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历史传说 >> 古老传说 >> 浏览南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医圣张仲景的传说

2013/7/16 10:26:24 点击数: 【字体:


医圣张仲景的传说

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被人称为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明代《李濂医史》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后张仲景便被奉为“医圣”。由于古代儒家传统文化鄙薄方技等缘由,一代名医却不见经传,正史无名。但他的无量功德,却由诸多传说和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且千秋百代经久不衰。

    巧治皇帝异疾,被封长沙太守

  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不断的战争导致瘟疫流行。建安年间,瘟疫大流行,前后达5次之多,致使很多地方“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200多口,在不到10年里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张仲景悲愤中开始潜心钻研伤寒病的诊治,先是拜其伯父张伯祖学医三年,后四方遍寻名医,勤求良方。

  话说,在位的汉灵帝忽然腹泻不止,久治不愈,便贴出皇榜遍招天下名医医治。许多前来医治者,多从龙体贵重出发,大用补药。结果致使其口干舌燥,鼻孔窜血,浑身热烧无汗,脾气暴躁。不几天功夫砍、判了好几人。正在这时,张仲景游学至京师,被同乡何颙(yóng)强荐于汉灵帝医病。

  张仲景入宫后,通过一番望、闻、问、切,确诊汉灵帝所患之疾实际是痢疾,因近来用大补药反、量重,造成阴阳气血严重错乱,已经危在旦夕。确诊后,随即令其停服一切所谓的“大补”之药,并为其开下“人乳荜拨汤(荜拨,脾肾虚寒之主药。俗名鼠尾,性热,味辛。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醒脾开胃,属芳香性调味品)”,兼以温熨药摩。 经张仲景诊治,不足半月灵帝 便全身轻松,大病痊愈。汉灵帝大病痊愈,龙颜大悦,便当即赐封张仲景做了长沙太守。

    大堂行医,药铺变“药堂”

  张仲景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后,仍忘不了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但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 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于是,张仲景便打破官府衙门的清规戒律,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得大堂,他坐在大堂上堂堂正正地为群众诊治起疾病来。此举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把“某某药铺”改为“某某堂”了。

    明察细辩,智判鱼汤案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从前任那里接过一件人命案。案情是民妇吴姑与表兄王青通奸,合谋毒死了丈夫于蒙。吴姑和于王青已被前任太守判了死刑,只等秋后处决。

  张仲景接任太守时,正好处决死刑犯的刑期将近。他就对定案进行逐一核批,当手提朱笔正要在吴姑一案圈“斩”时,却发现此案疑点颇多:男女二犯只说在鱼汤中下了毒药,可用的是什么毒药、毒药从何而来都没有详供。于是,张仲景不敢怠慢,立即对其二人进行了详细的重新审问。仔仔细细问罢整个经过,张仲景已心明如镜,当即改判来年再审。于家族人听说新任太守缓了吴姑和王青的死刑,一齐到衙门吵闹不休。张仲景告诉大家:“且乃住性子,明年春天将在于家现场当众复审此案!”

  到了第二年初春时节,张仲景带了众人去到于家小院。此时,于家小院当中一棵拳头般粗细的紫荆树正在杨花。一阵春风吹来,树上花瓣随风摇落,撒得院内地上和树下石桌上花瓣无数。张仲景在石桌旁石墩上坐下,被告吴姑和王青站在一旁,原告于家族人也全都到齐站在另一旁。远邻近舍听说太守现场当众复审,轰动一时的吴姑通奸害夫一案,都蜂拥而至,将于家小院内外围得水泄不通。

  正在众人大骂“奸夫淫妇”之时,张仲景开言道:“大家暂且不要多话,且听被告重述案情!”吴姑拿衣袖抹去泪水,清了清喉咙道:去年此时,我丈夫于蒙一早从集市上买回两条鱼,让我做了两碗鱼汤。鱼汤做好后刚端到院内石桌上,恰好表兄王青赶来。我夫妻急忙让座,表兄说进城还有他事,就站在院中对我说,姑母有病,让我抽空回去一趟看看。我们留他一起吃鱼,他说啥也不肯,当即就急急忙忙地走了。表兄走后,我们夫妻一同坐下吃鱼,发现丈夫碗中有几朵随风落下的紫荆花,我要用筷子夹出来,可丈夫偏说“花香,鱼汤味道会更美。”他就用筷子一搅,连花带鱼全吃下了。谁知,吃下不大一会儿,他就大叫肚子疼,满地打起滚来。惊得众人都来看时,他已经口吐白沫不省人事了。同一锅鱼汤我吃了没事,他吃了便爆病而亡!当时我们三人就站在院子里说话,没有片刻分离。可大伯、二伯硬是告官说我们是串通好的,那次表兄来就是送毒药的!

  听罢吴姑的哭诉,张仲景便唤过身旁的衙役,找来一条鲜鱼当即做一碗鱼汤。鱼汤做好端出,张仲景自己当众先吃了小半碗。而后将余下的半碗放到石桌上,让一名衙役摇动身后的紫荆树。那衙役轻轻一摇,紫荆花瓣便纷纷落下,其中几朵恰好落在鱼汤碗中。张仲景用筷子搅了搅,把碗放在地上,吩咐衙役牵来一条柴狗,令其把剩下的鱼汤吃下。只见那狗吃完鱼汤不久,便狂吠乱跳起来,不一会儿便口吐白沫倒地毙命了。

众人看了,个个吃惊。张仲景随即站起身来高声对大家说道:“大家都看清了吧。这鱼汤原本是没毒的,只是紫荆花掺到鱼汤中,这鱼汤就有了剧毒,于蒙的死正是这个原因造成的!”说吧,命人将吴姑和王青当众释放。吴姑和王青跪地千恩万谢,于家族人和众人无不心服口服,交口传颂!

    小施手段,巧治府台

  东汉年间,南阳有个府台,他干了很多坏事,人们气恨他,巴不得找个出气的机会。

  这年,府台的女儿有病了,一连几个月都治不好,府台便派家人去请张仲景。当时,伤寒病正流行,张仲景外出给百姓医病,只有儿子在家,他们就把张仲景的儿子请了去。张仲景的儿子常年随他学医,也是个知名的郎中。他来到府衙,询问了小姐的病情,又见她面黄肌瘦,茶饭不进,还不住地呕吐,便断定是怀孕了。可他并不知道“病人”还是个没出阁的姑娘,就大腔大调地对府台说:“恭喜大人!小姐没有啥病,他是喜脉!你快要当外爷了!”府台一听气得浑身乱颤,嚎叫道:“混帐东西!纯是一派胡言,快把他赶将出去!”家人一拥而上,把他痛打一顿,赶出了府门。
  晚上,张仲景回来听了,心里十分气愤。他问儿子:“你果是看得真?”儿子说:“确确实实是怀孕,已经六、七个月啦!”张仲景沉吟了一下,说“这个府台,干尽了坏事,明天找他出气去!”第二天,张仲景吆喝着邻居,带着礼品,来到府衙,正赶上全城绅士和名流在那里议事。张仲景见府台施一礼,说:“不肖之子医理不明,昨个口出言不逊,望大人海函!今天,一来赔礼道歉,二来我要亲自给令爱诊脉医病!”府台一听大喜,忙叫佣人把女儿请出来。张仲景观看那女子气色,早已明白了几分。暗用右手小姆指甲剜了一点药,藏在宽大的袖中,然后端坐给小组抚脉。张仲景一抚脉,果然此妇已怀孕六七个月了!就对病人说:“张开嘴巴,看看舌态!”小姐刚张开嘴,他就弹动右手小姆指,把指甲中藏得一点药弹进了小姐嘴中。之后,张仲景这才笑呵呵地对府台说:“送令爱到耳房观察一会儿。”不大一会儿,就听到哇哇的婴儿哭声从耳房传来。府台和夫人闻之双双惊呆,一时羞得面红耳赤。那些绅士名流也惊奇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交头接耳暗自发笑起来。

    去后仍医病,托梦修祠堂

  南阳医圣祠现存有一通“灵应碑”,该碑记载了医圣祠鲜为人知的始建过程。

  说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四月,兰考廪生(廪lǐn,米仓。廪生,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冯应鳌染上了伤寒,病情沉重,几乎不治。至12日午夜,突然有一黄衣金冠的神人来到病床前,以手抚之,冯“百节俱活”。于是他问是哪位神人救了自己,神人告诉他:我是汉长沙太守南阳张仲景,我救活你是千古奇事;我也有千古憾事,你可以为我弥补。南阳府东四里许有庙,庙后七十七步有冢,岁久湮没,荡为平地,重起墓冢就靠你了。说完,神人就不见了。

  冯应鳌并不知道张仲景是谁,一问之下,才知道是医门的圣人。他病愈后不远千里从兰考赶到南阳,在城东果然看到一座庙,庙内的十代名医像中有一个宛然就是他梦中见到的神人,拂去尘土,看到画像下是张仲景的名字。冯应鳌向父老询问,得知庙后原来确实有古冢和石碑,相传明初指挥使郭云修建府邸时推倒了石碑,后来这里就成了菜地。冯找到这块地的主人祝家说明情况,要求买下原墓冢附近的地。但祝家觉得他的说法太荒诞,菜地共有40亩,他只买其中的一小块很生气,坚决不答应。冯应鳌没办法,就刻了块“灵应碑”记述他的故事,然后离开了南阳。

  几年后,祝家打井时挖出来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字样,打井时还出现了种种怪异的事情。于是这事的前前后后就传开了,人们都相信了冯应鳌的说法,并自发地为张仲景重修墓冢及其祠堂。而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叶县训导的冯应鳌也再度来拜,并重刻了一块灵应碑。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