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茱萸绛囊香

2013/8/6 11:45:45 点击数: 【字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九重阳节,人们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戴茱萸绛囊、插茱萸枝,以求吉祥洪福,这种习俗延续至今。

    为了解茱萸绛囊的前世今生,2月21日,记者赶到上蔡县,采访了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阳茱萸绛囊的代表性传承人——张社老人。
 
    记者探访茱萸绛囊传承人

    21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茱萸绛囊传承人张社家。离张社家还有一段距离时,记者便闻到了一股特殊的香味。

    张社正坐在家门口制作茱萸绛囊。

    得知记者的来意,张社老人起身走进屋内,拿出十几兜已经做好的茱萸绛囊让记者看。

    这些茱萸绛囊除了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外,还有凤凰报喜、喜雀登枝、孔雀开屏、仙鹤祝寿、鸳鸯情长、寿星捧桃、招财进宝、一心爱国、和平之鸽、情系华夏等40多个品种。茱萸绛囊造型逼真,芳香溢人。

    “茱萸绛囊是如何制作的?”记者问。

    “做茱萸绛囊,要备剪刀、针线、棉花、香料粉、珠子等材料。当然,还要加上一双巧手,才能制作出好作品。”张社老人介绍,做之前要先用布料、浆糊在板子上打袼褙,袼褙晾干后剪出各种造型才能做。

    “在材料备齐的情况下,我一天最多做3个茱萸绛囊。”张社老人说。

    小小的一块布,到了她手里,就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我退休后,最大的爱好是做茱萸绛囊。因为针线不离手,我这十个手指头都变形了。”张社老人伸出十指说。

    如今,张社老人虽已过了古稀之年,但她依然耳不聋、眼不花,有使不完的劲。
 
    退休后结缘茱萸绛囊

    1932年9月4日,张社出生于上蔡县东岸乡套楼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在她8岁那年,母亲因病无钱医治去世。在乡邻们的帮助下,父亲和张社将母亲草草入葬。后来,她跟着父亲逃荒要饭。

    12岁时,村里一富人家雇佣绣工,这对于酷爱刺绣工艺的张社而言,无疑是一次人生转机,这为她掌握精湛的针绣技艺,提供了一个好机会。从此,村里凡遇婚庆喜事,各种剪纸图案,刺绣活,无一不经张社之手。小小年纪的张社,成了村里的名人。

    为了展示自己当年的绣功,张社老人拿出当年绣的枕头。“这上面绣的是一个仙女,当时我只绣了两天,就完成了。”张社说。

    张社16岁时,在上蔡县东岸区剿匪反霸工作队担任团委宣传员,后来她又担任东岸公社妇联主任。1973年,张社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她在上蔡县电业局任妇联主任。

    在工作岗位上,张社数十年如一日,干一行,爱一行,连年被授予生产标兵、先进个人称号。

    1993年张社退休后,开始潜心研究茱萸绛囊。在过去,每到重阳佳节,人们都会戴茱萸绛囊,以求平安吉祥,但如今这个习俗正在渐渐消失。为了抢救这一民间工艺,张社全身心投入这项工作中。
 
    茱萸绛囊成为重阳节的佩戴之物

    退休在家的张社,为何钟情于茱萸绛囊?“这还要从它的起源说起。”张社老人介绍。

    传说,汝南(上蔡古属汝南郡)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祸,快点让家人做茱萸绛囊扎于臂上登山,此祸即消。”桓景照他的话去做了,晚间返家,果见鸡犬牛羊皆暴死。费长房听说后说:此可代之矣。

    后来,天下人皆仿佩戴茱萸绛囊,久之遂成民俗。

    张社说,茱萸,属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夏日开花,秋季结果,其果实辛辣芳香。

    此外,茱萸还是一味好药,可以用来治病、延年。古人说“饮茱萸落叶井中水无瘟病”。茱萸还可用来泡酒保健身体,药王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重阳节起源地是上蔡县,古为蔡国。从东汉至今一直有“年年都有九月九,莫忘爹娘缝只属相绛囊挂胸口”这一说法。 2005年12月,上蔡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并列入全国“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推荐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自民国至今,能缝制茱萸绛囊者寥寥无几。张社一直没有忘记少年时学的缝制茱萸绛囊技术,退休后潜心研究茱萸绛囊缝制工艺,为这一传统工艺复兴而努力。

    此后,茱萸绛囊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张社根据这种环境的变化,对这一传统制作工艺进行改进,把原来单一造型的茱萸绛囊发展成40多个品种,缝出十二生肖、凤凰登枝、孔雀开屏、仙鹤祝寿等既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工艺品。

    上蔡县是重阳节的发源地,每年,有许多海外华侨回到上蔡县寻根祭祖,他们临走时,都要带一些张社制作的茱萸绛囊。他们说,这茱萸绛囊做工精美,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丰富的重阳文化内涵,是家乡的文化特产。

    2006年,张社带着她缝制的茱萸绛囊参加在深圳举办的全国工艺品展销会。同年,茱萸绛囊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张社对于茱萸绛囊的贡献,还不止于此。她无私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授于人,免费培训近百名爱好者。

    在她的带动下,上蔡县东岸、杨集、蔡沟等乡镇,有不少人以制作茱萸绛囊为业。尤其在崇礼乡,有数百名妇女从事茱萸绛囊制作。

    如今,上蔡县的茱萸绛囊已走出国门,名扬天下。

    今年已81岁的张社告诉记者:“只要身子骨还硬实,我就要将茱萸绛囊制作工艺传承下去。”□晚报记者   戚飞   刘金霞/文【原标题:茱萸绛囊香】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2012年02月22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土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