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的《伤寒杂病论》古时候曾被一些医家秘而不传;他记载的经方,备受海内外中医界推崇;他具有的影响,给南阳的中医药产业注入了品牌效应……对南阳而言,张仲景就是无形的资源,那熠熠的光彩里正透着中医药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
古医书上的药方 本报记者 张 展 摄
这是一个品牌
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他不是神,但他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他因而得到世界各地医药人士的膜拜;他不是仙,但他传下了中医的薪火,为南阳中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夺下了先机。
他——医圣张仲景,生活在连年混战、民不聊生的东汉末年。据历史记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伤寒论》自序),“横尸遍野”的惨景让他目击心伤。他发愤研究医学,立志解脱人民的疾苦,“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伤寒论》自序)。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仲景是南阳中医药的一个标志和品牌,南阳医圣祠的驰名就得益于张仲景!”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张仲景,南阳医圣祠才成了海内外医学界人士朝觐的圣地。”在中国,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地区,乃至整个华人世界,张仲景都享有极高声誉。
这是一种推崇
《伤寒杂病论》经方曾被“秘而不传”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药史上里程碑式的不朽著作,自东汉至今,该书备受世人推崇:
东汉末年,当“神医”华佗读到《伤寒杂病论》时,高兴地说:“此真活人书也。”唐代时“药王”孙思邈对《伤寒杂病论》推崇备至,称赞“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浚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他感叹“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称医生得到《伤寒杂病论》,就像武林中人得到绝世秘籍。金代著名医学家成无已评价《伤寒杂病论》“自古诸方历岁浸远,难可考评。惟仲景之方,最为众方之祖。”明、清之时,医学家将仲景与孔子并提,把仲景方书于儒学六经对言。清代医学家陈修园称赞:“仲景专以方药为治,而集群贤之大成。医门之仲景,即儒门之孔子也。”
“《伤寒杂病论》实际记录方剂328个,这些方剂以其组方严谨,疗效卓著而流传于世,被后世称作‘经方’。”据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介绍,后世历代名医又从经方之中衍化出无数名方,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经方”被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让这些经方长古流传,张仲景博物馆已请国内中医名家手书仲景经方,不久将在医圣祠内竖起“仲景经方碑林”,328块经方碑刻将泽被后人。
这是一种荣耀
外国医学界人士在医圣墓前虔诚跪拜
2007年10月,医圣祠里曾现感人一幕——瑞士原卫生部官员艾德克莱尔在医圣墓前虔诚跪拜,他说,瞻仰医圣圣容是他一生的心愿;
2008年,医圣祠里再现感人一幕——挪威植物保护专家毕雅特女士专程赶往医圣祠拜谒张仲景……
两幕几乎相同的场景说明一个不争的事实:张仲景和他的《伤寒杂病论》早已幻化成世界中医药的精神象征和一面旗帜。
据不完全统计,自晋代以来,整理、注释、研究《伤寒杂病论》的中外学者已逾两千家。张仲景学说对亚洲各国尤其是对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影响非常大。特别是日本的中医界对张仲景推崇备至,自康平年间(相当于我国宋朝)以来,日本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学者有近三百家。直到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的成方。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厂出品的中成药中,仲景经方占60%以上。日本药检部门对应用张仲景原方配制的成药一律免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