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乡 >> 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浏览新乡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河南坠子

2022/8/12 21:37:08 点击数: 【字体:


河南坠子,俗称“河南坠子书”、“简板书”或“响板书”,源于河南,因使用河南坠子弦(又名坠胡)伴奏,且用河南语音演唱而得名,是由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一种比较独特的传统曲艺形式,流行于河南等中原地区和华北的部分省市。

从清代末叶开始,道情、莺歌柳、三弦书艺人在音乐唱腔等方面互相吸收融合,特别是莺歌柳的伴奏乐器小鼓三弦被改制成坠胡以后,改弹拨乐器为弓弦乐器,伴奏旋律起了根本性的变化,促成唱腔音乐的重大变革。1900年左右,“溜腔”(俗称“哼弦子”,起腔之前使用)的使用,新的唱腔和音乐结构的出现,是该曲型成熟的表现,也是河南坠子形成的标志。

《原阳县志》记载,1918年拐铺村人王永安在开封县从师周教银学艺返里后,始将坠子书传入本县。当时,境内曲艺有秧歌、道情、大鼓、金腔和犁铧大鼓四种,多无弦乐伴奏。坠子的传入,与其它曲种影响颇大,出现了大鼓书与坠子书相容共存的情况。此后,河南坠子书已完全取代了其他各曲种,并形成原阳坠子书唱腔雄浑、豪壮的独特风格,成为境内流传最广、最受群众所喜爱的曲种。本县早期演员有王永安、张永发、孙德生、刘明光、谷学太、娄和春等。建国前后,又有贾思功、王殿修、马宗义、杨绍福等中期演员。上世纪30年代,张永发曾饮誉京津,并与著名演员乔利元、乔清秀同台演出。其徒董桂枝也成为著名坠子演员。坠子大师王永安驰名全国,1936年曾在北京获全国坠弦比赛第二名。

河南坠子以中州语说白口,伴奏以坠胡和脚梆为主,道具有简板、书鼓、醒木、袯子、扇子。演唱时,左手打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演出在一般情况下,先由坠胡和其他伴奏乐器演奏一段旋律,演员一手打简板,一手用鼓箭敲打书鼓花点,配上敲小钹的声音,钻空套点和乐队配合,进行“闹台”表演,用来吸引观众。然后,演员手拿简板击打拍节,唱小段或作诗引出大书开唱,并根据唱词的意思做一些表意性动作。或者,演员一手拿简板,一手拿䥽子和一根筷子,或敲、或压、或划击拍节进行演唱。演员要一人演唱多个角色,并且要把男、女、老、少、好人、坏人表演得活灵活现。唱到激情高潮处,演员手持鼓箭敲打书鼓,或拍醒木给书情哄托气氛。

河南坠子分为长篇、中篇、短篇三种。长篇技巧分为说、唱、做三功,说功讲究引白、韵白、话白、散白,唱功讲究归韵、起腔、行腔、落腔,做功讲究形似、神似、音似等。中篇有说有唱,短篇以唱为主。唱腔为板腔体音乐,是以声母和韵母结合发音唱腔结构而形成坠子的各种唱腔发音唱法,多以慢板在前,节奏逐渐加快,至高潮时,或反复或加点缀性的花腔,最后以快板结束全段。基本结构方式和音乐板式分为前奏、引子、起腔、平腔、落腔等,基本字句分为三字崩、五字嵌、七字韵、巧十字。好的坠子演员要做到唱音美、说出彩、坐姿美、站相美、做酷似、伴和谐、技全面。传统曲目有:《杨家将》、《呼家将》、《金鞭记》、《呼延庆打擂》、《刘公案》、《隋唐演义》、《瓦岗英雄传》、《小八义》、《大红袍》、《包公案》、《相府奇冤》、《风仪亭》、《大闹马家店》、《拉荆笆》等,现代曲目有《一块银元》、《烈火金刚》《海岛女民兵》、《战斗英雄杨敬宇》、《民族英雄马本斋》等。

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冬梅,绰号“老响”,自幼学习河南坠子,2014年12月8日,表演的河南坠子《分烧鸡儿》荣获第四届河南曲艺牡丹奖·表演奖。2015年3月,荣获中国·宝丰马街书会书状元。2015年10月15日,表演的《瓦岗英雄传奇》荣获首届传统长篇大书展演金奖。2016年1月,荣获2015-2016年度“河南省百佳民间文化能人(河南坠子)”。2015至2016年,录制出版的127集河南坠子演唱光蝶在省内外各大电视台、电台播放,创作编著的长篇说唱《杨六郞扫北》和中短篇唱段于2016 年出版发行。

2010年12月17日,《河南坠子》被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新乡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责任编辑:admin文章来源:新乡市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局
0
下一条:岳家拳上一条:山东快书(杨派)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