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乡 >> 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浏览新乡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中州大鼓

2022/8/12 20:38:29 点击数: 【字体:

 
据新乡县朗公庙镇赵堤村的天仙庙碑记载:万历年间(公元1606年),为抗匪拒寇,村民捐资置鼓数面,用于鼓舞士气。清咸丰年间(公元1850年),村民张万冕增置铙、镲、锣铜器,并组织了天地会、天爷会、火神会三个鼓队,中州大鼓初具规模。民国初年,中州大鼓又有所发展,村民张再富等改编传统乐曲,增添了虎头龙旗、灯笼等设备,并把鼓舞艺术用于祭祀和节日欢庆等活动中。1978年,中州大鼓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继承传统鼓舞特色的同时,又对音乐、舞蹈、道具等进行了全面的革新,把传统艺术、时代精神及现代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中州大鼓在豫北地区鼓类表演艺术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其一,鼓大。大鼓直径3.5尺,重50余斤,是人背肩挎鼓类中体积最大的鼓种,且鼓内有拉簧,敲打后发出的金属声十分悦耳;其二,谱独。鼓谱分为 “大忽雷炮”、“小忽雷炮”两种。“大忽雷炮”鼓调厚重沉稳,节奏缓慢,鼓调复杂;“小忽雷炮”鼓调欢快,流畅,给人一种激情向上的感觉。全谱呈现重复递进的音乐结构,且铙、鼓,有对话的独特意境;其三,舞特。舞镲闻鼓而动,完全踩着鼓点,快速变幻各种舞蹈动作和造型。在传统鼓舞的基础上,增加了巨鼓和空中鼓舞,给人以视觉冲击,空间感、立体感强。

中州大鼓为集体性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风格粗犷,气势恢弘,队形多变,地域特色浓郁。舞镲是特色,与鼓舞相结合,呈现了鼓舞的造型编排。

整个鼓舞表演分为六个段落:“欢庆丰收”,是在特大鼓带领下,大镲、舞镲、铙在呐喊声中,由鼓后方兵分两路包抄过来,将特大鼓团团围住。鼓点、铙声、镲声由疏渐密,由弱渐强,之后转入平稳的节奏,变为方阵,充分表现了农民丰收之后的喜悦之情。

“二龙出水”,特大鼓、舞镲在后铺设,铙、大鼓罗列两旁,呈纵队。在铙带领下,边打边前移,之后两人一组分两路向后走,走一个椭圆,回归原位。这个艺术走形的美在于两个纵队前移时带给观众的一种纵深感,以两个鼓舞队员旁转时昂首一望的豪迈感,充分表达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二龙出水队形变换流畅,令人悦目。

“群凤展趐”,以16个舞镲队员为主体,其它乐器呈三面环绕状,镲手在中央奔跑、小跳,手臂上扬,或分、或撩,舞动优美、舒畅,似凤在跳跃,似龙在起舞,似凤在展趐。“空中鼓舞”,顾名思义,这个艺术走形有一定的高度,它也是中州大鼓中最难的一个艺术造型。以大鼓为中心,在其四周,围四个小圆,中间一个大圆,部分鼓舞队员把鼓扛在肩上,舞镲队员在鼓上跳跃舞钗,甚是壮观。人在空中舞,鼓在下面转。

“天女散花”,通过舞镲队员大幅度的扬臂、涮腰、晃手、分撩,做出各种撒播状。打鼓队员点缀其间,似落地鲜花。

“群英聚会”,大鼓分列两旁,4副大铙在中心,背相靠,面向四方,舞镲将铙围在中心。铙、镲均向上舞击。镲在舞动中,通过穿插,形成里外双圆,并通过顺、逆时针跑,围绕划圆,迂回婉转,富于变化。

多年来,中州大鼓以独有的中原文化魅力敲响了大半个中国,被誉为“中州第一绝”、“民间艺术的奇葩”等。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1年,应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华鼓舞大赛,荣获第一名,并获得“山花奖”奖杯;2006年10月12日,荣获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的“华夏一绝”民族民间广场鼓乐舞蹈邀请赛金奖;2006年底,应邀参加CCTV-7“三农记忆”年终晚会;2009年4月10日,荣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山西省洪洞县主办的全国鼓王邀请赛优秀鼓王奖。

2011年5月23日,《中州大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


 
责任编辑:admin文章来源:新乡市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局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