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商丘 >> 走进商丘 >> 印象商丘 >> 浏览商丘

睢阳是阏伯司火的圣地

2013/10/16 16:00:48 点击数: 【字体:


    阏伯是黄帝的玄孙,帝喾(高辛氏)的儿子,商部落的始祖。帝尧时居商丘任火正,阏伯是中国历史上从事天文观测,研究天象的天文学家。曾辅佐大禹治水,任司徒,管教化。因功封于商,赐姓子氏。
史载,“五帝”之一的帝喾,系黄帝曾孙,有四个妻子——姜嫄、简狄、庆都、常仪。帝喾的两个儿子——阏伯(契)、实沈,兄弟不和,经常相互征讨。继承帝位的尧(帝喾次妃庆都所生,是历史上有名的圣贤之君、五帝之一),便把阏伯与实沈兄弟二人分开。前者派到商丘任“火正”,负责祭祀与观测“商星”(火星);后者派到大夏(今山西太原),专事祭祀与观测“参星”。参星与商星此起彼落,从不相见,不会出现于同一个天空。唐朝诗人高适曾赋诗道:“阏伯去已久,高丘临道旁。人皆有兄弟,尔独为参商。终古犹如此,而今安可量?”

    阏伯在“火正”任上尽责尽心,一边虔诚祭祀,管理火种,一边根据“商星”的运行变化来划定时节、安排农事。由于长年与“商星”为伴,他的部族就被称为“商族”;观察星象需在高丘之上,他的住所就被叫做“商丘”;基于他的功业,后世把他奉为“火神”。

    阏伯死后,其孙相土继任火正,“作乘马”(《世本·作篇》),势力达到今渤海一带。《诗经》中的“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商颂·长发》),说的就是那时候的事情。相土的三世孙冥善于治水。冥之子王亥热心畜牧业,并擅长经商。史称相土和王亥“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管子·轻重戊》)。阏伯的十三世孙成汤,十一战而灭夏,建立了商朝,都商丘。因而,火神阏伯也就被尊为商族的先祖,商丘也就成了商王朝的旺火之地。

    1. 阏伯司火 

    《左传·襄公九年》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丘主大火。”元代侯有造《阏伯台纪略》载:“伯,火官,掌火星,行火正,后世以为火神。”《商丘县志》载:“阏伯,高辛氏之后,封商丘,为火正,主辰星之祀。”古时候,作为管理火的官——“火正”,其职能:一是观测天上的火星,二是掌管部落人们用以照明、取暖、熟食的“火种”,这是蒙昧蛮荒时代一件极神圣的事情。

    自古以来,人类特别感激发明火的开拓者和火的管理者。世界各国各民族根据各自的民俗,供奉的火神也不一样。在中国的历史上,无论是文字记载和形成庙宇而被人们世代祭祀的当首推火神阏伯。

    在那漫长的远古时代,洪水泛滥,风沙蔽日,生存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要把宝贵的火种保留下来,也是一件颇为不易的事。而作为火正的阏伯,却能够将火种完好地保存下来,为百姓造福,使其世代相传,且观星授时,指导农业生产,教化百姓,功劳很大,很受人们爱戴。因此,阏伯死后,就把他葬在其观星、祀火管火的高台上,并在高台上建庙祭祀,把阏伯称为火神,把所建之庙称为火神庙,把建有阏伯火神庙的高台称作阏伯台、火神台、火星台和商丘。

    2.阏伯是远古时期的天文学家

    阏伯能够成为远古时期的天文学家本就源于火。阏伯被封为火正是有史可查的事实。火正是管理火的官职。由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形成独特的火文化,至阏伯被封为火正,将火文化与司火的神圣职责和政治权力联系在一起,是火文化的发展与演变;由创造与管理地上人间之火,满足生活的需要,到发现与观测上天之火(星),掌握天体星象运行规律,用以服务农业生产,满足人们生产的需要,更是火文化的创新与拓展,从而又产生了新的文化,即天体星象文化、农耕文化和商文化。

    阏伯是远古时代天文学的拓荒者,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远古时代的天文学家。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对阏伯在天文历法方面为全人类所做的贡献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不同于那些以游牧为主的国家,是以农业为主的文明古国。远古时期农业发展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天文历法方面取得的成就。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睢阳位于黄河的下游,在距今约五千年的时候,农业的高度发达,自然与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而,在中国,最早取得天文历法重要成就的人物就是阏伯。

    阏伯观测星象的意义在于指导农业生产。《左传·襄公九年》记载:“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zhòu,星宿名,柳宿的别称),以出内火。是故咮为鹑 (chún,指柳宿) 火,心为大火。”唐杜预注:“谓火正之官配食于火星。建辰之月,鹑火星昏在南方,则令民放火。建戌之月,大火星伏在日下,夜不得见,则令民内火,禁放火。”这意思是说:三月末时,大火星出现,阏伯就号召人们放火烧荒;在九月鹑火(指柳星)出现时,也就是在黄昏大火星不见时,阏伯就号召人们在家生火,不准在外放火。后来这个火就成了天上之火,也即大火星。

    在这里,将大火星简称为“火”有其特殊意义。在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时期,耕种前放火将田地里的杂物进行焚烧以作肥料是其首要步骤,但在什么时候焚田,必须要有准确的时间把握。烧早了,田里的种子发芽后没有雨水就会枯死;烧晚了,又会受到雨水的干扰而不能出芽,影响收成。经过古代人类的长期观察和不断总结经验,人们得出在大火星见于东方的时候烧荒播种最为合适,于是,把大火星定为授时的标志亦在情理之中。

    用大火星作为授时的标志意义非同寻常。大火星是二十八宿中东宫七宿之心宿二(商代把天划分为四个宫,即东宫苍龙、南宫朱雀、西宫白虎、北宫玄武。火星属东宫中央的第四、第五宿——房和心,即天蝎座;参星则是《史记·天宫书》中所说的白虎,在西方属于猎户座的主星),一是因为大火星是一颗红色的一等亮星,便于人们看见记住;二是它是一颗恒星,可作固定的标记,而且每当大火星在东方黎明时出现的时候正好是我国农时“春分”季节,当大火星在西方不见的时候又是在“秋分”季节。所以,商代就把大火星出现于黎明前第一次晨见之月定为一年的岁首。阴历年的终结正是大火星伏而不见之时,当太阳再次行到心宿以东15°以外的地方时,大火星才在凌晨日出之前重新出现于东方。

    大火星称为大辰星和商星,既有其自然的内在联系,又有其特殊所指。《左传·昭公十七年》孔颖达《正义》记载:“大火谓之大辰。李巡云:‘大辰,苍龙宿之心,以候四时,故曰辰。’孔炎曰:‘龙星明者以为时候,故曰大辰。’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时候主焉。”就是说把大火星当成了人们确定的准确时间,作为“天上的标点记”。可能是因为它黎明时初现,所以称为“辰星”。那么,为什么又称为“商星”呢?这就是殷人的祖先阏伯担任了火正的官职,又是他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道理,制定了后来人们所说的“夏历”和“殷历”,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商星”。正是阏伯对人类的这一伟大贡献,无论是殷人的后裔或其他地方的人都对他非常崇敬,并把他作为神来崇拜。

    殷墟卜辞中有一条“七日己巳夕壹,[庚午](有)新星并火”,辞意是(癸亥)后第七天己巳晚上阴天,殷人于次日行“侑”、“新”二祭,于是当晚天大晴,大火见于夜空,“十官赓行”,并“祭祀大火”。这是殷人主祀大火星的珍贵资料。殷商时期祭祀和观察大火星的活动成了国家的头等大事之一。东周以后也将阏伯同大火星一同祭祀,如《左传正义》孔颖达记:“火正之官居职有功,祀火星之时,以此火正之神配食也。……而火正又配食于火星者,以其于火有功,祭火星又之后稷,得配天,又配稷。”

    由于月亮围绕地球运转的周期一年是365.24天,而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周期一年是354~355日,两者相差10~ ll日,所以,人们就需要不断地调整—年的天数。周朝时,人们又知道了木星和土星每隔59.5779年差不多在天空中的同一点上会合一次,木星、土星和大火星每隔516.33年会合一次,这就是公元前290年左右《孟子》中“五百年必有圣人出”说法的来源。

    据文物部门勘探,证明阏伯台是东周时期堆上的夯土台,这就比较符合当时的状况。因为,阏伯当时观察火星,只需要站在高岗地带能看得清楚即可。古代测量日月星辰的办法常采用立竿见影的方法。现代的考古学也为古人祭祀大火星找到了实物依据,如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盆上,据冯时考证认为就是画的大火星的形象,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晚期更有了参、商二星的图形,战国曾侯乙墓器箱星图,也有大火星图像,看来,阏伯在古代受到崇敬是很常见的现象。

    3.阏伯台——阏伯司火的见证

    阏伯台位于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又称火星台、火神台和商丘。阏伯台原为阏伯任火正观星授时、保存火种的地方,死后葬于此。现存阏伯台夯土筑成,高35米,周长300多米。台上阏伯庙,建于元代大德年间(1297~1307),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整座庙宇有大殿、拜殿、东西配房、钟鼓楼和东西禅门。明清以来,阏伯庙几经修葺,1981年又重修。几千年来,阏伯台为苏鲁豫皖四省交际之地睢阳周边群众祭祀火神阏伯的圣地。1994年5月28~29日,中国商丘火星台研讨暨认证会在睢阳举行,20多位国内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火星台是中国最早的观星台遗址”。

    2007年2月,火神祭祀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睢阳区文联(2011-10-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