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桐柏山麓娇艳欲滴的映山红火辣辣地绽放成一面面红旗,牵引出一段激情四射的红色岁月,那撼人心魄的红色,分明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浸染。张星江,一个和豫鄂边区休戚相关的名字,一个永垂中共党史的名字,一个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的名字,就是豫鄂边区革命先烈中的杰出代表。
生逢乱世,日月无光。1907年6月,张星江出生在唐河毕店张心一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按照当时旧历,这一年是清光绪三十三年。从1907年到1916年,中华民族正经历着清王朝覆亡和中华民国初建的动荡,唐河处在南方辛亥革命军队和北方北洋军阀势力的过渡地带。张星江出生至入学,县里的政权重构,实际的政府权力是在削弱之中,灾害频至,民心浮动,匪患不断,这样的社会环境,客观促使以大地主为核心的民团势力得到扩大。
童年苦难,困顿交加,但磨灭不了热血少年求学的欲望。张星江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9岁那年他得到叔父资助,在唐河创建的9所学堂之一——回龙寺初级小学接受教育,一直学习到13岁。4年中,饱经苦难的他对难得的学习机会分外珍惜,虽然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但是他忘却饥寒,夜以继日,全副身心都扑在了学习上,修习了修身、国文、算术、体操、游戏、手工、图画、唱歌等课程。当时唐河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有限,教师配备不尽完善,可四年的学习生涯,使张星江具备了基础的文化知识,为他以后接受先进人文思想创造了条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星江15岁时,靠叔父赠予的几亩田地开始自立养家。15岁,还是在父母双翼庇护下享受温情的年龄,张星江却成了起早贪黑犁耙耕种的农夫。扁担把肩膀磨出了血泡,他咬牙忍着;身上晒得脱了一层又一层皮,他全然不顾;小小年纪手脚却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他却看着微薄的收成笑得一脸灿烂。这个勤恳善良的牛郎很幸运的赢得了织女的芳心,古城曲佰科姑娘郭云成为张星江的妻子。这个在血雨腥风中摸爬滚打的汉子也有着难能可贵的铁汉柔情,为了在革命中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张星江把妻子和孩子送到了逃荒到山西的岳父家里,郭云在张星江牺牲以后,承担起了培育子女的重担。
动荡时局砺英才,危难之际造英雄。1922年至1928年间,唐河境内依然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南北军队来来往往,大小军阀你争我抢,无论丰年灾年,苛捐杂税来回盘剥。这一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使中国革命风起云涌,浩荡的潮流同样涌动着唐河的土地。张星江目睹乱兵悍匪给群众造成的悲残境遇,对光明未来和美好社会的强烈追求在心底油然而生。为了改变农村低层群众的命运,张星江舍弃家财去寻求真理,经常联络唐河各地的先进分子,努力唤醒民众,所作所为中透露出勇于战斗、敢于负责的高贵品质。1927年,张星江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他转为中共党员。张星江平时说话不多,表达也不流利。但他的特点是说事简明,条理清晰,富有风趣,总能针对具体问题说到点子上。人们给他起了外号叫“老吭”,很多普通群众都信他说的理儿。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到学校里去,听一些新知识,同时传播一些新思想。张星江通过鼓动和培养群众,在农村发展了一批党员。1929年,张星江组织建立了唐河县张心一村党支部,他担任党支部书记。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党组织的壮大,当时的中共唐河县委将全县划分为三个工作区,张星江被任命为唐东区委书记。
星星之火,快速燎原。1930年10月,根据全国革命发展需要,鄂北和豫西南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鄂豫边区特别工作委员会,张星江当选为特委委员。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鄂豫边特委决定派红9军26师攻打唐河,建立豫南革命根据地。11月30日,红军解放唐河县城,随即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拟定向唐河东进军。张星江为贯彻解放毕店的作战计划,日夜奔波,积极筹划,组织毕店附近的刀矛赤卫队员30余名,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同时,张星江领导的唐东区党组织派人对毕店民团头子进行劝降,争取对革命发展有利的形势。慑于红军声威,毕店民团头子潜逃。12月5月,红军进驻毕店,建立苏维埃政权,但在附近各地地主武装的偷袭下,红军在战斗中失利南撤。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计划受挫后,张星江随即调任南阳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南阳党组织及革命斗争。1931年夏,在鄂北革命根据地红九军第二十六师困难时期,张星江奉命为红军做后勤供应工作。他多次不畏艰险,勇敢而又机智地闯过敌人道道封锁,为红军筹集和运送了大量急需的枪械、弹药、医药等物资,并在唐(河)、桐(柏)、泌(阳)选派党员积极分子去鄂北参加红军,扩大红军队伍,提高红军战斗力量,为红军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革命豪情升万丈,心系民众美名扬。1932年2月,张星江被选任为中共鄂豫边区临时省委委员。3月,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工作需要,他奉命赴上海担任中共中央交通员。7月,张星江回到鄂豫边区,担任中共唐河县委书记。他领导唐河党组织频繁活动在桐柏山区,在平氏组建七八人的小型游击队,机智灵活地进行过多次抢粮夺枪、打击土豪的斗争。在张星江的领导下,以平氏为中心的农民赤卫队、小型游击队发展很快,每个党支部都建立有十几人、二十几人的小型游击队。有一次,张星江领导苗庄、张岗等几个农民游击队80多人,夺取赵庄地主孟清臣粮食4000多斤,分给贫苦农民,有力地打击了土豪劣绅的威风,扩大了革命影响。1933年4月,张星江在程湾乡黑明寺,成立了一支由二十余人和长枪六支构成的“鄂豫边支队”,坚持在当地打击小股土匪和地主恶霸。同期,张星江又将上述发展的几支游击队和鄂豫边支队在程湾黑明寺进行整编,成立了鄂豫支队独立营,这支武装先后处死了罪恶深重的土财主柯其云、王宏角、陈少三等,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血雨腥风若等闲,拼却铁骨排万难。1933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鄂豫边区临时省委和南阳中心县委遭到严重破坏,省委和中心县委负责人被捕。关键时刻,张星江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迅速稳住了鄂豫边区的革命斗争形势。1934年1月,张星江代表鄂豫边区和河南省委在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列席了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六届五中全会,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二人一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会议期间,张星江和河南省委的代表王国华一起受到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接见。1934年4月,张星江从中央苏区回到鄂豫边临时工作委员会。1934年11月,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在张星江接引下到达了桐柏山区,并引导红军跳出了国民革命军围追堵截,使红二十五军脱离了险境,顺利到达陕南。
丹心昭日月,碧血洒青山。1935年8月,豫南党组织与鄂豫边工委合并,在唐河毕店成立了中共鄂豫边省委,张星江任书记。1936年1月4日夜,在吴家尖山小石岭村,张星江宣布成立“豫南桐柏山区红军游击队”。中央红军长征后,革命处于低潮,苏区大部分和白区几乎全部的党组织受到了破坏。然而,在桐柏山区,红军队伍重整旗鼓,从小到大发展起来,革命的烈火燃遍鄂豫边区。1936年3月27日(三月初五),按照事前计划,张星江率领红军游击队30多人,到平氏孤峰山庙会夺枪。在转移到桐柏安棚牛庄时,与别廷芳保安团300多人突然相逢,游击队遭遇了措手不及的战斗,张星江在第四次掩护部队撤退时壮烈牺牲。
桐柏山静默,唐河水呜咽。年仅29岁的张星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忠诚、对祖国无限忠诚的革命壮歌!作者:丰兴汉【原标题 :唐河革命烈士张星江:淬火青春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