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定鼎门:中国古代城门“老寿星”(河洛春秋——洛阳城门系列(2))

2013/5/2 11:28:05 点击数: 【字体:

    定鼎门有三大特点

  第一,它是隋唐东都城外郭城正门,位于隋唐城中轴线上,北与宫城正门应天门呼应,南与龙门“天阙”遥遥相对,所处位置重要。

  第二,它是沿用最久的古代城门,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施工,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正月启用。相继被唐、后梁、后唐、北宋定为外郭城正门,沿用时间500余年,堪称中国古代城门“老寿星”。

  第三,它是大唐王朝的“外交门”,当年世界各国使节入城,必先从定鼎门进城,然后穿过皇城正门端门和宫城正门应天门,觐见皇帝。

  

  定鼎门从来都具有政治意义,内行人一看“定鼎”两字,就知道它是京城的城门。“鼎”,早在商周时期就象征国家政权,鼎在哪里国都就在哪里。周武王迁鼎于洛阳,周成王定鼎于洛阳,均视洛阳为都城和政治中心。唐代实行两都制,洛阳以东都身份雄踞天下,定鼎门更强调了这层含义。

  定鼎门虽然是政治符号,但它最接近人民群众。它所处的位置,就在如今的古城路中段,周围全是百姓里坊区,这些里坊区成片分割,类似于现在城市社区,只不过比现在更严谨,四四方方,面积相等。定鼎门周围人口稠密,每当谯楼钟鼓声起,城门开启,官员百姓,无论贵贱,皆可从定鼎门通过。

  外郭城是隋唐东都的外围城池,其城墙在隋代时很简陋,城墙很矮,全部土筑,四周一围,不过显示了一个城市的轮廓而已。到了唐代,城墙加固,变高了,变宽了,但仍无青砖包砌。当时外郭城的南城墙上开了三个门,正中位置就是定鼎门,其东边五里(唐代一里约合现在540米)处是长夏门,西边二里处是厚载门。从定鼎门向西,走过“宁人”“从政”两个里坊,就到了热热闹闹的大唐西市,两条人工河从定鼎门西边缓缓流过,给这个城门添了一些灵动与滋润,在这样的人间胜景中,定鼎门就像一位和蔼老人,俯视大唐子民从其宽大的城门中走过,走进岁月深处。

  大唐王朝的开放与自信,使这个王朝在迎接各国外交使节时,显示出宽松和谐的氛围,那些外国人来到定鼎门前时,洛阳百姓不会因为好奇而去围观,外国人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好奇地打量着东都繁华,毫无拘束。甚至连从西域远道而来的商人,也可牵着满载货物的骆驼,大摇大摆地从定鼎门下穿过。

  考古发掘显示,定鼎门建筑一共大修过6次。隋朝确立了定鼎门的性质,限定它只能是都城最外层的城门,即外郭城的正南门(隋代称建春门,唐代改称定鼎门)。自隋至北宋,洛阳城的平面布局没发生根本变化,主要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一直到北宋末年,定鼎门仍作为外郭城的正门使用,其间大修6次,小维修无数次,历经隋末战争、安史之乱、五代十国等战乱,依然身躯不倒,肩挑历代风云。

  二

  史书对定鼎门记述甚少,其建筑形制及鉴定多由后世发掘而得。定鼎门遗址发掘总面积7000平方米,由平面呈长方形的墩台、3个门道、东西飞廊、东西两阙和左右马道组成。飞廊和两阙分别位于墩台两侧,与墩台呈平行对称分布,这种门阙形制目前仅见于定鼎门遗址,在中国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

  2007年,考古人员在距定鼎门遗址50多米远的一处晚唐土层中,发现了密集的人的足印和骆驼蹄印以及车辙痕迹——这是定鼎门外一条宽90米的南北向道路,由于路面为黄土铺设,所以印迹十分明显。人的足印中有鞋印也有赤足印,有趣的是时隔约1200年后,足印上的五个指头印仍很清晰。路面上还留有偶蹄目动物的大蹄印,直径达20厘米,经与王城公园现养骆驼蹄印比照,确认这些蹄印为晚唐骆驼蹄印。车辙痕迹有数十条,车的轨距为1.25米。

  这些印迹出现于晚唐地层中,完全出乎考古人员的意料。当时洛阳城已衰落破败,不再是政治经济中心,平常日子不可能留下如此多的印迹。

  但洛阳当时仍属文化核心城市,经常举行文艺演出或宗教法事,这会引来大量观众及车辆,如此密集的印迹当为大型集会所留。

  但即便如此,能完整地“拍”下这些印迹,也得有多种巧合,才能凑成这些绝妙“底片”。大概当时正举行大集会,不料大雨降临,观众和车辆慌忙从这条道路上经过,因雨后土质松软,留下清晰的印迹。巧的是印迹留下之后不久,洪水携带大量淤泥,迅速覆盖这些印迹,使印迹再未见过天日,鬼使神差,天造地设,促成如此奇迹。

  三

  既然解读定鼎门,就得说说定鼎路。定鼎路南北走向,在路中央南北画线,西边属西工区管辖,东边属老城区管辖。这样一来,很多人便认为古代的定鼎门,肯定就在这段路上。后来我市在原址复建了定鼎门,许多市民才恍然大悟:原来定鼎门不在定鼎路上,而是在古城路上啊!这是咋说的?俺咋弄不明白呀!

  其实在唐代,洛阳本就有一条定鼎门大街,它是外郭城中的南北大道,气势宏伟,不亚于如今的开元大道,其现存宽度就达121米!

  定鼎门大街,又称端门大街或天津街,是“天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如今的定鼎路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说,定鼎路当时取名时是有依据的,不是胡乱命名的。据记者了解,当时我市为命名一条路为“定鼎路”,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专家认为洛阳早在周代就是定鼎之地,意义非常重大,应有一条“定鼎路”,以提醒全国史学界注意。但也有人认为,定鼎路谐音“定钉路”,在“定钉路”上行走,还不把鞋底子都钉透了吗?心理上总觉不舒服。

  当然,定鼎路的最后确定,也与它紧靠周公庙有关,周公庙里有定鼎堂,近水楼台先得月,把这条路命名为定鼎路,也在情理之中。(首席记者孙钦良)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13-03-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