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玚和刘桢的名字经常并列出现,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建安七子”中一个排名第六,一个排名第七,还因为两个人的风格差异太明显了,无论做人还是作文,应 总是“和而不壮”,刘桢则是“壮而不密”。
人们总喜欢将对比强烈的事物相提并论。请你想象一下,一个黑如墨炭的人和一个白若敷粉的人站在一起,那种对比该是多么强烈,情景又该是多么有趣!
如果把应玚和刘桢的作派、文章搁在一块儿比较,你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应玚、刘桢,是“建安七子”中排名最靠后的两个人物。
这两个人,常被后世的文学研究者放在一起作比较,应玚获得了“和而不壮”的评价,刘桢则获得了“壮而不密”的评语。
从两人存世的诗文来看,这两句评语挺有道理:应玚作文偏于柔软,缺乏刚直慷慨之气;刘桢则正好相反,刚直慷慨的气势倒是有了,行文却不够严谨。他们各有特色,但都不够完美,而追求完美是人的本性,大家希望这两个人能够优势互补,所以常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比较文章,也比较文章以外的东西,对他们的一举一动进行品评。
应玚和刘桢可比较的地方很多,他们有太多的不同之处,也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不同的是个性,相似的是命运。
一
应玚字德琏,出生年月不详,原籍河南汝南,是“建安七子”中出生地距洛阳最近的人。他的父亲名叫应王旬,官至司空掾;他的叔叔(也可能是伯伯)名叫应劭,是东汉有名的文学家。
应玚的身世带一点儿传奇色彩,这倒不是因为他的父亲或者叔叔、伯伯多么有能耐,而是他有一个名叫应枢的祖先。
古书上记载着一个故事,说应枢生有4个儿子。一天,他到土地庙烧香,忽然看见一道神光照耀庙门,就找人卜了一卦。算卦的人说:这是天降祥瑞啊,你的后代一定会兴旺!果不其然,应枢的几个孩子长大后都很有出息,不是当官的就是做学问的,都很受器重。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直到第七代子孙应玚出世,应家一直都很显赫。
沐浴着神光长大的应玚,从小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博闻强记,能诗善赋,未及盛年,已经小有名气。这名气传到曹操的耳朵里,引起了曹操的兴趣。曹操一招手,说,应玚,你是个人才,来洛阳为我效力吧。于是,应 从汝南跑到洛阳,投靠了曹操。
曹操安排应 当了丞相掾属,与王粲等人一起,为曹魏的振兴出谋划策。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应玚的身份又变成将军府文学、五官中郎将文学,专门为曹丕掌校典籍、侍奉文章。
曹丕善作文章,挺有文才,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三曹”。但曹丕本质上是个政客,最擅长玩弄的不是文字,而是权术。他深谙文人笔杆子的厉害,害怕他们一篇文章激起民愤,搅乱了曹魏刚刚到手的江山。所以,他经常用一种很委婉的方式,比如写信,告诫他身边的文人:若置身政治漩涡,不但追逐不到半点儿荣华富贵,而且会因惹祸断送性命,只有安心写文章,才是你们唯一的生存方式,既能全命避祸,又可留名后世。
引导文人以追求文化建树为重,企图以此分散文人们的注意力,封堵他们的口舌,遮掩自己篡汉的勾当——曹丕的心计之深,可见一斑。在这样一个当权者身边谋事,应 所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他可以“立言”,但也仅止于“立言”,他所扮演的,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文官角色,一个看似荣光实则尴尬的角色。这样的角色最易消磨文人的意志,渐渐地,应玚的顺从由表及里,成了一种习惯。这习惯让他觉得非常苦闷,不得不寻求一些特殊的渠道来排解。
三国时期汉魏流行下围棋,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被围棋迷住了,人们吃饱了没事,找个地方一坐,黑白棋子你来我往,能一下子战到黄昏。棋盘上无尊卑,厮杀到酣畅之处,对弈的两个人常忘了对方的身份,称呼上也就不像平常那么客气,该敬的不敬,该尊的不尊,急得奉封建礼教为做人之本的贾谊大呼:“失礼迷风,围棋是也!”
应玚可不管下围棋是不是“失礼迷风”,他不但经常与人下围棋,切磋棋艺,还总结自己下棋的经验,写了一本名为《弈势》的围棋专著,文中不乏颇有见地之语。
除了下围棋,应 还喜欢观赏斗鸡。斗鸡是当时上层社会很流行的一种娱乐项目,那些爱好刺激的达官贵人常命人捉来两只斗鸡,令之相斗,以观赏你叨我啄、鲜血淋漓的场面为乐。
应玚非常喜欢这种游戏,一听说哪里在斗鸡,总会兴致勃勃地前往观看。有时候,他觉得无聊,无以排解忧虑,还会自己组织斗鸡比赛。“戚戚怀不乐,无以释劳勤。兄弟游戏场,命驾迎众宾。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双距解长緤,飞踊超敌伦。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缤纷。从朝至日夕,胜负尚未分。专场驱众敌,刚捷逸等群。四坐同休赞,宾主怀悦欣。博弈非不乐,此戏世所珍。”从这首《斗鸡诗》中可以看出,斗鸡在应玚的心里,是比下围棋更有意思的游戏。
棋盘就像是一个缩小的战场,斗鸡则像是一场微型的战争,无论是下围棋还是斗鸡,其实都暗藏着杀机,有着或绵里藏针,或粗犷不羁的野性。应玚喜欢这两种游戏,可见他的心里,是希望驰骋疆场有所作为的,只是他的个性限制了他的表达方式,压抑了他的本能。
可是刘桢,刚直得如一根铁棒槌似的,他可不懂压抑本能为何物。
二
说到刘桢,首先想起了“平视”这个词的由来——刘桢胆大包天,用眼光大胆地“扫描”曹丕的爱妃甄妃,险些因此掉了脑袋。
甄妃有闭月羞花之貌,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女。当年,曹丕从袁绍的儿子手中抢到她,非但不嫌弃她是个“二婚头”,而且将她册封为妃,视若掌上明珠。
既然是明珠,当然得不时拿出来炫耀。曹丕举办了一个酒会,邀请手下的一班文士宾客喝酒,其中包括自己的好友刘桢。喝到半醉,他派下人把甄妃请出来会见宾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甄妃一出场,所有的文人都惊为天人,恭恭敬敬地行礼。只有刘桢,不但不行礼,反而直勾勾地盯着甄妃的俏脸“平视”。
按照那时的规矩,臣下对王妃平视是要杀头的。曹丕碍于平时与刘桢关系不错,尽管心里对刘桢此举非常恼火,但当时没说什么。可是此事传到他老子曹操耳中,可把曹操气得半死!曹操当即下令,将大不敬的刘桢送到隶簿,要判他死刑。后来,与刘桢交好的几名官员为刘桢求情,曹操这才免了刘桢的死罪,打发他去磨石头,服劳役。
此后不久,有一天,曹操巡视隶簿时,遇到了刘桢,看见他正襟危坐,正在那儿磨石头。曹操想起刘桢的才学,心生怜悯,遂上前问道:“这石头怎么样?”刘桢当即以石头自喻,说:“这石头禀气坚贞,实乃出自自然也。但细察其纹理,虽人力磨砺,枉属迂绕,犹不得伸也!”曹操闻听此言,哈哈大笑,回到府中即下令赦免刘桢,令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