玩收藏由最初的爱好到后来的热爱,再到如今的坚守,其中遭遇的艰辛和困难,都未使他放弃。因为爱,所以坚持;因为责任,所以执着。任兴琪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在收藏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着,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段艰辛;更是用毕生的精力来保护和弘扬着承载中原传统文化的藏品。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任兴琪的这种精神也影响着身边的人,在家人的支持下,任兴琪将自己经营的星级酒店改造成博物馆,供人免费参观,为更多的人服务。由于博物馆资金紧张,他想尽办法维持博物馆的发展。为了节约资金,他自己买材料,亲自动手制作展柜,没有多余的钱雇人整理,他带领家人打扫展室,定期更换展品。破碎的陶瓷碎片,需要修复的数量多,资金大,他就决定自己修复藏品。最开始他什么都不会,就从头学习、摸索。隔行如隔山,他翻越高山,深深埋进藏品修复的世界,逐渐从一个修复藏品的门外汉转变成为了一个专家级人物。使一片一片残破的碎片粘接了起来,恢复原貌。现在,在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各个不同规格的展厅里展览着大大小小三百多个窑口的瓷器展品,几十万的陶瓷碎片。对此,有专家表示:“种类全、质量高、成系列,几乎涉及了河南各个窑口的高古陶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是社会公益事业的有益补充和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使如此,博物馆在传承着历史文化的同时,依然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令人担忧!由于条件简陋,室内温度和湿度等条件达不到要求,使部分展品有所损坏,任兴琪虽然分外痛心,却也只能尽力将部分珍贵藏品单独收起存放。即使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也从未出售过自己的藏品!每一片瓷片都像是他的儿女,浸透着他的心血与情感,他不舍得让他们离开。然而,当研究机构和院校需要藏品研究教学时,他毫不犹豫,慷慨赠与,希望能够尽其最大努力来宣传、弘扬中原的传统文化!对于任兴琪的执着精神,任小伦副馆长更是动情地说道:“我们遇到多少困难,他都一句话,一条道走到黑,一定要把中原的历史文化展示出来!什么也不图,就这样简单的一个想法!”

    收藏的道路曲折而漫长,任兴琪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工作之余,他的身影比往常更为忙碌,穿梭在城市的各个地方,只为寻到一个真实的、隐藏着历史痕迹的藏品。别人的周末陪伴家人,他的周末都是与藏品在一起。不论刮风还是下雨,他不是在寻找藏品,就是在默默修复藏品……就连新年也不例外。每逢过年,藏品比较容易收集,也是他最为忙碌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往往天还不亮,任兴琪就会带上好酒好肉等候在藏品拥有者的家里,笑脸相迎,好话说尽,软磨硬泡,直到最终收到藏品为止。这样的坚持和诚心感动了收藏者,也不断充实着他的展厅。不仅如此,在每年的初一,他总是来到省博物馆,参观、欣赏、学习。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安静的展厅,无言的瓷器,他认真而坚毅的背影,是任兴琪的家人眼中最为常见的画面。找不到人,就在展厅,展厅没有,就在寻找藏品,哪里有藏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任兴琪经过长时间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的积累,造就了他一双鉴别藏品的“火眼金睛”。看到那些不同窑口的碎片,他随口就能准确道出他们的出土地、年代和特点,其熟悉程度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他以渊博的专业知识、精准的辨识眼光,执著的文化视角,发掘着那些尚未被官方机构和学科人员注意到的文物收藏的新领域,不断补充着新的传统文化认识范围,为社会和专业人士不断提供新的文化研究素材。他目光深远,思虑长久。
 
    为了丰富展馆,展现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风貌,他在城中村拆迁之际,走访城区郊外,回收、珍藏清末民国的老旧桌椅,留下历史的记忆。任兴琪常常感叹,也许它现在不是历史,但如果我们不将其保护留存下来,当它不复存在的时候,我们将永远失去它!每个有情怀的收藏家,似乎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一面。任兴琪就是这样一个省吃俭用,却倾其所有用于民间文化收藏和传承的人,他常常在半夜一两点钟醒来,到储藏室里去看藏品,思索藏品未来发展的道路,几乎已经成为习惯。这个时间,夜深人静,展馆里只有藏品和他。灯光洒下,藏品的神秘面容呈现在面前,他静静凝望,深藏心底的热爱与忧虑尽显!他为了藏品的未来发展担忧,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思考,希望能以其为媒将中原文明传播发扬开来!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任兴琪用他倾尽心力的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弘扬着中原的历史文化,服务着社会大众。这种精神不仅打动着他身边的人,也得到了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2014年2月郑州为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面临着被拆迁的命运,考虑到该馆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和方便全国各地的陶瓷爱好者参观学习,郑州市政府决定,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原址上保留好城外城博物馆,让其与城市绿化“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博物馆多年来在郑州市委市政府和中原区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传承文化,服务民众,突出特色,创新发展”的发展思路,在陶瓷艺术发展史上较好的保留了中原古迹文化,部分藏品甚至填补了省文物传承的空白。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每每谈到他的藏品,任兴琪总是如数家珍。随着他的讲解,一步步揭开了这些藏品的神秘面纱,其中最值得乐道的是仰韶红抛光尖底大口尊和唐代鲁山花瓷腰鼓。据任兴琪介绍说,仰韶红抛光尖底大口尊高51厘米,口径38厘米,为仰韶文化文物,撇口、卷沿、弧壁、尖底。泥质红陶,外表细抛光,远观如细腰端坐,亭亭玉的少女,让人羡慕、赞叹。腰鼓是唐代宫廷乐器,由西域传入中原,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不仅被吸收进唐乐,且又以陶瓷烧制鼓腔,别具特色。根据唐代人南卓《羯鼓录》中有关“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的记载,证实腰鼓系河南鲁山窑制品。腰鼓的烧制及成品率极低,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完整的腰鼓及传世品,只有在窑址出土过其残缺器。其器形多样,颜色五彩斑斓。而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腰鼓长60厘米,鼓径25厘米,通体以花釉为饰,在漆黑匀净的釉面上,泼洒出块块蓝白色斑点,宛如黑色闪缎上的彩饰,优美典雅,与故宫博物院现存国宝腰鼓大小、造型相当。任兴琪演示了腰鼓的演奏,手指轻击,数千年的宫廷腰鼓在敲击声中回响耳畔,穿越时空,跨越历史,依旧如昔。似在诉说着自己近三十年收藏之路也如这腰鼓之声一样,从未中断......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沧海拾遗——走进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是人们铭记历史、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纽带!谈到博物馆的未来,任馆长很是激动,“我们得把这东西留下来,把它传承下去!”对于生活在当今时代,还能将自己的爱好变成现实,任兴琪表示庆幸。他希望,有朝一日能走出国门办展览,让世界各地的人欣赏到中原陶瓷之美!用陶瓷独特的魅力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感动和启迪,领悟华夏历史文明的博大与精深,为弘扬、发展、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做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