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五花寺塔拔地起 唐风宋韵拂面来

2013/10/21 16:04:25 点击数: 【字体:

五花寺塔拔地起 唐风宋韵拂面来

    五花寺塔虽有所倾斜,但已矗立千年 

    在这次洛阳市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文保单位中,宜阳县占了4处,其中尤以五花寺塔最引人关注。

  千年的风雨,侵蚀了塔顶的宝相,吹落了檐角的风铃,却没能淹没它散发着的唐风宋韵,还有那飘荡在诗人笔下、世人心底的霓裳羽衣乐曲。

  【实地探访】 “唐基宋塔”至今仍是谜

  五花寺塔位于宜阳县三乡镇三乡东村。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五花寺塔为九级八面佛塔,塔高37.2米,底座周长32米,塔体外层用青砖筑砌(里面为土坯),一、二层为斗拱式结构,三层以上为密檐式。塔的一、二、三、四、六层正南面均设有塔门,门两侧装饰有53幅(大多已被盗)黑陶浮雕力士或菩萨画像,刀法洗练,线条流畅,形象肃穆,属于典型的“吴带当风”的唐代风格。

  被认定为宋代建筑的五花寺塔,怎么会有唐代风格的佛教装饰?宜阳县宗教局原局长、文化学者王克说,这是五花寺塔的一个谜。关于五花寺塔,宜阳县志上只有四个字“唐基宋塔”,此外再无任何涉及。宗教界人士和建筑学者认定它为宋代建筑,主要依据是塔中使用了卧木(也叫横木,夹杂在青砖结构中,起固定和部分支撑作用),而这种建筑技术在宋代之前没有出现过。他推测,五花寺塔是宋代建筑无疑,但在建造过程中,它很可能使用了部分唐代的建筑材料,因为五花寺塔就是建在唐代连昌宫遗址上的。

  王克说,据史料记载,连昌宫又名兰昌宫、玉阳宫,是唐代皇家最大的行宫之一,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等人都曾到此游玩过,唐代诗人元稹还写下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从这个意义上说,五花寺塔充满唐风宋韵一点不假,它在建筑、绘画、佛教研究上都有非常高的价值。”王克说。

  【历史价值】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

  作为一座青砖结构的佛塔,五花寺塔已矗立了上千年,是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

  昨日记者看到,除了第一层上部有些许裂痕和塔体向东北稍微倾斜(塔底到塔顶倾斜约1.2米)以外,五花寺塔基本上保持了原貌。

  三乡东村村民、五花寺塔义务看守员孔线说,据她所知,历史上五花寺塔从来没有修缮过,史料上也无任何维修的记载。

  对此,王克说,五花寺塔之所以能千年矗立,可能主要得益于两个原因:一是它的选址和建造技术,二是其独特的内外层结构。他介绍,五花寺塔建在黄土层上不假,但它还有地宫,所以基础处理得应该比较牢固。而塔周围的黄土地就像海绵,能有效减轻地壳震动对塔体可能造成的破坏。同时,五花寺塔里面的土坯是相对独立的结构。这样,无论是热胀冷缩还是震动,里层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缓冲作用。

  【未来保护】五花寺塔将被纳入汉山文化园

  据三乡东村的村民回忆,当初的五花寺规模比较大,寺院山门和少林寺的山门造型一样。后来,在扒庙建校和搞水利基本建设运动中,五花寺被拆毁了,现在五花寺其他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古塔。

  这里是过去三乡驿和连昌宫的遗址,仍然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之一是说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曲》:唐玄宗曾游览三乡驿,因慕女几山(即如今的花果山)景色秀丽,依恋不已,回宫后仍念念不忘,一天灵感突发,遂根据西域乐曲《婆罗门曲》改编而作此曲。

  为了有效保护这一“国保”,宜阳县在2010年曾专门做过测绘,拟对五花寺塔进行保护性修复(主要是纠正倾斜)。现在,包括五花寺塔在内的汉山文化园正在建设,五花寺塔将得到更有力的保护。“汉山文化园占地2300亩,包括五花寺塔和塔东北面的李贺文化园、汉光武帝刘秀庙,还要再建念佛堂等建筑。”王克说。(洛阳市台办供稿)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华夏经纬网(2013-06-0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