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新闻资讯 >> 浏览南阳

张仲景何以被后世尊为“医圣”

2013/10/12 9:37:44 点击数: 【字体:

张仲景何以被后世尊为“医圣”


  10月下旬,第十一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将在我市举办。在名医辈出的中医发展历史上,张仲景独享医圣尊荣,就是在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张仲景依然被医者尊崇有加。作为南阳人,我们在为张仲景自豪的同时,也不禁要问:在前有扁鹊、华佗,后有孙思邈、李时珍等名医的情况下,为何张仲景能被国人尊为“医圣”?笔者翻阅遍查资料,用历史典籍中相关记载来作一解答。

  正史为何无张仲景记载

  与张仲景同时期的华佗在《后汉书》中有专门传记,而《后汉书》和《三国志》均未为张仲景立传。至明代,李濂《医史》撰《张仲景补传》,清陆九芝撰《补后汉书张机传》,方有仲景传记行世。

  张仲景名字首见于王叔和《脉经》序,后其名字和事迹陆续见于《针灸甲乙经》序、《太平御览》引《何颙别传》、林亿校正《伤寒论》序、《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北宋《崇文总目》等官修书目中。据此可以认定,张仲景历史上确有其人。同时根据这些史料,北京中医学院主编《中国医学史》则将其生年确定为公元150年,卒年确定为公元219年。尽管结论存在争议,但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事实,完全可以认定。

  仲景师承,始见于宋臣《伤寒论序》引唐甘伯宗《名医录》(已佚),曰:“张仲景……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李濂《医史·张仲景补传》曰:“仲景学医术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工于治疗,尤精经方,遂大有时誉……”而有关张伯祖的记录,则见于宋张杲之《医说》,谓:“张伯祖,南阳人,性志沈简,笃好方术,诊处精审,疗皆十全,为当时所重。同郡张仲景异而师之,因有大誉。”

  关于张仲景的故里,《太平御览》引《何颙别传》言“同郡张仲景”,《后汉书·党锢别传》言何颙为后汉南阳郡襄乡人,故知宋臣《伤寒论序》引唐甘伯宗《名医录》云仲景为“南阳人”是不错的。1981年年底,南阳张仲景研究会成立暨学术交流大会在南阳市举行,与会研究者宣读论文,确认涅阳(今河南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为仲景出生地。

  既然张仲景是一位名医,为何正史无传呢?笔者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名人和正史入传无必然联系。从历代情况来看,名人未必全入正史,入正史者未必是最顶尖的名人。二是张仲景反对和抨击“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的性格,与正史御用的特点格格不入。三是张仲景适逢乱世,地方武装割据,中央集权名存实亡,修史范例不统一及信息闭塞难免会遗漏一些名人。

  仲景医圣尊称如何而来

  仲景的“医圣”尊称,既非官方赐予的谥号,也非自吹自擂自封的,而是在传承中,靠其在医疗实践中好的疗效,靠其对百姓健康的呵护,在老百姓中口碑相传日积月累得来的。最迟在南宋、金代已有尊仲景为“大圣”、“亚圣”、“圣人”的明论。至清初则被赞为“医圣”而名扬于世。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严器之序云:“医之道源自炎黄……后汉张仲景,又广汤液为伤寒卒病十数卷,然后医方大备。兹先圣后圣,若合符节。”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也云:“惟张仲景方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实乃大圣之所作也。”皆赞仲景为圣人。直到明代,直称仲景为“医圣”者更加广泛。明万历年间方有执著《伤寒论条辨》云:“夫扁鹊、仓公神医也,神尚矣。人以为无以加于仲景,而称仲景曰圣。”时为公元1589年。赵开美刻《仲景全书》卷首“医林列传”明言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时为公元1599年。

  将仲景与孔子并提,仲景方书与儒学六经对称,此说盛于明、清之时。王肯堂《伤寒准绳序》曰“黄岐犹羲文也,仲景其孔子乎。”张志聪在《伤寒论宗印序》中说:“医学始乎轩岐,立方立法,原于仲景本论,故曰,仲景犹孔子,岂臆说哉!”清代医学家陈修园说得更为明确:“医门之仲景,儒门之孔子也。”至此,共赞仲景为“医圣”。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南阳府丞张三异重修医圣祠时立碑识曰:“先生讳机字仲景……谥医圣,南阳人。”至此,“医圣”大彰于世。后人多用“医圣”代仲景表示敬意,清代医学家魏荔彤在《伤寒本义》中说:“伤寒例,叔和修缉医圣之书,发其凡例也。”

  有关仲景医术卓绝之记载甚多。《何颙别传》云:“同郡张仲景,总角造颙,谓曰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卒如其言。颙先识独觉,言无虚发。”李濂《医史·张仲景补传》:“少时与同郡何颙客游洛阳,颙深知其学,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抱朴子》内篇云:仲景穿胸以纳赤饼。说明仲景于外治法亦有颇高造诣。后世章太炎评曰:“其绝技乃与元化(华佗)相类,而法不传,魏晋间人多以元化、仲景并称,其术之工相似也。”然最著名者,当属与王仲宣诊病一事,望色仲宣见于晋皇甫谧《甲乙经》序和《太平御览》引《何颙别传》中。据明《古琴疏》记,仲景入桐柏山中采药,遇一人求诊,曰:“子之腕有兽脉,何也?”其人实告:“吾乃峄山老猿也。”仲景以囊中丸药与之,一服即愈。《神仙通鉴》记,仲景应召诊治过桓帝。

  仲景医德高尚,为后世所传颂。其所处之时,风气日颓。士子多追名逐利而不求务实。仲景对此颇感愤慨,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对名利之徒予以抨击,呼吁社会关心医学。同时,仲景也对因循守旧、不负责任的恶劣医风给予无情批判,曰:“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侯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而“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万世医宗”贡献超越古今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至宋代,名医林亿、孙奇等人奉朝廷之命校订,才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定本而流传于世。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有影响力的光辉医学典籍,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巨著,也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后世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本作成书近2000年的时间里,一直拥有很强的生命力。历史上曾有四五百位学者对其理论方药进行探索,留下了近千种专著、专论,从而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甚为辉煌独特的伤寒学派。据统计,国内光是为研究《伤寒杂病论》而出版的书就近2000种。

  孙思邈曰:“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赞仰。”(《千金翼方·卷九》)喻嘉言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论》,说:“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成无己说:“仲景之方最为群方之祖。”张元素说:“仲景药为万世法。”王好古说:“执中汤液万世不易之法当以仲景为祖。”朱丹溪说:“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李杲说:“后之医者,宗《内经》法,学仲景心,可以为师矣。”许鲁斋曰:“尝谓医方有仲景,犹儒书有六经也。必有见于此,然后可以议医。”清代医家张志聪说过:“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中国医籍考》说:“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日本尾台榕堂曰:“长沙为千古用方之鼻祖……故苟能讲习谙练以精究其意,推广其义,则万病之治可运之于掌也。”仲景及《伤寒杂病论》享誉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伤寒杂病论》还广泛流传到海外,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教授包德默先生曾感慨地说:“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但张仲景早在1800年前就已把相对论的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张仲景是我们人类的骄傲。”1993年国际权威医史研究机构——英国伦敦维尔康医史研究所,把张仲景列入29位世界医史伟人名单,加以纪念和弘扬。中国医学史悠悠数千年,获此殊荣者唯张仲景一人。可见,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影响已走出国门,“道经千载”,熠熠生辉,对世界医学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和影响力。

  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张仲景已经1800多岁了,即使再过百代千秋,他仍然会活在百姓心中,活在中华文明的最高圣殿上,活在世界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医圣祠大殿的这副对联,就是张仲景盛名千年不衰的最好诠释。□ 曹延鸿(原标题:张仲景何以被后世尊为“医圣”)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南阳日报 (2013-10-1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