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洛阳

学海浩茫见精微——访书法家李刚田先生(2)

2012/6/29 9:11:28 点击数: 【字体:

“生”和“熟”的关系。技法必须要熟,如果不熟,则永远是一种粗劣、低层次的东西;只有熟练而不能追求艺术境界上的生辣,只能是一种中间档次。所以书法很难。既要追求技法的完美,又要追求艺术境界的放松。

    技法不完美不行,现在有的写字的,基本功不到位,没有受过刻意的训练,只在情趣上下功夫,将来他的前景不会宽阔。有的字在展厅里很动人,因为笔墨效果好,但是印到集子上,就露怯了。笔墨的外衣剥落后,线条、结构的弊端暴露无遗。我的字可能在展厅里不那么夺目,但印在书上,还每每可看,我要求要准确、耐看,这是与古人吻合的。到博物馆里看古人法书,尺幅不大,看上去不是那么动人,但印在书上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光彩照人。古人追求精致之中求变化。技法完美是伴随书法家终生的一个追求,境界是靠读书、读法帖逐渐加深的。书法到了一定程度后,和人的修养是密切相关的。

    我的书法风格形成是不由自主的形成,我写字、刻印、写文章没有刻意追求风格,去设计风格。我已经60岁了,写了50多年的字,回头看去,我的书法、篆刻、文章有一种一贯制的风格贯穿在里面,是一种统一和谐的东西,这可能和我与生俱来的个性有关吧。

    当年,您和张海、王澄、周俊杰等先生推出了“墨海弄潮”,在当代书坛掀起了“中原书风”,请您谈谈“中原书风”的具体涵义。

    曾经做过的事情,是历史的过程,是河南当代书法史的一个过程。当时,河南是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一种状况。篆刻方面,上海、江浙已经形成气候,他们印人代代相传,印泥、印石、纸张已经形成产业化。河南人当时刻印,就是找城墙砖磨磨就刻了,所有的石头都是从南方运来的,印泥也很粗劣,连盖印的纸都没有,条件非常差。从大处讲,北宋南迁后,河南文化一蹶不振。苏州一个小地方,考上的状元比河南300年都多。解放前,河南有“水”、“旱”、“蝗”、“汤”等灾难,河南经过长期的战乱、长期的贫穷,政治、文化、经济一蹶不振。

    江浙出了沙孟海、林散之等大家,而同时河南却难以找出大家来。虽然出了一些地方名家,但以历史的眼光去看,影响远比不过沙、林等人,河南书法这一段比较薄弱。但河南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河南有1亿人口,有深厚的传统,有丰厚的碑刻资源,书法艺术是深入人心的,民间基础很扎实。

    在全国书法热兴起的时候,河南一批热爱书法的年轻人,天时、地利、人和凑到一起,做了一场有意推动河南书法发展的活动。当时的选择不是走向“雅”,而是走向“俗”。现在看来“中原书法大赛”是烧热、推动河南书法创作氛围,是艺术走向社会的一种办法。用现在时髦话叫“书法进万家”,河南书协20多年前,做的就是“书法进万家”活动。

    “千人书法大赛”,一千人聚集在省政府礼堂,同时挥毫,要的是那个场面,而不是要的“雅”。这次活动就是让书法从书斋里解放出来,走向千家万户,融入到整个社会。这样书法才有生命力,才有氛围。现在看那时的书法作品,整体的显得都很幼稚,但在当时在全国确实引起了轰动。整个活动开了全国书法大赛的先河,后来各类书法比赛在各地此起彼伏,都是向河南学的。这样的举措是河南现代书法的起点。尽管这个起点是从民俗开始、从基础开始、从普及开始,但它为日后河南书法的兴起创造了一片热土。

    后来河南又举办了墨海弄潮15人晋京展,现在看那些作品很幼稚,但当时在中央美术馆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当时人们还没有去写大作品,最多的还是四尺宣纸,写的还是毛主席诗词、写的还是颜柳欧赵、写的还是“远上寒山”,突然见到了河南人宏篇巨制,写的碑派书法,那种气象震住了当时的人们,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看那种书法令人汗颜,但当时为河南书法走出去,为河南培养书法人才是一种好办法。后来接连办二届、三届,直到四届总结出了百人集。虽然集子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作品不能尽人满意,但对河南书法整和起到了关键作用。

    江南书法典雅,以帖派见长。按阮元的说法:江左风流,碑派长于碑榜,拘谨拙陋。北方书风追求质朴,南方书风追求秀雅,中原书风的概念就是相对于南方书风而提出来的。一是大作品、大气派,二是注重作品的表现力。当然从学术方面看,这个提法不是很严谨的,虽然它为鼓舞士气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有人说中原书风特点是雄浑博大,实际并不尽然。我在我的文章中回避这个称呼,因为它不耐推敲,考虑到整个河南书法的大局,我不能否认,但我在专著中也从不提这个概念。

    那么中原书风应该是什么样的书风呢?后来的全国展中,河南不再是大作品了,有些作者从南方进修回来,也开始写二王一路的尺牍、手札,帖派、碑派在河南汇集、融会贯通。豫菜是什么风格?豫菜没有风格,没有风格也就是豫菜的风格。豫菜最可贵的就是善于吸收,善于融会贯通。河南书法其实也是这么一种情况,在广泛吸纳、包容吸收和消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书风。代表这个时代的书风应该是有新意的、有创造性的书法,河南书法一直在创造上做文章。我认为这应该是中原书风的特点吧。如果仅仅用雄强博大来形容河南书法的话,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薛:中国书协自成立以来,举办了全国展、中青展、新人展、正书展、楹联展、篆刻展等多项展览,您几乎担任过所有展览的评委,通晓所有展览的游戏规则。请您谈谈向这些展览投稿的注意事项。

    李:我觉得作者要投稿,应该知道展览是一场战役。战役是短期行为,短期要打胜仗,要依赖本人长期积累的结果,无数次的迎接展览,这个过程就是提高。要重视过程,而不要在意结果,做到埋头耕耘,不问收成。

    八届国展收稿30000件,最后展出只有1000件,是一个庞大的展览,但还是有29000件作品落选了。结果是哭的多,笑的少,还是骂娘的多,称颂的少。大家一定要用平常心去投稿,如果说现在的一些评委不当评委了(包括我自己),那么落选的概率也很大。现在是年轻人投入更大,老年人的局限更大,进步也慢。

    投稿一定要认真,好比歌星参加歌手大赛,面对评委按计分器,,哪怕评委水平还没有你高,你也一定要重视评委。如果你搞个人演唱会,你可以尽情发挥。你在古代参加科举,必须要写八股文,写现代诗一定没戏。投稿就是应试,必须要认真对待展览的规则。如果你把艺术个性发挥到极致的话,在艺术创作上很可贵,但很少人去拍手赞成你。这时候,尽管你很有创意,但结果还是落选。必须要让大多数人接受你的作品,既不能把工艺化夸张到极致,也不能太张扬个性化。要把握好审美的“度”,这个“度”产生在审美共性上。

    要通过以往每次展览入选作品来寻找规律,展览虽然有变化,但主线变化不大,有规律可找。还要注意当代展厅机制下的效果,古人欣赏书法作品,沐手焚香,玩味着字里行间的翰墨之美和词句之美,在读书法;现在评委开评,回避本省,4个评委评三个省的3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作者:薛明辉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