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城位于杞县裴村店乡,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吴起修筑的城池遗址,因纪念吴起而得名。吴起城目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为村级治所。关于吴起城的由来和传说,记载在《杞县故事卷》中,内容是吴起任楚国三军大元帅时如何从严治军,如何爱戴百姓,全是歌功颂德之词。那么,吴起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他什么时候到过杞县?在杞县修筑吴起城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到吴起城村,去寻访发生在这里的远古历史,或穿越2000多年的时空,到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到吴起曾经生活过的卫国、鲁国、魏国、楚国去找寻他的生活经历;或埋头钻进《战国策》、《史记》等先秦的书籍中,在浩渺的史海中去打捞、钩沉有关吴起的故事和传说。如此,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鲜活、栩栩如生的吴起。
一、吴起是一个贪图功名、不择手段,残暴无情的无德小人。什么是“小人”?什么是“君子”?孔子讲得非常明白,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所说的“君子”,就是指重情重义、淡化物质名利的品德高尚之人,反之则为“小人”。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先驱者,提倡“克已”、“复礼”,强调“亲子之情”,实际上就是讲究“道义”。如果按照孔子的要求去衡量“君子”和“小人”,那么,吴起则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无德小人。
根据史料记载,吴起一生的“污点”主要有以下几处:一是屠杀乡邻。吴起出生于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常受强邻欺凌的弱邦卫国,早年家庭富庶。吴起自幼聪颖好学,一心想成就功名。公元前415年,吴起26岁那年,开始到卫国朝廷游说求职。然而吴起生不逢时,因为这一年正是卫国大动荡的时候,君臣不和,卫怀公软弱无能,被他人弑立。最后吴起耗尽家财,弄得家庭破产,也没求得一官半职。官没当成,本身就是灰头土脸的吴起心情非常不爽,而他的乡邻却讥笑他,让他恼羞成怒,杀掉了30多个讥笑他的人,从东门逃出卫国。吴起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做不了卿相,就决不回卫国。”二是为子不孝。吴起从卫国逃到鲁国后,拜曾参之子曾申为师,学习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讲究“孝道”,认为“百善孝为先”。孔子曾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些论述的就是孝道。公元前414年,吴起27岁那年,母亲病逝,他竟然不回家奔丧。这显然与儒家思想相违背,曾申恼怒他不孝,和他断绝了师生关系。三是杀妻求将,残暴无情,令人发指。吴起和曾申决裂后,投身到鲁国季孙氏门下学习兵法。求官若渴的吴起横下心来要在乱世中走从军之途。公元前412年,齐国进攻鲁国,吴起主动谒见鲁君献策请缨。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为将,但因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其岳父是齐国名门且有恩于吴起,鲁穆公便不信任他。此时,渴望当将领成就功名的吴起,不顾亲情道义,杀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倾向齐国,史称“杀妻求将”。鲁穆公终于任命他为将军,率领军队与齐国作战,大败齐军。吴起为贪恋功名屠杀乡邻、为子不孝及“杀妻求将”的人格缺陷为时人心悸、畏忌,被后世文人墨客非议。其先后仕鲁、仕魏、仕楚漂泊流离,不被重用的命运悲剧也与他残忍无情的人格有关。吴起大败齐军后,鲁国的君臣就议论纷纷,流言四起。有人在鲁穆公面前中伤吴起说:“吴起是个猜疑残忍的人,早年杀死乡人,又因为不孝被曾申逐出师门,君上对他有所怀疑的时候他就杀死自己的妻子。况且鲁国是个小国,一旦有了战胜国的名声,就会招致各国的攻打。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君上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穆公于是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免去了吴起的官职。吴起仕魏时,宰相公叔对他的残暴无情非常畏忌,便想除掉他,于是设计离间了吴起和魏武侯的关系,让武侯对吴起产生怀疑,逼迫吴起离开了魏国。
后世的司马迁、白居易、徐钧等文人墨客对吴起的人格也给予批评的评价。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评价吴起说:“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唐代诗人白居易作诗贬斥吴起说:“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南宋诗人徐钧评价吴起说:“兵书司马足齐名,盟国戕妻亦骇闻。”南宋诗人于石作诗批判吴起:“吴起为鲁将,杀妻殊不仁。乐羊伐中山,食子太无情。”
二、吴起是战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其独到的政治、军事、变法思想为后世所推崇。
吴起虽然在人格上备遭后世诟病,但他自幼聪慧,又先后师从于曾申、季孙氏、子夏等儒家、兵家名人,再加上他刻苦用功,在政治上、军事上、变法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成了战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首先,吴起在政治上推崇儒家思想,强调以德治国。吴起曾和魏武侯谈论如何治理国家,武侯说:“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的宝贝啊!”吴起对他说:“国家最宝贵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边有洞庭湖(今湖南洞庭湖),右边有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但不讲求德义,大禹把他消灭了。夏桀所处的地方,左边有黄河和济水,右边有泰华山,伊阙(又名龙门山,在今河南洛阳南)在南,羊肠(在今山西晋阳西北)在北,施政不讲仁爱,商汤将他流放了。殷纣王的国家东面有孟门(古隘道名,在今河南省辉县西),西面有太行山,常山(即恒山,在今山西省浑源县东)在北面,黄河在南面流过,地势也无比险要,但施政不讲道德,周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治理国家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如果君主不讲德行,就是一条船中的人也会成为敌国的人。”作者:周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