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走进洛阳 >> 印象洛阳 >> 浏览洛阳

洛阳武林之心意六合拳③ “一张”下南阳 “三马”啸武林

2013/11/25 15:09:50 点击数: 【字体:

洛阳武林之心意六合拳③ “一张”下南阳 “三马”啸武林

马兴夺路而走,土匪紧紧追赶。他断定自己逃不掉,但又不想伤人,就退至路旁,挥拳朝一根拴马桩猛力打去……         李玉明 绘
 
    洛阳心意六合拳传至第二、第三代,得到更大拓展和提高,形成高强度技击拳术,涌现出了马兴、马三元、张志诚、马梅虎等集大成者:拳理拳法,套路拳路,日臻完善;“白蛇吐芯”、“百花点将”,猛招迭出;同时立下了“四不传”拳规,门户突起,卓然独立于天下。  

  大雪过后,冬至将至,晨雾也不时降临。

  在洛浦公园东段用青石铺成的“建安风骨”广场上,练习洛阳心意拳的30多名学员,一大早就冒着寒风在习拳练武。这些学员的年龄都在30岁上下,他们先是在师傅孙友恒的指令下依次出列,各打一个套路,然后集体演练,摆开矩形阵势,只见拳头出击,虎虎生风;双脚踏地,砰然有声;动作凶猛,气势骇人。

  孙友恒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还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学员们平时自己找地方练习,到了双休日需要集中演练时,他只需通知其中一个徒弟,这个徒弟就会把所有习拳者带到洛浦公园。我向他询问洛阳心意拳第二、第三代拳师的情况,孙友恒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一

  他说,第二代拳师中的杰出代表是张志诚、马兴、马三元。先说说马兴。马兴字鸣佩,回族人,公元1755年生于塔湾村,后迁居至北窑张家街,自幼随舅父马学礼学习心意六合拳。

  马学礼是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的开山祖师。他常常为自己13岁才开始学拳感到遗憾。他认为男子13岁而气血通、筋骨立,从体力上说正是练拳的好时光,如果13岁之前没有学习拳理,实在是荒废了少年时光,但13岁前就掌握了拳理拳法,实践起来就会高屋建瓴、事半功倍。

  所以,他的外甥马兴六七岁时,他就开始教马兴学习拳理了。学到13岁,马兴对心意拳的拳理拳法已经谙熟于心,所练的各套路也有了“架子”。当时洛阳人把打拳叫作“蹦拳”,北窑张家街的乡亲经常看到小马兴在“蹦拳”,春夏秋冬,从未间断,一招一式,颇见功力。16岁那年,马兴的舅父马学礼外出数月没回洛阳,家人着急,让马兴出外寻找。途中,他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出于好奇,上前观看,只见一个道士坐在路边炫耀武功:他先是打了一套拳,轻功了得,双足落地,了无声息;接着又展示定身功夫,盘腿而坐,淡定从容,让人牵来一头骡子,拴在手腕上,一鞭子打过去,那骡子死命挣脱,竟然拉他不动。

  众人纷纷叫好,道士面有骄矜。马兴看了,心中不服,说:这有什么!凭着年轻人一腔激情,他上前与道士较量。那道士并不搭话,原地坐定,开始运气,只待马兴动作。马兴并不急于出拳,在道士周围走动,就是不进招。这样兜了一会儿圈子,围观的人和道士都不耐烦了,那道士分心来看马兴,并说:“你进招呀!”只这一开口的瞬间,马兴打出一个“单把”,道士猝不及防,应声倒地,仰面朝天,良久方起。

  众人很惊奇,道士很疑惑,问:你是哪家拳,出手这么快?马兴明人不做暗事,朗声回答:“这是洛阳圣行心意六合拳。我名叫马兴,我的舅父是马学礼。”道士听后,已知马兴来历不凡,遂拱手作别。

  马兴继续赶路,又遇到土匪剪径。时近黄昏,路断人稀,四下里并无人烟,而土匪人多,马兴夺路而走。土匪紧紧追赶,马兴断定逃不掉了,但又不想出手伤人,就退至路旁,挥拳朝一根拴马桩猛力打去,碗口粗的拴马桩齐腰断为两截。土匪大惊,不再上前。马兴背起包裹,扬长而去。

  马兴成年之后,长得人高马大,举止潇洒。他喜读兵书,曾任四品军职。他进一步研究拳理后,向舅父请教:“洛阳心意拳”为啥和外地的叫法不一样,要在前面加“圣行”两个字?”舅父告诉他:“这里的‘圣’字,非指圣人孔子、孟子,而是指穆罕默德。‘圣行’两字不可拆开来读,原是外来语‘笋乃提’一词的意译,意思是圣人穆罕默德的德行。”

  舅父又向他解释:“我们穆斯林向有习武健身之好,大家以圣人德行规范自身,平时谨守拜功,而拜功中的一些动作,起到了健身益寿的作用。我以圣人的德行为参照,把拜功中的一些动作融入拳法当中,形成有益健康并连带技击实战的拳法,所以叫作‘圣行心意六合拳’。”

  马兴听后又悟出一番道理,心想:自己此前仅凭年轻气盛,路途上竟与那道士较量武功,没事找事,人前逞能,实在是没有领悟拳理的真谛啊。原来练拳并非是为了争强好胜,而是要注重个人的内心修炼和养生。他茅塞顿开,发誓要在拳法中融入“圣行”二字。

  当时的洛阳心意拳,经过马学礼的铺垫,虽然自成一派,但基本拳法简单,“单架”较多,显得单一。马兴发现这一情况后,把每个“单架”发展成一个小套路,把只有一架一式的“单把”改为左右二式,使之成为“双把”,连贯打起来即成单趟拳法。

  他又根据自己的体验,创立了“定身”和“玄妙”两种拳法,把静守与动击、组阵与破阵结合起来,使洛阳心意拳更加具有实战性。为了更好地吸取其他拳种的长处,他先后两次云游外地,走遍大江南北,又专程到山西、河北等地走访,与各地拳师切磋技艺。回到洛阳后,他把在外地学到的经验融入洛阳心意拳中,并融进器械武术套路,大大丰富了该拳术的内涵。

  马兴对洛阳心意拳的最大贡献,是在舅父马学礼“四把拳”的基础上,又编出了许多新套路。其中的“白蛇吐芯”和“百花点将”最为精彩,前者攻势迅捷,使对方难以提防;后者是以“单把”为帅,出手极为凶猛。外地人从未见过此等拳路,一旦遇到绝难取胜。马兴后来收徒时,却总是告诫徒弟要谦虚自守,不可寻衅,牢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古训。在他的带领下,洛阳心意拳的习练者,均可根据各种不同身法,模仿大自然中善于格斗的动物造型,练出了“十大形”,彰显了河南心意拳的最大特征。后来上海人就是学习了河南的“十大形”,才把这些套路移植沪上,培养出数代“十大形”优秀拳师,上海心意拳也由此被命名为“十大形”。

  这“十大”动物为龙、虎、鹰、鹞、燕、猴、马、蛇、猫、鸡。记者以前曾听说“十大形”存有歌诀,这次遇到孙友恒先生,很想听一听,但他看着记者的笔和本,面有为难之色。不过在记者的请求下,孙友恒还是娓娓道来,念出了这十句话。

  二

  这十句话是:“龙有折身之起,虎有挪山之力,鹰有扑鸟之势,鹞有钻林之巧,燕有取泥之能,猴能飞崖跳壁,马能转缰卧地,蛇有分草之信,猫有捕鼠之疾,鸡有抖爪之力。”至此,记者才明白,这练拳之人,学的是龙的柔韧蛰伏、虎的凛然威猛、鹰的俯冲气势、鹞的机敏灵活、燕的点滴积累、猴的攀援灵动、马的张弛有度、蛇的因势捷动、猫的专项制敌、鸡的天生本领,那一招一式皆有来历,一拳一脚并非妄动。我们从中也不难看出洛阳心意拳的风格,确实有别于山西、河北各派拳法。其技击与养生并重的味道很浓。

  说到这里,就该让马三元出场了,他和马兴一起跟着马学礼学拳,同属洛阳心意拳的第二代传人。不过马三元在当时以“重拳”闻名,一般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相传败在他手下的著名拳师不下十人。当时他跟着师傅学习时,师兄弟很少,不过三两个人而已,因该拳派讲究养生,反对无事寻衅,马学礼为保护拳种的纯净,只在清真寺内秘密传拳。有一天,一个外地人专程前来拜师,多次求教被谢绝后,他索性长期住在洛阳,并依照穆斯林习俗起居、修炼。日久天长,马学礼为其诚意所动,便破例授他两年多拳术。谁知此人学艺后回到家乡,将先生的告诫置于脑后,倚仗自己的武功为所欲为,强行霸占了一个民女,最后竟残忍地将其杀害了。这件事影响很坏,马学礼闻知大怒,他命马三元代师出面清理门户,以铲除武林后患。

  马三元的技艺主要是“四把捶”,无论是打擂比武还是与人格斗,很少有人能胜他。他遵从师命,手到擒来,将那人的武功废掉,了却了先生一桩心事。从此,该拳派定下了更为严格的拳规:“非吾穆斯林弟子,宁可失传,也不乱传。”致使该拳种在穆斯林当中秘传300年。这正是圣行心意六合拳流传不广和神秘莫测的原因所在。 

  马学礼的另一个徒弟张志诚,南阳人,与马兴一起师从于马学礼,而且是入室弟子,得到了秘传,同属洛阳心意拳第二代传人。传说张志诚有一次在南阳府打擂台,接连打死两名拳师。其中一名拳师是一个大官的亲戚。官府将张志诚抓起来,欲判其死罪。他的家属就到京城申告,正巧碰到乾隆皇帝到大理寺视察,得知案情后问张志诚是如何将人打死的。办案人说是用肘膝顶死的。乾隆自言自语:“用手打才叫打人,用肘膝算啥?”办案官员不敢再问,以为皇上要赦免张志诚,就将他释放了。

  张志诚的拳法主要在豫南开花,一拳下南阳,花开三四枝,首传鲁山李政,李政又传鲁山张聚,张聚再传买壮图,由此形成河南心意拳又一大拳派。但张志诚和马三元一样,弟子中洛阳人寥寥,所以不再详述,现在说说洛阳心意拳的第三代传人马梅虎。

  三

  马梅虎的名字很好听,几个汉字写出来也漂亮,色彩斑斓如猛虎,暗香浮动似梅花。他是马兴的儿子,祖籍洛阳自不必说,单是看看他的生卒年月,就知道他还高寿:生于公元1805年,逝于公元1924年,活了119岁!

  话说马兴34岁娶妻杨氏,50岁才得子马梅虎。马梅虎幼承父训,得其真传。他秉性刚毅,性如烈火,但为人处事却德威兼备,颇有大将风度。他轻功很好,有墙上“挂画”之功。据传有一个华山道士慕名前来,要和他比比武功。当时正值午后,马梅虎正在门前抱着小孩玩耍,道士申明来意,马梅虎意识到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便说:“不知道我师傅马梅虎在不在家,你稍等片刻,我去找找。”说罢,他以哄孩子为名,把孩子放在地上,说:“别哭别哭,我给你逮一只麻雀玩。”他纵身上树,随手抓了一只麻雀,送到孩子手中。道士惊叹不已,心想:他的弟子尚且如此,何况师傅?遂甘拜下风,打道回府。

  马梅虎教育徒弟须有武德,常说“师不正不投,徒不正不收”,并明确了洛阳心意拳“四不传”原则:“忤逆不孝者不传;贪财如命者不传;逞能欺人者不传;酒色之徒不传。”凡是他的徒弟,一不和外人谈论此拳,二不在公开场合练拳,三不轻易收徒,尤其是同师学艺者,相互之间忌讳交流。这是因为洛阳心意拳过于凶猛,所谓“太极十年不出门,心意一年打死人”,所以历代拳师都担心传人不当,从不轻易收徒。  查看洛阳回族文史资料,我发现马梅虎最出色的弟子是刘万义、马梦乐。马梦乐又传弟子金黑彦说。下篇就说说洛阳心意拳第四代传人。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07-12-0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