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端门:一个绕不开的政治符号(河洛春秋——洛阳城门系列(3) )

2013/5/2 11:25:05 点击数: 【字体:

端门:一个绕不开的政治符号(河洛春秋——洛阳城门系列(3) )

天枢复原图(资料图片)

  今天与您见面的是《洛阳城门系列》之三,前两篇写的是“应天门”与“定鼎门”。您该说,古代洛阳咋有那么多城门呢?其实有城门好啊!有啥好呢?好处有三:

  第一,城门是最好的路标,群众行路,便于指认。古代都城环城一周,大概有12座城门。城门造型各异,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容易辨别,便于认路。哪像如今的城市,没有城门,只有路口,路口千篇一律,楼房样式雷同,难以辨认。

  第二,城门有利于治安管理,城门就像派出所,配有守卫,一旦发现盗贼,关住城门,瓮中捉鳖就是了!若遇强盗来袭,闭了城门也可抵挡一阵。城门给人以安全感。

  第三,城门是发布信息的窗口,法令或条规出台后,往城门口一贴,宣传效果好,信息传播得快,鲁智深杀人后被通缉,其画像不就贴在城门口?

  隋唐洛阳城的端门,就有这样的功能,它是皇城的正南门,城门口经常张贴征兵令,城门两侧经常出现“小广告”,既是信息发布平台,也是官民发表言辞的地方……

  一、我国城楼布灯习俗发轫于端门

  端门也是三门道,城门上也有华丽重楼,隋称太微观。其具体位置约在洛阳桥西200米处洛河北岸。端门是皇城的正南门,面朝南,很壮观。

  从端门往南走百步,就到洛河边了。古时洛水势大,朝廷利用洛水营造出美丽水景城市——洛河流经端门前被人为地分成三道水路,每道水路上都建有桥梁,看上去非常壮观。第一道水路是主河道洛河,上跨赫赫有名的天津桥;第二道水路是黄道渠,上面建有黄道桥;在第三道水路上建的皇津桥最妙了,可以随时开合,实现了半自动化。

  这样一来,端门前就十分热闹了,三座桥梁上人来车往,三道水路里舟楫频移。从端门往南过了河,便可直达定鼎门,从端门往北可直通应天门,在端门东西一线的城墙上,西边一公里有右掖门,东边一公里有左掖门,端门前形成一个很大的广场。

  端门由于临近洛河,周围比较空旷,人们经常在这里施放烟火。

  在这里施放烟火,洛北的宫城、东边的东城、洛南的里坊区都可以看到。除施放烟火,历代也在端门城楼布灯,尤其是在元宵节,端门灯火最旺,在宋词中就有“鹤降诏飞,龙擎烛戏,端门万枝灯火”之语。

  端门灯火的发起人是隋炀帝。《资治通鉴》载:大业六年(610年)元宵,炀帝“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自此,端门灯火闻名于世,连外国使者都来观赏。史学界有学者认为:元宵节赏灯风俗源于洛阳,而城楼布灯习俗则发轫于端门。

  二、武则天在端门前竖起了有政治意义的天枢

  '从隋炀帝到唐高宗,端门前后尽是繁华,城门中走动着文人墨客,广场上徜徉着西域商人,天津桥头酒楼矗立,洛河水中船帆高扬,杨柳植岸,风筝满天,这一切,都显得很和谐、很繁荣、很自然。

  但在唐高宗驾崩武则天称帝之后,端门便开始被注入政治意义。这第一件事,便是武则天别出心裁,于证圣元年(695年)在端门前广场上建造天枢,所谓“天枢”就是“天下中枢”的意思,武则天把洛阳作为正式都城后,为提升洛阳天下中枢的地位,称洛阳为神都,在洛阳建天枢。

  你该问,洛阳有那么多城门,为啥不在别的地方竖天枢,偏偏在端门前竖天枢呢?原来当时洛阳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呈南北走向,最南端是伊阕,号称“天阙”,往北是定鼎门,再往北是天津桥,再往北是端门,再往北是应天门,再往北是天堂,这条中轴线躺下来,就像一个人体,端门位居肚脐附近,好像人体的天枢穴。

  中医认为天枢穴可治疗便秘、腹胀、肠麻痹,无论指压、针灸都有效果。武则天当政5年后,政治体制未理顺,武周王朝有病症,反对她的李唐宗室成员,像钻进她肚子里的病灶一样,使她感到难受。她在端门这个所谓的天枢位置上,竖起一根高高的铜铸天枢,好像要针灸一下,企图克服顽症,使得政体通畅。

  武则天建造天枢,用了10个月时间,耗费铜25万公斤,耗费铁165万公斤,当时全国一年的铜产量低于16万公斤,市面上的铜铁被买光后,只好搜寻洛阳地区铁制农具熔化来用。天枢建成后,高度30米,直径为3.6米,底座方台周长为50米。主体部分造型为八棱柱体,中部缠绕铜制蟠龙,上部呈现腾云姿态,最上面托起一个直径近9米的铜盘,4个龙人站立其中捧火珠一颗。

  若说天枢纯粹属于艺术品也就罢了,问题是天枢揭幕那天,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为天枢写了一篇文章,骂唐朝,颂武周,这样一来它就有政治含义了,引起不少人的反感。加上武则天还用她漂亮的书法,题上了“大周万国颂德天枢”,让李唐宗室子弟看了,非常愤怒——什么狗屁“大周”,还我李唐王朝!

  从此,人们从端门城楼下通过,就绕不开这个政治符号了,各种感受,油然而生;各种麻烦,接踵而来。

  三、端门门洞里,既能走出“仪仗”,也会跳出“刀剑”

  武则天怀疑自己的儿子李显谋反,下令追查。李显说:说我谋反,证据何在?于是,有人举报东宫里藏有大量兵器。武则天下令搜查,结果没有搜到兵器,仅找到了一些铠甲,铠甲上落满了灰尘,这哪里像要谋反啊?!

  但武则天仍要废黜李显,并把这些铠甲从端门运出,焚烧于洛河岸边。

  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类似的事件在一千多年后再次上演,只不过武则天变成了小布什,李显则变成了萨达姆——美国怀疑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此为由发动战争,结果并未搜到这种武器。

  由此看来,端门幽深的门洞里,既能照进阳光,也能潜入阴谋;既能走出“仪仗”,也会跳出“刀剑”。武则天被迫下台后,她的男宠“二张”被杀,头颅自端门出,悬挂在天津桥南高杆上,使这一带更加血腥了。李显复辟上台后,也有点儿犯糊涂了,他的皇后韦氏很坏,想当女皇,与人淫乱,其中与武三思私通公开化,俩人幽会时,不回避中宗。中宗很窝囊,装作没看见,任由他俩胡来。

  宰相张柬之看了,说这也太不像话了!请求中宗除掉武三思。武三思很狡猾,写了一张大字报,悄悄贴在端门外——大字报模仿张柬之的口气,举报武三思与皇后私通,并发表看法说:这有悖道德!这有辱皇上!建议废掉韦后。

  中宗不知是计,恼了:好你个张柬之!竟然写这样的大字报!这不是展览我的绿帽子吗?哼!罢你的官!让你滚开!就下了一道令,贬了张宰相,让他滚出洛阳城。

  端门出了这么多的事,但端门到宋代仍屹立,北宋哲学家邵雍诗曰:“槛仰端门峻,轩迎两观雄。窗虚响瀍涧,台逈璨伊嵩。”说明他在安乐窝居住时,仍可看见端门,但端门广场上的那个天枢,未永远屹立,在它问世22年后,唐玄宗下诏销毁天枢,工匠“熔其铜铁,历月不尽”,这个政治符号终于被拔掉了。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13-04-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