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了吴国,雪了会稽之耻,越国重新获得独立、自由。这时,不少文臣武将私慾膨胀,借权势经商,巧取豪夺,大发横财。被封为相国的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他借口生病辞去官职,说要“告老还乡”。
范蠡带着妻子和六个亲信随从,离开都城姑苏,乘船沿太湖入海北上,在东海边一处河滩下船,架军账,垒锅灶。当日晚餐时,范蠡提起一个牛皮酒囊,给每人碗里倒满酒,提议为今后的“新事业”干杯。他指着眼前白花花的盐碱滩和远处望不到边的海水,大谈特谈他的新事业——靠海吃海,煮盐卖盐。大家异口同声:“往后怎么干,全凭范丞相吩咐!”“什么范丞相!这里没有丞相。你们别再叫我丞相。我,改名了!”范蠡高高举起倒空了的牛皮酒囊,“从今日起,我的名字就叫——鸱夷子皮。”众人觉着这名字怪怪的,不禁笑作一团。范蠡道:“不要笑!我如今不是官,到这里和大家一道煮盐卖盐,饮酒餐食,不就是酒囊饭袋么!我改名鸱夷子皮——牛皮酒囊,名副其实!”
范蠡——不,鸱夷子皮的盐业产销两旺,生意越来越红火。不出三年,鸱夷子皮便成了远近闻名的盐业大佬。
然而,树大招风。一天,范蠡听专程来向他取经的儒商子贡说,越王勾践得知他辞官后并未“还乡”,而是到东海边经商发财,要派兵抓他回朝听审。公元前490年正月末的一个风雪夜,鸱夷子皮一行人酒足饭饱后,把一个个空空如也的牛皮酒囊扔入大海,告别海滩,悄然遁去。他们南下西进,跋涉半月,来到了位于齐国西南边境的陶山脚下。陶山位于齐、鲁、卫、宋四国交界处,是个四不管的无主之地。范蠡认定这个“世外桃源”,便是他在商道上大展拳脚的大舞台。
范蠡又一次改名了。他觉着“鸱夷子皮”只能算作他从商初级阶段的俗名,同商机无限、商道壮美的陶山不相称了。他宣布改名“朱公”。因居住在陶地,人们称他陶朱公。陶朱公利用陶山地区的自然优势和廉价劳力,发展农、牧、林、园、工副业。三年后,穷山恶水的陶地变成了车马熙攘、百业兴旺的繁华城镇。陶朱公这个大富豪的大名,传遍齐鲁大地。■刘亮中【原标题:范蠡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