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王德明: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人生高度——记洛阳车辆段洛阳东列检所检车员王德明(2)

2013/9/11 14:50:02 点击数: 【字体:

了。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中,三门峡西列检所被撤掉,列车经过洛阳东列检所检查后,要运行344公里到新丰镇编组场才有列检员再次检查。

    车辆安全保证距离的延长,对列检员的检车质量提出了新要求。要保证检车质量,除了需要有关部门采用新技术外,还需要检车员提高技术素质,增强责任心。

    王德明像当兵时忠诚于祖国的航天事业一样,无比地忠诚于铁路车辆运行安全。他在日晒雨淋、风吹雨打的检车岗位上,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熟悉王德明的人都知道,他检车有"一大怪,两件宝",那就是"白天把灯开,戴着听诊器,手拿放大镜"。

    列检员干活,白天打旗,夜晚带灯,指的是严格信号指示,保证检车安全。可王德明干活不仅要使用信号旗、信号灯,还不忘带上照明灯,白天也是如此。原因是随着车辆不断换型,各种新配件大量使用,车辆故障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隐蔽,加之车下空间小,光线暗,故障更是难以发觉。王德明坚持白天带照明灯作业,硬是让近百起车辆故障在明亮的灯光照射下"原形毕露"。

    "听诊器、放大镜"这两件"宝"则更有些传奇色彩。

    随着新型车辆上线运用,车辆制动梁、轮对等大部件故障,尤其是被称为"车辆癌症"的滚动轴承内部故障,一时成为危及提速列车安全的"拦路虎"。

    滚动轴承故障常发生在轴承内部,而且都是在常温状态下,单凭外观和手摸很难发现,加之检车现场环境嘈杂,在顶转轴承时即使把耳朵贴上去,也很难听清滚子的异响。就在王德明为这些问题伤神时,一次去医院看病,医生手中的听诊器一下子让他有了新的想法。他想:如果戴着听诊器听轴承,有可能排除外界杂音,滚子的异响就一定会清晰起来!他立即买了一个听诊器试了试,效果很好!2001年8月15日,王德明在接27073次货物列车时,敏感地发觉有异响,这引起了他的警惕。他暗自记下了可疑车辆的位数:机后第31位。检查后,他果然发现第二位轮对上有一块大面积擦伤。王德明初步判断该轴承可能有内伤。他用专用工具顶起该轮,转动轴承,一边转,一边借助听诊器听。"咔嗒,咔嗒……"轴承滚子在滚道内卡阻的异音特别大。他立即请求扣车,拆卸后发现该轴承滚道已经剥离,保持架破碎14处。一起重大切轴事故就这样被王德明排除了。王德明也成为该段防止滚动轴承故障的"第一人",并受到上级部门嘉奖。不久,王德明又借助放大镜发现了车辆底部部件的细微裂纹,防止了一起有可能发生的部件破损事故。

    王德明靠着过硬的技术和这两件"宝",使自己对滚动轴承故障的扣车兑现率达到了100%。仅近3年来,他就防止了4起滚动轴承故障。

    王德明深知,听诊器和放大镜只能是特定时期的辅助工具,随着铁路提速、重载战略的实施和车辆科技含量的提高,借助这种原始的辅助工具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尽快掌握更加快捷科学的判断故障方法。

    他从听诊器想到了看病,又从看病想到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医学理论。小时候,王德明家的邻居就是一位老中医,王德明经常十分好奇地跑去看老中医把脉开方,耳濡目染受到一些影响。王德明想,中医看病,通过望、闻、问、切,能够准确地查出病情,若把这些方法用在车辆检查上,能否有效?他决心尝试一下。

    王德明对全段发现的各类车辆故障以及自己近几年发现的一共70多起制动梁故障进行分析总结,采取归纳演绎的方法,赋予了"望、闻、问、切"车辆故障检测与排除的全新内涵。

    望:执行标准全面看,关键部位重点看,发现异状贴近看。按照规定的车辆检查范围、质量标准和 "一列、一辆"程序,进行全面检查;对摇枕,侧架 A、B区,制动梁,车轮踏面,滚动轴承,车钩缓冲装置等关键部位重点检查;对细微裂纹用砂布打磨、手电筒强光照射等方法仔细观察判断。

    闻:提前接车听震动,敲打车轮听回声,转动轴承听异音。接车时监听车轮踏面与钢轨是否有撞击声响及其他异常声响;用检车锤敲打车轮,听声音是否发闷或有杂音;顶轴转动检查,听轴承是否有卡滞或异音。

    问:作用互控问对检工友,车辆异常问前方工友。检车过程中保持平行作业,对本人作业范围内不易看到的部位询问对检工友;发现车辆有挤、碰、撞、脱迹现象或车辆配件有异常更换现象时,询问首部检车员机车联控信息,向车站了解发车站及列车中途调车作业情况。

    切:典型故障自诊,疑难故障会诊。发现的典型故障自己判断处理;滚动轴承内部故障、大部件细微裂纹、空气制动系统异常时,会同对检工友、工班长、车间值班干部共同鉴定,准确判断,果断处理。

    "四字检车法"让王德明放下了听诊器,也让职工检车有了"主心骨"。这一工作法推广后,洛阳车辆段防止车辆故障数量大幅增加。

    "检车这一行,技术固然重要,不按标准化作业,一切都是枉然。"王德明对自己的"四字检车法"有着更深理解。

    其实,王德明的工作非常单调,每班作业都在重复着同一个程序,甚至同一个动作,但每一个程序和动作都很标准。

    "车多车少一个样,白班夜班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这是伙计们对王德明的评价。正是这种千万次地重复和不走样,让王德明向众人展示出了一个全新的形象和全新的境界。

    洛阳车辆段的每名检车员,胸前都佩戴着一枚白底蓝字的工牌,清晰夺目。采访中,记者发现王德明的工牌却磨损得厉害,不仅塑料膜早已磨掉,而且连上面的字都看不清了。记者问王德明咋不换一枚?王德明拿出了好几枚给记者看,工牌全都磨白了。洛阳东列检所主任杨柏生告诉记者,王德明每次检查轮对之间的车轴时,都要求自己做到"头过轴身",标准作业。一次次俯身下去,前胸就一次次碰到车轴。一个动作的千万遍重复,就算是个铁牌也磨平了。

    为了探个究竟,2005年12月6日深夜,记者跟随王德明检查了一列货车。每检查一节车辆,王德明要钻入车底两次。记者也曾试图一路钻过去,但仅仅钻了两次,就气喘吁吁,而王德明一连钻了18节车,而且每一个动作都很到位。汗流满脸的王德明说,其实没啥,习惯了就好了。

    "检车日当午,汗滴车下土,为了保安全,趟趟皆辛苦。"这首"诗"被检车员们作为自己的岗位写照广为传诵。有人做了一个粗略统计,王德明和他的同事当一个班12个小时,检查车辆100辆左右,仅走过的路程就有20公里。

    路走得多了,脚下的鞋可受不了,工作起来腿快脚勤的王德明成了一个最费鞋的人。一双解放鞋,他两个多月就穿破了。从不爱发牢骚的他,这时总抱怨鞋的质量不好。2004年秋,他写信到部队让战友一下子买了20多双军用鞋。到2005年12月6日记者采访时,王德明指着脚上的鞋说:"就剩下这最后一双了。"

    "现在车型多,各种车型的混用和不同配件的互用,给安全检查带来了一定压力。但这些都难不倒王德明。只要经过王德明检查过的车,我们都放心。"采访中,王德明的工友这样对我们说。

    安全,是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的生命线。10年来,王德明凭着手中的检车锤、照明灯以及无时不在的责任心,共防止了各类车辆典型故障400多起,查出各种重大安全隐患50多起,取得了安全检车9万多辆无漏检的成绩。由此,他获得了"火车头奖章"。

    岗位奉献需要责任心的有力支撑,也离不开亲情的力量。王德明的亲情观和责任观表明,二者既分明又统一,分明的是职责,统一的是责任

    这是一个有些寒意的冬夜。

    小卧室昏黄的台灯下,王德明10岁的儿子王天琦刚刚写完作业,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7-12-27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