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新书》:西汉贾谊的政论经典(洛阳古代典籍·名人名著篇④)

2013/10/11 10:50:46 点击数: 【字体:

《新书》:西汉贾谊的政论经典(洛阳古代典籍·名人名著篇④)

 《贾长沙集》

  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

  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洛阳贾生,才调无伦

  毫无疑问,贾谊是洛阳才子的杰出代表。他生活在西汉初年,是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因英年早逝,遂成世人心目中永远年轻的贾生。只是他的才干被低估了,正如其著作集《新书》的价值,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让我们先来看看他短暂而曲折的一生。

  公元前200年,贾谊在洛阳出生。他少年时熟读诸子百家,18岁便以博学多识而闻名河南郡,并被郡守吴公收为弟子。

  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吴公被任命为廷尉,成了国家最高司法长官。在他的推荐下,年仅21岁的贾谊当上博士,担起为皇帝出谋划策的重任。汉文帝对贾谊的才干十分欣赏,不到一年便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让他参与议论政事。

  那段时间,贾谊针对当时汉承秦制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如制定新的法律,还有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等,汉文帝大部分采纳了。不过,既然是改革,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比如他提出遣送列侯离开京师到各自封地去,就得罪了不少功臣元老,其中绛侯周勃不愿带这个头儿,还被汉文帝罢免了丞相职务。

  贾谊一生的悲剧,也就在此埋下了伏笔。汉文帝很器重他,想让他做公卿,却遭到了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的强烈反对,加上汉文帝身边的宠臣邓通频进谗言,贾谊渐渐在朝中难以立足,23岁时被贬出京师长安,当了长沙王的太傅。

  年轻的贾谊受此打击,忧愤难平,在湘江之畔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还好汉文帝没有忘记他,公元前173年又将他召回他长安,但是没问他治国良策,仅探讨了关于鬼神的事情。唐代诗人李商隐对此颇有看法,专门写了《贾生》一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此后,贾谊又当了梁怀王刘揖的太傅,这是汉文帝最喜爱的一个儿子,贾谊也倾尽全力教育他。可惜公元前169年,刘揖入朝时不慎坠马而死。贾谊为此深深自责,“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一年后郁郁而终,年仅33岁。

  政论散文,堪称典范

  在短暂的一生中,贾谊写下了大量的政论散文和辞赋作品。西汉末年,刘向将其编辑为十卷,即《新书》,后人所熟知的《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政论散文都是其中的名篇。

  应该说,《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此文分上、中、下三篇,分析了秦在统治上的失误,分析秦人之亡,在于其“违礼仪,弃伦理”“本末并失,故不能长”,见解深刻,行文流畅,有浓厚的战国纵横家遗风,堪称汉初散文的典范。

  《论积贮疏》写于公元前178年,当时人们纷纷弃农经商,“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预感到国无粮食蓄积会带来可怕的后果,遂提出应把“积贮”看作“天下之大命”。汉文帝深以为是,自此“始开藉田,躬耕以劝百姓”。对今日中国来说,此文何尝没有借鉴意义?

  《陈政事疏》又称《治安策》,是他系统阐述自己治国主张的一篇长文,开篇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居安思危,正是此文最可贵之处,毛泽东称其为“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

  确实,当时的西汉王朝看似安定,却面临着诸侯叛乱、匈奴进犯等威胁。贾谊建议“割地定制”,分封更多诸侯以分散其力量,同时提出重礼教、慎刑罚,禁止私人铸钱,抛弃和亲政策等建议。他的文章说理透彻,逻辑严密,文采飞扬,充满豪情,被南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评为“识大体”,鲁迅也称其“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汉文帝之后,汉景帝、汉武帝等都延续了贾谊的主张,从而保证了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看来,贾谊的人生是成功的。

  传世《新书》,得之不易

  洛阳才子贾谊,通常又被人们称为贾生、贾子或贾长沙。他的著作集《新书》由西汉人刘向编辑整理而成,又称《贾子》或《贾子新书》。当时,刘向将自己整理过的书都称“某某新书”,以区别于那些未经整理的“旧书”。后来,别的书逐渐去掉了“新书”二字,《新书》就成了贾谊著作集的专用名称。

  历代学者对贾谊十分推崇,刘向称“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清代卢文弨(chāo)在校注《新书》时,也把贾谊和董仲舒并称为“经生而通达治体者”。

  不过,围绕《新书》,历史上也有一些争论。东汉时班固撰《汉书》,引用了《新书》里的许多文字,加上流传过程中后人的改动,使有些学者认为其非贾谊原著,《四库提要》则认为“其书不全真,亦不全伪”。

  “《新书》十卷共收录贾谊文章58篇,其中《问孝》《礼容语上》两篇只有目录没有文章,实际为56篇。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此书基本保持了刘向编辑整理的原貌,确为贾谊所作。”洛阳古籍收藏家、白河书斋主人晁会元说,现存《新书》版本中,以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刻本为最早,最著名的则是明万历汉魏丛书本和清乾隆抱经堂本。

  “明代时,人们将贾谊著作集又命名为《贾长沙集》,也是十卷,其实和《新书》是一回事。存世最早的《贾长沙集》为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刻本,目前仅有一套,收藏在上海图书馆。”晁先生说,他多年来致力于收藏洛阳历代名人典籍,对贾谊的文章尤其欣赏,曾先后10多次在河南和山西的古书市场搜寻,都没有买到。直到2009年,他听说天津有一套抱经堂本的《新书》在拍卖,立即赶去将其拍下,才实现了这一心愿。

  “尽管贾谊当过长沙王的太傅,人称贾长沙,但他在长沙待的时间并不长。现在,长沙对贾谊的宣传力度很大,我们作为他的家乡人,对这位地道的洛阳才子更不该忘记。”晁先生感慨地说。 (图由晁会元先生提供)(记者 张广英)(原标题:《新书》:西汉贾谊的政论经典(洛阳古代典籍·名人名著篇④))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网(2013-10-1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