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河洛春秋 关林与关公信俗(2)关林:最高级别的关庙

2013/12/2 17:21:24 点击数: 【字体:

河洛春秋 关林与关公信俗(2)关林:最高级别的关庙

关林大门

河洛春秋 关林与关公信俗(2)关林:最高级别的关庙

关林石狮甬道

  阅读提示:凡有华人聚居之地,皆有关庙。

  最著名的有三个: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山西运城关帝庙。为啥?不为啥!皇帝封的。  

  百姓墓称“坟”,王侯墓称“冢”,皇帝墓称“陵”,圣人墓称“林”。关公是“武圣”,所以关墓称“关林” ,是级别最高的关庙,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先儒有言:入庙知敬。

  凡是庙宇,都有森然肃然之气氛,这是挥之不去的精神统摄,平时再怎么邋遢轻慢之徒,一旦入了庙,进了香,多半也会收敛一些。

  当我再次来到关林,走了几步路,便看见了老朋友吴健华,这位关公信俗的研究专家,热情地与我打招呼:老弟你来了!今天有啥新发现?

  我说:发现了两种颜色。对方笑道:你是说看到红色了吧?那另一种颜色呢?

  我自然是笑而不答,要把它写出来——

  青青的院落,加上红色点缀——“ 丹青”便在其中了。我猜想这是关林的颜色主题    

  我确实发现了红色!

  这种红色,是那种鲜亮鲜亮的红,是视觉加上感觉后,凸现出来的风景。这是一种寓意,是从关公身上溢出来的忠义色彩。

  先是所有殿宇的对联,都用红色板材书写,从仪门,到大殿,再到二殿、三殿,一律是长达三四米的平滑板材,油漆一新,鲜红鲜红,上写金色大字。

  其次是立柱,根根都是红色圆滚之身躯。

  红色无处不在,在我眼前萦绕,连石狮子的脖子上,也都系上了红绸,我问:这是为何?吴健华说:“红绸都是百姓拴上的,信众来祈愿、祈福,许上一个心愿,拴上一条红绸,日子长了,几十个石狮上就都戴上红飘带了。”

  一些粗大的柏树上,挂的也是一嘟噜一嘟噜的红色饰品,弄不清是布条还是红绸,一片一片的全是红色,仿佛到处晃动着关公的红脸。

  想那关公的红脸,本是一个符号,是赤胆忠心的意思——关公一心匡扶汉室,心是红的,胆是赤的,当然血也是红的。这种激情太饱满了,胸腔里憋不住,也就憋到脸上来了。

  这张红脸,若是平常汉子的脸,恐怕就是一种病了,需要到韩国整容。但长在关公脸上,竟是那样有魅力,老百姓好喜欢!舞台上看都看不够,正所谓“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脸谱,就是戏剧的法律,谁敢擅改?若在舞台上把关公画个白脸,观众非把这台戏砸了不可!这便是民俗的力量,是红色的力量。红色是正义的象征,不但代表忠义,还能驱邪避凶。

  关林中除了红色,便是青色了:青色的砖,青色的墙,青色的石碑,青色的地……青青的院落,加上红色点缀——“ 丹青”便在其中了!我猜想这是关林的颜色主题:两种颜色,一部春秋!丹青书写的历史,都在这青色和红色之中弥漫了。

  既然是“帝”,就该有帝王气派。举目望关林:只见峻宇联翩,古柏森然,树阴遍洒,院落井然

  其实,关林的和谐,不单表现在两种颜色的搭配上,这里是关羽首级埋葬地,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典建筑群,建筑风格有许多独特之处。

  关林建筑仿帝王宫殿,布局严谨壮观。南北中轴线上,依序为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牌坊、墓冢、后门。庙中其他建筑,皆沿此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

  这种布局级别很高,此等荣耀,怕是在明代才可以实现。所谓“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 ,道称天尊”,从历代对关公的追谥看,明朝给的荣誉最高。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关羽被封为“协天大帝”,第一次进入“帝”的行列。

  既然是“帝”,就该有帝王气派。举目望关林:只见峻宇联翩,古柏森然,树阴遍洒,院落井然。据吴健华介绍: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关林在汉代关庙原址上扩建,占地200余亩,院落四进,殿宇廊庑150余间。

  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惟公号帝君!

  看看:一个“战士”,就这样成长为“帝”了,虽然此“帝”没有拿过御玺,没有戴过皇冠,却比帝王更尊贵——真正的皇帝来了,还得到他墓前下拜。所以关林里有不少“龙”,这是其他关庙里没有的:有龙柏,有龙雕,建筑布局上有龙头和龙尾。

  关公啊关公,你东汉末人,但你得感谢明代、感谢清代。 明朝给你的都是“高级职称”,不是“协天大帝”就是“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朝给你发的是“圣人”牌,这是世界级的荣耀,上升到宗教高度了,比诺贝尔奖还风光。

  圣人——啧啧,想想都觉得牛!全中国就俩——孔子和关公。一个文圣人,一个武圣人,中国人也真会造神,这不?文武圣人都有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大家照着他俩学,都做个好学生吧。

  从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起,这里就成了中国品级最高的关庙

  按说,关公晋级当了圣人,各地关庙也都是圣人级别了,湖北当阳那个葬关公身躯的墓,洛阳这个葬关公首级的墓,都该称为“关林”了吧?

  不中!朝廷规定:只有洛阳关墓,才可称“关林”。

  为啥?有来头呢!关林镇上的老百姓说得有鼻子有眼——  

  传说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康熙帝南巡,回京时路过洛阳,来凭吊关羽。时值仲夏,大雨刚过,他在大门口停下来,观看岳飞亲绘的“汉寿亭侯画像”。画中的关公提刀跨于赤兔马上,身着甲胄铁衣,长髯飘飘,刀光寒寒。康熙看了感叹:“真乃英雄盖世,千古一人也!”

  一路看过来,当康熙来到春秋殿,看到关公读《春秋》塑像时,钦佩关公的儒将风范,便对随行说:“武能驰骋疆场,文能治国安民,文武皆备,则四海升平,百姓安乐矣。”当看到明代太监胡滨所书“汉寿亭侯墓”几个大字后,康熙深为不满。说:“前朝已于万历十八年敕封为‘协天大帝护国真君’,后又累加‘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封号,现仍书旧号,是为不敬!圣人陵寝,应遵林制,宜加封关圣后裔为博士,奉祀林庙!”

  因当时刚下过雨,千余株古柏苍翠欲滴,如诗如幻,康熙诗兴大发,即景吟道:

  古柏千章翠色深,

  高冢有幸栖英魂。

  忠义仁勇蒸尝远,

  关林圣域俎豆新。

  由于最后一句点出“关林”二字,便是钦点御封,所以此地从此称“关林”。这样一来,湖北当阳人不乐意了,尤其是当地文人咬文嚼字,说:“关公身躯埋在当阳,头颅埋在洛阳。身躯好比山脉,头颅好比山峰,没有大山,何来山峰?应把当阳关陵叫做“关林”。

  其实当阳“关陵”,已是帝王级别了,当阳人该满足了——关羽遇害,身首异处,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今山西运城市),这三大关庙,都有来头,都很“正宗”。

  但“关林”的级别,比“关陵”级别更高。前者是圣人,自古以来中国只有两个;后者是帝王,自古以来帝王多的是——所以当阳人不糊涂,一定要争这个名分。 但洛阳文人更会讲道理,说:自元代以来,湖北、湖南、乃至福建、台湾等地的关庙,都来洛阳关林“附灵”,这说明洛阳的关林是“老大”。

  啥叫“附灵”呢?就是各地信众,捧着他们那里的关公塑像,来到洛阳关林,烧香上供,举行隆重的仪式,让关公的灵魂附到他们带来的关公塑像上去,然后虔诚地带走,奉于当地关庙里。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洛阳关林,埋着关公的头。

  头者,首也!灵魂之所也!中国人认为灵魂是在头颅里,不在躯干上。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以头为尊,民间称“头目”,国家称“首脑”,可见“头”的重要性。洛阳关林,埋葬的既是关老爷的“头”,那不是关庙中的“老大”是什么?

  当阳文人一听——洛阳文人说得有道理,于是默认。

  于是,从康熙五十八年起,这里就成了中国品级最高的关庙。但“关林”之谓,是否与康熙这首诗有关,我觉得这只是民间传说,正史没有记载。专家一般认为“关林”叫法始于清道光元年,即公元1821年。

  大门两侧是八字红墙,各框出一白色方块,分写“忠义”、“ 仁勇”,点出了关林关键词

  大门前广场上,最南有舞楼。

  所谓舞楼,就是戏台。戏台正对着关林大门。明白人一看,就知这舞楼是关公的宣传工具。你想啊:舞台上锣鼓喧天,还不是为了招人?况且唱的多是关公戏,不是让大家来向关公学习吗?

  舞楼呈“凸”字状,前台歇山式,后台硬山式,不设山墙,舞台完全伸出来,三面观众都可看到演员。建筑顶部,宛如鹤姿,作腾跃状,蔚为壮观。微风过时,铜铃作响,似在怀想过去,又像是摇醒红尘。

  转身看便是关林大门。不待看清门额题字,两尊高大的明代石狮,便来抢眼。大门两侧是八字红墙,各框出一白色方块,分写“忠义”、“ 仁勇”四字,点出了洛阳关林关键词。

  大门往北是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上悬“关林”二字,乃神笔王铎所写;门额上写“威扬六合”四字,乃慈禧太后所题。仪门往北是一条平直甬道,长30余米,宽4米,42根望柱分立两旁,柱顶蹲石狮,共104尊,或站或蹲,形态可爱,被誉为“洛阳的小卢沟桥”。

  甬道尽头是月台,月台之后为大殿,又称正殿,面阔7间,进深3间,高近20米。上悬“气壮嵩高”牌匾。门板上雕“桃园结义”、“水淹七军”等12幅关羽故事。

  大殿后是二殿,二殿又称“财神殿”,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是关林始建最早的建筑。其面阔5间,进深3间。再往北是三殿,又称春秋殿,内有关公读《春秋》塑像。穿过三殿,迎面是两座石坊,石坊后面,便是关帝冢——关公的首级,是不是就埋在这大冢里面呢?这个悬念,我还要留着,好邀你往下面看……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08-10-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