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碑传琬琰集》(宋·杜大珪编)搜尽名臣碑传,其中臣下赢得北宋皇帝为其御撰神道之碑者,只有两位。
神宗为韩琦御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此其一;太宗为赵普御撰《赵中令公普神道碑》,此其一。
其他名臣碑传,都是当朝文臣奉皇帝之诏而撰:寇准《冦忠愍公准旌忠之碑》,孙抃撰;王旦《王文正公旦全德元老之碑》,欧阳修撰;富弼《富郑公弼显忠尚德之碑》,苏轼撰;司马光《司马文正公光忠清粹德之碑》,苏轼撰……
作为“两朝(英宗、神宗)顾命定策元勋”,韩琦走上大宋政治中心,却在仁宗一朝。
担当左司谏,他干的第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就是逼迫仁宗在一天之内罢免了四位宰相(“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全被他赶下了台)。
《宋史·韩琦传》云——
时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副宰相)韩亿、石中立,在中书罕有建明。琦连疏其过,四人同日罢。又请停内降(皇太后降诏),抑侥幸(抑制有人通过皇太后获取官职)。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前后七十余疏。王曾为相:谓之曰:“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岂能有补于皇帝的失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
就是个孤零零的“四人同日罢”事件?
不是!
“四人同日罢”事件,也是大宋就此走向“仁宗盛世”的起点——
最让人神往的“言者无罪”制度于此构建完毕。之后,包拯等,将盛装登场……
最让人服膺的文臣集团将就此蓬勃而出,一如井喷。之后,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乃至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相继走向大宋的政治、文化中心……
最让人乐道的变法之门就此开启,成了有宋一代的主旋律。之后,“罕有建明”,就是平庸做官,也是一种罪……
只是为了回答韩琦的一个天问:“陛下(仁宗)……孰若以祖宗八十年太平之业坐付庸臣,恣(放纵)其隳坏乎?”
“仁宗盛世”,大幕已启。
变法之辩,聚讼不息,但总在摸着石头过河。
这一年(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韩琦29岁。
B
走向“庆历新政”
29岁的韩琦刚刚赶走了四位平庸的宰相,李元昊就完成了自家的“野心积累”,不再对宋称臣。
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国号大夏(西夏)。
大宋上下震怒。
大宋先打“贸易战”:关闭榷市。
西夏地处中国西北,只能以盐、羊、马等从大宋那儿交换来谷物、丝绸、茶叶等。互市交易对西夏而言,一如“婴儿之望乳”;对大宋而言,近乎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
战争,成了解决政治分歧的最后的手段。
1039年,元昊侵犯宋境;狄青一战成名,元昊被打了个稀巴烂。
1040年,元昊再犯宋境;三川口之战,宋军遭遇伏击,损兵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