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2月2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工人日报和洛阳春都集团向全国100位劳动松花江赠送了"玉金方"……。一时间,"玉金方"成了一个活跃在首都的精灵,人们打听它的秘密,寻觅它的踪迹……
让我们把对准"玉金方"的镜头拉回来,看一看那张印在"玉金方"宣传品上的博士像,那位历经坎坷的三冕博士;他和"玉金方"的故事,至今让人感怀……
神秘的制药人
1934年,河南洛宁的黄土岭上,流传着一个令洛宁人骄傲的消息:洛宁出了个了不起的后生,一个名叫张劭的青年,从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不久,便留洋到英国去了!
洛宁人的口头文学创作虽然不乏丰富的联想力,但谁也没想到,3年之后,张劭居然在英国获得了雷斯德医学院的药物化学及医学治疗博士学衔。不久,乡亲们又听说,张劭去了美国,在圣约翰霍普金氏医学研究院任研究员,两年后张劭又获该院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三个博士的学衔代表了多深多高的学问,乡亲们在"说不清" 的思考后只剩下了由衷的高兴和自豪。
嗣后,张劭回到英国母校,当上了"正大教授",这是英国最高一级的教授。此时,他已是一位享誉西方医学界的科学家了。
当时,医学领域里正进行着一场科技革命,青霉素的发明研究工作荟萃了全世界的医学、药学界精英。风华正茂的张劭,以他在医学药学领域里游刃有余的博学,成为青霉素研制工作中的中坚。学富五斗的张劭,终以辉煌的业绩被长期歧视华人的大英帝国授予英国皇家医学会的终身会员资格,成为早期太平洋地区医学学会仅有的4名华人会员之一。
三冕博士的盛誉,给张劭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他过着典型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贵族生活。博士夫人是解放前为数不多的、在大学里接受过钢琴演奏艺术培养的女性之一。她和博士拥有自己的花园洋房,拥有自己的两部小汽车,甚至,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他们各有各的佣人,各有各的厨师。
1949年,五星红旗升起在祖国的大地上。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接连几天,张劭兴奋得夜不成眠,夫人的指尖流淌着高亢而富有魅力的《欢乐颂》的旋律,这美妙的琴声,久久地在博士颤动的心弦上缭绕。张劭毅然决定放弃在西方的名人社会地位和优越的生活条件,要回到祖国!
博士和夫人在短短的几天里遣散仆佣;他们以近乎赠送般的廉价卖掉了两部汽车;他们迅即出手了花园、洋房及全部设施,甚至没有丝毫的讨价还价--归心似箭,归心似箭啊!
刚刚解放的上海,千疮百孔,几乎没有自己的医药事业,更没有医药方面的高科技人才。张劭立即被任命为上海生物化学制药总厂的厂长和化验师,从事生物化学、抗菌素、抗衰老药物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其时,正是他大展宏图的年龄,正是事业的黄金时期,他踌躇满志,虔意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有人说,东方的知识分子,是由一个个痛苦的灵魂集合起来的群体。此言不幸在张劭身上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