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上旬的一天,河南洛阳地区狂风呼啸,飞沙走石。
洛阳东铁路编组场异常繁忙。一列接着一列的货物列车轰隆隆地驶进车站,一番整装之后,又一列接着一列轰隆隆地继续前行。不时还有一列列旅客列车从正线快速通过,列车运行带起的风与狂风汇在一起、裹着沙向检车员王德明和同伴们的身上袭来。
王德明一手拿着检车锤,一手拿着检车灯,弯腰、钻进车底、膝盖跪在轨枕上、歪着头、眼光跟着灯光移动……同往常一样,他专心检查着车辆的每一个部件,对恶劣的气候全然没有感觉。
此时,在编组场外不远处的一座高坡上,洛阳北下行列检所第四班值班主任张勇峰带着3名休班列检职工,用望远镜盯着王德明检车作业的每一个环节。从第18辆到第35辆,王德明一共检查了18辆车,没有遗漏一个检查点。几名职工十分敬佩地对张勇峰说:"这么大的风沙,王德明检车作业仍然一丝不苟,我们很佩服他!"
一个人选择了学习就选择了进步。王德明三十学艺,用骄人的工作业绩诠释了一个普通的道理,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都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王德明的检车员历程,正是从而立之年开始的。1995年9月,30出头的王德明结束了13年的军旅生活,转业到洛阳车辆段当上了一名检车员。
"你在部队干了十几年,回来怎么还去干那份又苦又脏又累的检车工作呀?"刚到班组,一些职工很不理解地问王德明。
"说实在话,当初我对铁路的了解是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哪个工种好哪个工种累。但我骨子里特喜欢铁路工作。这也许与我小时候的梦想有关。"话不多的王德明说话的声音总是很小。
生长于四川省达县农村的王德明,3岁时第一次跟着父亲进城,看见长长的铁龙从身边一闪而过,深深地感受到火车的神奇与伟大。从那时开始,他就梦想着自己长大能当一名铁路工人。转业后,王德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铁路。
"原以为铁路没有太多的技术活,部队掌握的工程安装技术足够用了,进了铁路才傻了眼,同事说'检车',我像听'天书'。"王德明说,"我第一次参加车间的业务测试,成绩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业务不学精,不是合格兵!"王德明曾经是航天人中的一分子,作为部队工程安装技术骨干,多次参加过西昌卫星发射架的安装任务。航天人在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技高峰的不懈奋斗中,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伟大的精神,一直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王德明。他说,尽管我不可能遨游太空,但人只要有了一种精神,到哪都能发光。
王德明暗下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的要求,让手中的检车锤慢慢"听话",决不能给航天人丢脸。王德明的想法很朴实。
洛阳车辆段原教育科科长潘立昕对王德明当年的好学劲记忆犹新。她说,王德明这批复员转业军人参加业务培训时,用的都是自编教材。当讲到"金属材料内应力"的时候,一向不爱说话的王德明突然提问:"老师,这个问题理论性太强,我一时听不懂,我想借您的教材晚上回家学。"第二天一早还教材时,潘老师发现,王德明将教材工工整整地抄了一遍。显然,王德明一夜没睡。
王德明白天听老师上课,回到家后就抄写整理《技规》《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车辆构造与检修》等业务书籍的有关内容,制作成了200多张小卡片,随身携带,有空儿就背。王德明的妻子冀新萍说:"那一阵子,德明学业务就像走火入魔了,家里到处是他写的卡片,我和孩子都成了他的监考老师,现在我都懂得不少车辆知识呢!"
在王德明家里,记者看到,书架上的书不多,但每一本都翻得很破很旧。他在《铁路货车运用500题》一书中做了许多重点记号。在书的空白处,他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提示语和学习心得。潘老师骄傲地告诉我们:"如今无论是集中考试、临时抽考,还是班前测试,王德明的车辆理论答题都能做到'一口清'。"
在实践中学习,是王德明快速提升检车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要想检好车修好车,首先必须弄懂弄清车辆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于是,他利用休息时间一趟趟地往段里各个车间跑,一边看修车职工拆装车辆部件,一边慢慢揣摩。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洛阳车辆段配件车间党支部书记周宏宇看见一个陌生人一直在车间里到处看,还不时地向正在检修配件的师傅问这问那。周书记挺奇怪,上前问:"你是谁?到这儿来干什么?""我是洛阳东列检所新来的检车员,叫王德明,来看看配件的内部构造。"
"王德明所在的列检所离段里的检修车间有几公里地,那些日子,王德明简直是着了迷。现在,车辆技术发展快,新工艺也多,王德明跑得更勤了。"提起王德明的钻劲儿,周书记赞叹不已。
一次,洛阳车辆段召开职工防止事故经验交流会。配件车间轴承班工长管志军谈到了自己对一种新型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处理的体会,王德明听得入了神。散会后,他缠着管志军带他到现场,让管志军实地介绍防止事故的要点,直到弄懂了才罢休。
王德明参加铁路工作的10年,是铁路新技术大量运用的10年。尤其是近两年多来,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铁路技术装备发生了巨大变化。
铁路提速、重载,从根本上讲,提的是车辆的速度,增加的是车辆的载重。只有车辆采用新技术,铁路提速、重载战略才能得以顺利实施。随着车辆提速转向架改造工程的启动,塑钢滚动轴承保持架、紧凑型轴承、小间隙车钩、ST缓冲器等一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车辆新配件上车上线,给车辆检车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如何跟上铁路发展的步伐,适应岗位的要求?王德明深深地思考着。
在积极探索中,王德明根据故障规律潜心研究,先后总结出了"头过轴身,探身细看,兼顾两端,敲打诊断"的防止制动梁故障"十六字工作法";编写了"钩缓上下瞅,弯角不能漏""俯身过车轴,仔细看端轴"等排除车辆故障的顺口溜。这些都成了职工查找车辆故障的"真经"。
王德明作为检车能手,段里经常安排他到各车间传授先进检车经验。每到一处,王德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开各车间防止事故记录本,找到发现过车辆故障的同志,一同交流经验,切磋技艺。
王德明告诉记者,段里马上要安装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车辆运行安全预警系统,他已经购买了电脑,正在学习电脑知识,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王德明又有了新的目标,新的起点!不可置疑,一个人选择了学习,就选择了进步。
列车提速、重载,给车辆检修工艺提出了新要求。王德明"四字检车法"践行了一个承诺,决不让任何一个车辆隐患从他手中溜走
铁路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机车运用实施了长交路轮乘制,列车运行停点减少,车辆安全保证距离延长。这些变化对车辆的检车模式和列检所的设置提出了新课题。
2004年,郑州铁路局撤掉了13个列检所。过去,从陇海东线、焦枝线来的车,经过洛阳东列检所检查后,只要安全运行147公里到三门峡西列检所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