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包括当时这些医生都没有想到吧?
郭曰方:医生都没有想到,他们都说你是奇迹,我还是北京市的抗癌明星,他们选了一些材料在晚报上登,我是得票率第二名,第一名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一个学生,为什么他得第一名,他当时在北京住院,说他生命只有三个月,他鼓励他的病友怎么斗争,后来三个月以后他就去世了,他没有过来,我过来了。在新世纪剧院,家里还有大奖状,群众投票投出来的。
主持人:您是中国科学院文学与科普协会的主席,刚刚您也谈到了关于目前科普创作的一些情况,您觉得从整体上来看,咱们国家目前科普创作存在什么问题?
郭曰方:你这个问题很大,从总体来看,我们的科普工作目前应该是从内容到队伍各方面还是发展的,远的不说,科学大会有一段时间,科普杂志很多,很多阵地来科普科学知识,但后来随着媒体宣传方式的多样化,那种纯粹是科普的刊物杂志就停了,因为现在渠道很多,那时候销路也不太大,就停了,但是从总体讲,我觉得包括电视、网站、报刊、专栏,包括队伍也都是在发展的,总体情况是好的,包括我们这些年出了一批年轻的一些科普作家,也还是不错的。
主持人:比如呢?
郭曰方:比如我讲一个例子,我们科学文艺委员会,上次开会的时候你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是年轻的,只有我们几个是岁数大一点,都是年轻的。一些省市也出来很多年轻的科普作家,另外我们的一些专业作家也参与进来了,刚才讲我们当时还要组织他们,现在很多文艺家、作家他们也关注科学,也在写科学内容的一些作品。另外我们的院士,当然这个有传统,他们老科学家原来就写,像华罗庚、茅以升、竺可桢等老一辈科学家他们都写,现在我们很多院士也在写,比如说我们潘家铮院士,他写了一部科幻小说,还得了全国科普奖的一等奖,我们张景中院士是数学家,他搞计算机的,他也出了科普,也得了一等奖,我们很多老科学家也在写。比如说我们现在还有院士巡讲团,科普巡讲团,科技咨询的活动实际上都是在科普,方式很多了,我今天上午到科协去开会,咱们每年5月份、9月份有科技活动日、科技活动周,要策划百名院士巡讲团进高校,实际上这也是科普,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现在整个科普的状况总的还是好的。如果讲问题,我认为有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我们队伍还是相对的老化,像你们这样年轻的同志还是少,相对来讲还是少,还是以中老年为主力军,科普界,这样一个国家,年轻的二三十岁、四十岁以前的太少,占的比例太小,科普队伍的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已经呼吁了很多年了,一直没有解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重视。第二、我们作品的质量不高。跟队伍有关系,我们这些老同志年纪大一点,他的内容都了解过去那些老的内容,他的方法,写作的方法也是原来那传统的方法,现在年轻的同志他不接受,你看他写的内容都是纯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
主持人:一般可能看不下去。
郭曰方:有些科学家写的科普作品专业性太强,艰涩难懂,写了很多科学问题,人家年轻人看不懂,老百姓看不懂,你说这怎么普及。
主持人:人家就不爱看了。
郭曰方:他一看就没有兴趣,起不到作用,所以作品的质量,怎么从科学普及到形式多样的,包括科学思想,各种形式的这种,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改进,我们的应用技术,这个当然是很重要的。包括全民的科技意识,全民科学素质的培养,反对伪科学,封建迷信,愚昧落后,提倡像胡总书记讲的,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落后为耻,科学普及的内容,范围、视野扩大,更扩大一点。从表现形式上更生动活泼一些,各种体裁都可以运用,这方面人才比较少,科学普及也是专门一方面的学问,你光懂科学,不懂文学艺术也不行,还要加强文学艺术的修养,这样才能够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传播,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也是目前的一个问题。第三、经费问题。现在科普界的经费,从中央讲了非常重视,我们要重视科普宣传,重视科普,实际上到下面来以后,科普经费严重不足,我就不去举太多的例子了,我们的很多,包括我们的科技馆,都没有办法经营下去了,我们博览馆,自然博物馆经费都很困难,我们科普杂志,包括我们的科普的报刊,经营状况都不是很理想。人家不订你也没有办法强迫人订,但是从上级怎么加强这方面的经费支持,它是一种教育,是智力的一种投资,不要完全走市场经济,有些必要的支持还是需要的。中国科协设立科普专项基金我还是比较赞成的,对有重要意义的一些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像我刚才讲,这本书《人民科学家颂》给予支持,广西自治区出版局居然拿出10万块钱。事实证明,不但没赔,还赚钱了,光靠发行还赚钱了。10万不用也照样印出来了,只要有好的作品还是可以的。但是从政府来讲,你要有这种气派,给那些有意义的项目给予支持,这个我是赞成的。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到了,作为一个科普作者,既要有科学的素养,又要懂文学艺术,那么您觉得作为一个合格的科普作者,都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郭曰方:刚才我实际上也讲了,要当一个能够做点成绩的科普作家,起码有四点:第一、比较强的思想修养。有正确的创作思想,你要明确你写科普作品是为谁写的,你不要为了个人写,为了个人出名,为了个人怎么样,要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群众的需要来写,要弘扬,要写正确的东西,不要去散布那些错误的东西,弘扬主旋律,我觉得这是对的。事实上大多数群众需要的是正确的东西,不是要你写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作家应该思想敏锐,站得高,看得远,要捕捉带有全局性的、全社会关注的这样一些重要问题,要有正确的创作思想,这是很重要的,不然你走偏了,写的再多也没用。第二、有好的科学素养。作为科普作家,你不懂科学不行,我原来最困难的就是这一条,因为我是学文学的,不像现在我们科学院很多年轻人,我很羡慕,他们起点很高,又是博士、硕士,原来学自然科学的,而且都是学的很好的这些学生,起点很高。我根本就不懂科学,学文学,我在小学上中学,我数学多数不及格,我经常礼拜六被老师留到学校,让我补课,补完课以后再回去,我喜欢文学。所以对科学这一块,我根本连想都没想到我会到科学院来,后来分配工作时我到外经部,我觉得还行,搞外事管理还行。后来粉碎四人帮,非让我到科学院来,我是学文学的,现在想想还真好,因为我恰恰我有了比较多的时间来弥补我一生当中不足的这一个方面,我原来对文学这方面知道一些基本的知识,对科学一窍不通,到科学院来没办法,后来当秘书,当科学报总编,逼得没有办法,你必须学一点,起码你不要说外行的话,没有办法,接触多,边干边学,我不可能成为科学家,永远不可能,但是我知道一点点,大的方面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