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名人名家 >> 逸闻趣事 >> 浏览南阳

古今“神医”制造追溯之:张仲景

2014/12/8 16:40:12 点击数: 【字体:

    张仲景是天下中医公认的“医圣”。“医圣”的地位至高无上,非“神医”可比。“神医”是靠传奇故事制造出来的,而“医圣”靠传世的医术获得天下景仰。
 
    可是,张仲景也有许多传奇故事,仅择其三于下:
 
    其一,张仲景进桐柏山采药,遇一老者求诊。张仲景号了脉,问:“你怎么是兽脉呢?”老者以实相告:“我乃桐柏老猿。”张仲景取出随身携带的药丸给了他,服下即愈。老猿感恩,扛了一块木头给张仲景送去,说:“这是一块万年桐木。”桐木宜制琴,张仲景亲手制造两架,一架取名“古猿”,一架取名“万年”,皆为传世名琴。这个故事记载于《古琴疏》。这是一本音乐史著作,所记此事肯定是假的。
 
    其二,张仲景见到20岁的王粲,预言王粲20年后眉毛会脱落,之后半年会死掉,但吃他的药可防,当即给了药。王粲听了不高兴,没吃他的药。过几天二人又见面,张仲景问药吃了没有,王粲应付他说吃了。王粲后来成为曹操的亲近谋士,亦有文名,是“建安七子”之一。果如张仲景预言,王粲40周岁时眉毛脱落,又过187天就死了。此事记载于西晋隐士皇甫谧写的《针灸甲乙经》的序言中。书名中的“甲乙”代表顺序,没有实际意义。此书为针灸经典,但其序言中记载的张仲景料生、料死、料病是不可信的。
 
    其三,说张仲景给南阳知府未婚先孕的女儿看病……这故事不用介绍了,肯定是后世杜撰的,因为东汉的行政区划为州、郡、县,没有府,宋代才有府。
 
    张仲景之所以也有那么多传奇故事,只因为《伤寒杂病论》太伟大了,人们对他高山仰止,所以不惜编假故事夸他。
 
    《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杂病”,古今医学家都是用中医术语解释,可是越解释越让人看不懂。我今用大白话解释:“伤寒”是指外感风寒而引起的发热的病,进而包括各种外在原因引起的发热的病,其中包括传染病;“杂病”是指内在原因如情绪、饮食、房事等引起的病,以及腑脏之病。
 
   《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有真故事。张仲景说他的家族有二百余户,建安(汉献帝年间)元年以后十年,死了2/3,死者中7/10死于伤寒。这是他的家族的不幸吗?这其实只是一个样本,当时疫病流行,死人无数,不分贵贱,前面说的王粲就是得传染病死的。疫病为什么流行呢?这与政治有关。建安元年往前再推十几年,正是黄巾起义,天下大乱,陈尸遍野,必然引发疫病,故有“大乱之后必有大疫”之说。从黄巾起义再往前推几十年,暴发过多次瘟疫,却是因“大饥”而引起。“大饥”固然因自然灾害,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则最先饿死。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土地兼并,贫富悬殊。疫病催生名医,“建安三神医”华佗、董奉、张仲景万世不朽。建安以后,镇压黄巾起义的军阀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互相征伐,最后形成三国鼎立。三国之时,全国人口只有800多万,而在百年之前全国有5000多万人口。可见死了多少人。
 
     张仲景在世时并不著名,所以《后汉书》没有他的传。他写的《伤寒杂病论》也差点失传。因为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不容易传播,却容易散失。虽然蔡伦发明造纸已有百年,但从东汉到晋仍未普及开来。仅仅过了几十年,西晋太医令(宫廷医院院长)王叔和要整理《伤寒杂病论》时,只好到民间去收集散落的残简,多危险呀!但总算收集齐全。可是不知为什么,王叔和将伤寒部分编成《伤寒论》,将杂病部分编成《金匮要略》,虽然一分为二,但终于传世,所以他功不可没。
 
     到了唐代,张仲景终于有了传记,但是不是在官修正史里,而是在民间撰写的《名医传》里,不过,这是中国第一部医学史专著,现在的学者很重视。可是,《名医传》说张仲景当过长沙太守,学者们至今仍在为此争论。
 
     到了北宋,朝廷在整理史籍的编修院之下设立校正医书局,专门整理出版医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才大量印刷发行。范仲淹曾分管过这个部门。
 
    到了金代(淮河以南为南宋),始有医家称张仲景为“亚圣”,而“医圣”是商代的伊尹。伊尹还是“厨圣”。《史记》说他给商汤做饭做得好,《资治通鉴》说他最早把中药材熬成汤给病人喝。其实,伊尹的成就是治国,做饭、熬汤药都是附会,现在没人信。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有个著名医家称张仲景为“医圣”,立即得到天下医生的响应。一直叫到现在。
 
    现在,研究《伤寒论》和张仲景最精深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他可比同校的曲黎敏有学问。郝万山的研究成果中有一个细节,令我既感动又好笑。《伤寒论》中有句话,“柴胡不中与之也”,许多人看不懂。郝万山说这是南阳方言,“不中”就是“不可”,这一点拨,都看懂了。你看,说着一口家乡话的张仲景多可爱呀!离咱多近呀!仿佛就是咱村的“张先儿”。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2014-07-03)
0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