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驾六”是怎么回事?《逸礼·王度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大夫驾三,士二,庶一。”原来,在夏、商、周时期,车马是主人等级身份的象征,全国仅有天子才可以乘6匹马拉的车。但尽管史书上有记载,考古专家却从未发现这一实物,因此,“天子驾六”成了千古之谜。
2002年年底,洛阳为兴建河洛广场进行先期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在1.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一下子发现了397座东周墓葬、18个车马坑。工作人员在其中一处车马坑里,清理出了6匹骏马拉一车的遗迹,这印证了古文献中有关夏、商、周时期“天子驾六”之说,被誉为堪与西安兵马俑媲美的考古奇迹。随之,洛阳市改变河洛广场建设方案,在车马坑原址上兴建了保护性展示博物馆——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改河洛广场为东周王城广场,从此,洛阳多了一处旷世奇观。
天子驾六博物馆占地1700平方米,分设两个展区。第一展区展出周王城概况、东周出土文物等。第二展区是车马坑。车马坑是天子及高级贵族陵墓的陪葬坑,共17个。北边一个,长42.6米,宽7.4米,车马呈纵向两行排列,为首的一车6马,再现了两千年前天子出巡的壮观场景,也掀开了被历史尘封的厚重一页。
周武王定鼎洛阳
人们都知道,过去,西周都镐京,东周都洛阳。其实,西周王朝早就与洛阳有不解之缘,且一度定都洛阳。
周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盟津”,即今洛阳孟津东北,今孟津县会盟镇即因此而得名。周武王灭殷商收兵,“息偃戎师”,故有今洛阳“偃师”之名。他把象征王权的“九鼎”从商纣国都朝歌迁往洛阳,且对周公说:“自洛汭延于伊汭 ,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其定都洛阳之意昭然若揭。但不幸的是,他灭商第二年就积劳成疾而辞世。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其鼎腹分别刻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字,象征天下九州,为夏、商、周传国之宝。据说,周武王从朝歌运九鼎往镐京,途经洛阳时,九鼎怎么也运不动。周武王乃知天意,把鼎置于洛阳。
周武王为何要定都洛阳?只因洛阳为天下之中,易于控制全国。周武王去世,周成王即位,周公摄政,顺武王之意,在洛阳兴建“王城”、“成周”二城,成王即“初迁宅于成周”,举行安放九鼎大典,正式定都洛阳。此后,西周昭王等多位天子也以洛阳为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再次迁都洛阳,此后的二十几位周朝天子均居洛阳,共历515年,史称“东周”。这一时期,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时间“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但随着诸侯雄起,王室渐衰,东周王朝惨淡度日,发生了“楚庄公问鼎”、“齐宣王求鼎”、“秦武王举鼎”、“秦昭王迁鼎”等一连串故事。
楚庄公,即那位“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诸侯。公元前606年,楚国强盛,楚庄公率军大破陆浑之戎,抵达洛水。他问周室九鼎“其大小轻重如何”,意欲灭周取而代之。
“秦武王举鼎”说的是秦武王强盛之时,竟到周室,指着刻有“雍”字的鼎说:此乃吾国之鼎,寡人必带回。他举鼎试重量,不料砸伤脚趾骨,疼痛致死。
西周建都洛阳后,实际上在这一朝代形成了镐京、洛阳两都。两都相距千里,为便于王权统治,实行“分陕而治”,即以陕县(今三门峡西)为界,东由周公主政,西由召公主政。“陕西”一名即由此而来。西周还把镐京一带称“宗周”,即宗祖留下的基业;把洛阳新城称“成周”,成周者,周道始成之意也。
周公制礼作乐
古文献载,“天子驾六”,天子墓陪葬九鼎、20辆车、40匹马。周王城车马坑有26辆车、68匹马,充分显示墓主人贵为天子。那么,这一套规矩或曰形制是谁制定的?
有夏、商传下来的旧制,更重要的是,有周公“制礼作乐”。
西周时期,周公长住洛阳,除兴建洛邑、平息叛乱外,还完成了“制礼作乐”这一对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工程。
“礼”,是当时宗法制、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都有严格的等级区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亲疏等都须遵守不同的礼仪制度。特别是有关继承人的制度规定更为严格:“嫡庶有别,长幼有序”,“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为贤”等等,为两千年的封建王朝所沿袭。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当时,不论是祭祀还是战争,都有隆重的仪式,其他典礼也有不同仪式。这些仪式都要配以不同的乐舞,这是周公“作乐”的内容。
周公制礼作乐后,由周成王在洛阳明堂颁布实行,一时成效卓著。成王、康王之时,天下安宁,40年不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西周和东周前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深入人心。周桓王宠爱次子王子克,欲让王位于克,却不敢破坏“嫡长子继承制”,只得在临死前把这一愿望托付给大臣周公黑肩。结果,众臣依惯例立长子佗继承周天子王位,是为周庄王,周公黑肩与王子克的阴谋没有得逞。
《左传》记载有晋文公向周襄王请“隧”的故事。周代,只有天子的墓里有“隧”,即墓道。晋文公助襄王平乱,立下汗马功劳。可当他求襄王赐予“隧”葬的权利,襄王却以“天下无有两天子”回绝,赐给他许多土地。
周襄王宁肯赐予臣子土地,也不肯答应其“隧”葬,可见当时的等级制度是何等森严!
东周末年,“礼崩乐坏”,但许多人还怀念西周盛世和礼乐制度,孔子曰:“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
周王朝遗存
西周、东周均建都洛阳,洛阳一带有丰富的周王朝遗存。
成周城和王城遗址。成周城在今白马寺一带,为西周始建,东西6里,南北5里。后被汉魏故城遗址所叠压,通称“汉魏故城”。王城在今王城公园一带,重建有明堂、韶乐台等。
周王陵区。洛阳周王陵区可分三处。一是金村陵区,位于汉魏故城金村一带。据史书载,该陵区有“周威烈王葬”、“景王冢”等。二是王城陵区,即今天子驾六博物馆一带。在“天子驾六”被发现前,考古专家在此处发现“甲”字形大墓、“亚”字形大墓多座,并有“天子”二字的石圭,但还未确定墓主是何人。在“天子驾六”被发现的同时和以后,这一带又发现数十个车马坑和数百座东周墓葬。三是周山陵区,位于洛阳西南三山村。周山本名秦山,因周代天子之陵称山,故后被改名为周山。又因山上有土冢4座,其中3座相连居东,俗称“三山”,相传是敬王、悼王、定王之冢。居西的一冢前有清乾隆年间立的“周灵王陵”墓碑。
周公测景台遗址。其位于今登封市告成镇。测景台建于西周,周公曾在此观测日影,确定此处为“天下之中”,由此开始营建洛邑。
周公庙。此庙位于洛阳老城,为隋末王世充始建。
链 接
王城公园
王城公园位于中州中路西端,因坐落在周王城遗址之上而得名。
周王城是公元前1038年由周公主持营建的周代都城,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布局,开创了我国都城建设的体例。1955年,周王城遗址被发现,为保护这一历史遗迹,洛阳市特在此辟建王城公园。
公园跨涧河两岸,占地500余亩。大门为古典式重楼,古朴典雅,雄伟壮观。门里迎面为一尊6米高的仿铜鼎,象征此为周王朝定鼎洛邑的王城。鼎后为明堂大殿。明堂为周代明政教之堂,设5室,每室1丈8尺,郊祀中的重大政治活动都在此举行。今明堂为重建,古朴庄重,殿前雕刻的“中国龙”长13米,十分威猛。韶乐,曾让孔子听后“三月不知肉味”。韶乐台由天成阙、纪胜柱、韶乐台和环翠廊组成。纪胜柱上镌刻当年周公营建洛邑的史迹,并布置以象征周王城九经、九纬布局的小广场。韶乐台为“四阿重屋”式建筑,台上置编钟、编磬等古代乐器。台壁上,镌刻32幅人物故事画,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洛阳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王城公园还有“河图洛书”巨石及“根在河洛”石碑,后者为台湾“寻根问祖”团所立。台湾汉人自诩“河洛郎”,认为祖先就在洛阳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