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开封四合院 静谧时光锁清秋

2013/11/6 17:15:36 点击数: 【字体:

    去年的一个秋日,笔者带女儿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到刘青霞故居参观,忽然下起了小雨。那天的游人稀少,孩子们在细雨中快乐玩耍,偌大的四合院伫立在繁华闹市而不闻车马喧,青砖灰瓦间飞鸟掠过。刹那间,置身其中,笔者忽生感叹,叹时光的变迁,叹流年的暗转,叹岁月的静好。想起旧时在四合院长大的孩子,他们在传统建筑群中穿梭,在诗书礼仪中成长,虽无现代文明的发达,却有那个时代的宁静。一座座四合院仿佛一部部经典线装的史书,在历经岁月长河的洗礼之后,有的册页残损,有的内容遗落,有的整章消失……一如这些四合院的童年时光,再也回不去了。

    一

    开封四合院是中原民居的代表,据考证,历史上北京四合院就师承开封。开封四合院在民居建筑中堪称典范。北宋到明清甚至民国,在开封居住的不少达官贵人对家居环境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开封四合院的发展与完善。开封四合院,通常是把南向的房屋称作“正房”或“上房”,北向的房屋称作“倒座”,东西两侧的房屋称作“厢房”。其中正房供长辈居住,厢房供晚辈居住,倒座则用作客房或仆役的住室,另有耳房和小院作为厨房和杂屋等。院子的四周都有封闭式的围墙,所有门窗均朝向院子,以保持安全和宁静。大门多开在南面围墙的东部,大门内有迎面的影壁,使外人看不到院内的动静。大门和二门之间称为“前院”或“外院”,前院的南侧有一排“倒座”。四合院建筑的内院与外院空间则按照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内外有别”来处理人与社会的交往。垂花门是连同内院与外院的一道装饰精美的门,坐落在整个院落的中轴线上。垂花门以外算作外院,是用来接待客人的;垂花门以内为内院,一般不允许外人进入,也就是我国古代所谓的“宾不入中门”。垂花门内一般设有屏门,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除非家中有红白喜事,一般屏门是不能打开的。在有抄手游廊的四合院中,垂花门与抄手游廊相连接,通过抄手游廊可以进入内院的各个房间。

    开封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形象可以概括为方正朴素、厚实稳重、端庄高大、明快有力。不管是一层民宅的轻快平缓还是两层楼房的高大伟岸,造型都能简洁、明朗,屋顶和屋脊曲率适中,出檐厚重、深远,立面外实而内虚 ,设计简洁、朴实。建筑风格不似南方的轻盈、精细,也不似北方的封闭、凝重,开封的传统民居是对北雄和南秀的兼收和融合。不管是独院(一进院)还是二进院、三进院,无论朝向如何,均以主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配合均匀,布局严谨,主次分明,错落有序。

    二

    四合院作为一个家族生活聚居的环境,用四面的房屋围合出一个有别于外部环境的独特空间,按照中国“尊卑有序”的传统伦理观念,各家庭成员分别居住在构成院落空间的正房、东西厢房中,一家老小围绕四合院的内院空间生活聚居、和谐共处。遗憾的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开封四合院大部分已遭破坏,保存比较完整的不多,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民间考察,保存比较完好的是许家老宅、刘家宅院、田家大院以及张登云故居。整体而言,这些四合院无论是从高度还是开间、进深等标准来讲,都是主房高于大于配房,主院高于前院。其大门大多不在中轴线上,而是在左侧配房山头处,往往以配房山头作照壁装饰。从建筑形式上看,均为清代小式建筑,青板瓦或者筒瓦屋面,正脊垂脊多为叠瓦式扣瓦花脊,多无吻兽或仙人小兽饰件。其前檐多为出厦檐廊,后檐不出厦,青砖墙,砖封檐,两山多作硬山,主房多作廊心墙,结构上大部以土木结构为主。

    许家老宅位于后保定巷6号,为开封商人许正源在1936年所建,现在只余中院和前院,现有建筑除部分屋前建有厨棚及二门过厅已拆除外,其他均保持完好。其建筑构造受西方建筑影响,除主房外,均无外檐装修,窗为带有亮子的双扇玻璃平开窗,门为带亮子的双扇玻璃门扇,其门窗均为弧形雕砖花牙砖拱旋,门上窗上均安有弧形木质雕纹金钱旋心板,整个门窗改变了过去槛窗格扇门的构造形式,其室内装修为一般木隔断、砖铺地坪、芦席天棚,仅上房明间为水磨方砖地坪,内间为木地板,所有油饰一律为棕色,整个建筑显得朴实无华。因其墙壁已作承重作用,不再设檐柱,除主屋三间外,均无前廊。三间主房两山各加一耳房,中间三间有出厦前廊,有前檐柱、前檐及廊心墙,两侧的耳房则无前廊……其正脊为叠瓦花脊,其垂脊为叠砖扣瓦脊,两山有墀头外,其他各房均为前后砖封檐。后保定巷6号院的构造形式,代表了1930年后一个时期开封中下等级民居的建筑构造形式,开封不少民房按此形式建造,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乐观街45号院为田家宅院,建于1924年,原为三进院,中院为主宅。其后院原为杂物院,新中国成立后已改造成为工厂,现只存两院。田家宅院中院正屋保存相对完好,得益于田家后人非常强的保护意识。其整个建筑布局为坐北朝南,现存的后院主屋有房三间,东西配房各四间,中有客厅三间,客厅东侧有厨房三间,前院无东西配房。所有建筑采用清代小式民宅建筑格式,均带有前廊出厦,主房建筑土木结构,内外装修,非常精美讲究,主房明为三间,实为六间,有前屋三间,后有套房三间,中设楼梯。整个屋面为青板瓦屋面,正脊为叠瓦花脊,垂脊为叠砖扣瓦脊,两山为七层方砖博风封檐,前檐为挂板墀头,主屋两山头用水磨方砖砌成廊心墙,上书“纳福”、“迎祥”四字,使廊壁更加生辉。在外檐装修方面更为精美讲究,檐枋之上挑出深远的方椽飞檐,檐枋与板材之间装以雕花荷叶墩,下挂垂花柱与花牙板。垂花柱与花牙板均系透雕,雕刻得玲珑剔透、线条精细、栩栩如生。在室内装修方面,明间设一客堂,正面为六扇屏风玻璃隔断,并装以菱角金钱花框,两侧有四扇玻璃木隔扇一道,所有格扇下部的上下涤环板及群板,均雕饰精美的图案花纹,整个门窗格扇内外装修不仅做得精美细腻、光泽照人,而且非常牢固,从建成至今,虽已近90年,未发现有变形裂纹、脱漆龟裂等现象发生,依然完好如初,这也证明了当时建筑工人技术之精湛。

    清末,尉氏县富豪刘耀德之父在开封市内购置土地,于1880年建造大宅院。整个大院的建筑物沿中轴左右对称而又层次分明,体现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刘家宅院为典型的三进四合院格局,整座院落左右对称、层次分明,从前院向后院的屋檐和屋脊逐步高升,错落有致。整座院落除了沿着中轴线可到上房之外,在东侧还有一条贯穿南北的通道,可达二进院和三进院,而且可以直达后花园。刘家宅院所有的房屋都是小式建筑,承重结构为木柱、梁、檩条和椽子组成的框架。三进院堂屋与中厅都有前后檐柱,所有房屋都设有前廊,每个院落通过前廊相通,这就是“出厦风雨廊”,其妙处在于“如遇雨雪可不用雨具”。走近细看,房屋的墀头、檐板、吻和砖雕等饰件精美绝伦。这里所有的房屋均为小式建筑、硬山瓦顶,朴素大方、雅而不俗。整座建筑群房屋为砖木结构、青板瓦屋面,正脊为叠瓦花脊,配房为小花脊,脊头有吻兽,左右两山为硬山封顶。后墙为青砖风檐,并装饰有精美的砖雕、荷叶墩以及椽头飞子、勾头滴水檐。客厅的东侧有一道门,装有垂花门楼、垂花柱、垂花楣子以及各种透雕花心板,两山安有木博风。在西院,整个建筑大门以里东侧有一纵贯南北的通道,因此,不但一进大门向西进前院,沿中轴线各门直通中院及后院,而且可以一进大门向东进入南北通道,通过侧门进入东院的中院或后院或者直达后花园,布局合理、交通便利。其东院的前院客厅东侧有二门一座,系通道门,装有垂花门楼、套花柱,色彩鲜艳、雕刻精致,两山安有木博风,整个门楼小巧玲珑。所有油饰基本上是黑棕两色为主,只有少数花牙相子饰以彩色,和青砖灰瓦浑然一体,显得古朴大方,体现小式建筑的特色。

    三

    在开封还有一些典型的四合院。朝阳胡同19号张钫故居原是一座清式三进大院,青砖蓝瓦,白灰细缝,前廊后厦,有房50余间,门窗格式以及室内装饰木隔等十分考究。北太平街16号张登云故居前院已经改建,仅存后进院的北屋和厢房,原来是座三进院,大小房屋30间。正厅内东、西各尚存着珍贵的红木带双门隔扇。如今,小纸坊街、双龙巷仍有不少四合院。

    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四合院中的宅门、垂花门和格窗多饰以木雕。能工巧匠将门的木料雕刻成蜿蜒盘绕的花卉植物以及龙、象等瑞兽头形,使原本呆板笨重的材料显得生动并富有活力。

    四合院建筑墙体的砖雕、门窗局部构件的石雕和木雕、庭院铺地的图案等元素都经过颇具匠心的深入雕琢。例如柱体和房檐之间设置的雀替,其功能是扩大柱体支撑面,有利于分散对屋檐的支撑力,从而减弱柱体的受力程度。就是在这小小的部件上,工匠们精心雕刻出了如藤蔓、云彩、几何纹样等丰富的图案,点缀醒目,和柱体以及廊道形成一种节奏美感。

    曾几何时,开封城街巷里的叫卖声回旋悠长。清晨,遛鸟的老先生衣摆随风飘荡,街坊邻居或抽着旱烟,或咂嘴儿品茗,无论是哼着小曲儿,还是晃着二郎腿儿坐着摇椅闲话家常,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打碎了悠闲的梦,越来越少的四合院记载着这座城市的曾经。重回四合院里吃饭、喝茶、生活,仿佛成了现代人的一个终极梦想。保护四合院的意义不仅仅是保护一幢旧房,而是保护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如果这些活生生的历史见证消失了,那么我们就无法如此真切地体会到我们的先辈曾经如何在这静谧的环境中生活了……作者:蕙的风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开封日报(2013-08-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