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走进开封 >> 印象开封 >> 浏览开封

首现于宋代开封的夏禹《岣嵝碑》(2)

2013/10/16 17:28:58 点击数: 【字体:

首现于宋代开封的夏禹《岣嵝碑》(2)

开封禹王台

    据现有开封文献记载,历遭黄河水难的开封人为怀念治水功绩卓著的禹王,根据他治水时在“吹台”附近住过的传说,于公元1523年,即明代正德嘉靖二年,在吹台上挖建了神龟形高台,还在龟背的高台上修筑禹王庙和大殿,铸造了高八尺的大禹铜像,企望大禹的神灵佑护开封免受水害。一位叫做“李村人”的先生在1957年元月六日《河南日报》发表的《高台美景空中市街》一文中记载:“相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曾息止于此台,因曰‘禹王台’”。或许“禹王台”之名由此得来,早于明代。

首现于宋代开封的夏禹《岣嵝碑》(2)  

长沙禹王碑

    禹王台龟背上所立的“禹王碑”,即《岣嵝碑》,和南岳衡山“镇山之宝”文字内容一样,共有七十七个字。
  
    明代学者杨慎曾解释碑文,其释文为:承帝曰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禋,郁塞昏徙,南渎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河北唐山现代考古学者马贺山先生也解释了碑文,其释文为:“承帝冢然,翼辅雝卫。灾洚矢发,沮恒往行,三河飞涌。北过冀而奠,姒若忘鸟。宿岳麓庭,昶溢酉祈,水庐弗长,往求永定。华岳泰衡。崇楚事裒,劳余神禋,鬯曼吉徙。南渎衍昌。衣则食备,万邦皆宁,疆无漾漭。  

首现于宋代开封的夏禹《岣嵝碑》(2)  
  
禹王台大禹像

    按照马贺山先生对“岣嵝碑”解释的释文,大致可理解为:
  
    受帝命冢宰答应,辅助舜帝治理灉水卫水。水灾降临,誓师出发。在沮水恒水之间奔忙。三河洪水泛滥,北过冀州而祭奠祖先神灵,姒忙于浚水忘记故乡鸟地。治水在外常宿高山庭院,用酒祭祀天地,祈望河水畅通不在外溢,水到房前不要再涨了,希望洪水平定。从华山到恒山再到泰山衡山,非常推崇有才智的人疏导河流,从此洪灾减少。平时治水之余以烟祭祀神灵,用芬芳的美酒以享神,神灵昭示;迁徙大吉。南方的沟渠已经顺畅,草木兴盛,丰衣足食,万邦安宁,从边疆到中原,再不见洪水泛滥。
  
    为帮助大家理解“禹王碑”,即“岣嵝碑”的有关内容,现对马贺山先生释文中的一些名词解释如下:
  
    “冢宰”,就是舜帝的太宰大禹,具有总领百官,辅佐舜帝治理邦国的职能。
  
    “灉水”:为古水名,是流经开封的汳(汴)水。自开封向东流经河南虞城的一段被称作“灉水”,是汳(汴)水的下游地区。据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记载:“河灉水,在宋”。“宋”即开封东部的宋国,今商丘一带;据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记载:“灉反入。又水自河出为灉”。就是说流经开封的汳(汴)水,从上游的黄河流出以后就称为灉水;又据战国时期魏国《尚书夏书禹贡》记载:“灉沮会同。又或作澭,亦通作雍”。“雍”,即开封杞县,古称“雍丘”,有“雍水”东流商丘。
  
    “沮”:为《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中的“沮”。据山东《姓出炎帝之孙墨家巨子后裔》中对“巨”氏家谱解释:“封钜曾被封于一个叫做‘丰沮’的地方,所以起名为封钜。封钜的后代中以祖名字为氏的分别姓‘封’和‘钜’,后钜氏去金字旁,简化成了‘巨’”。封钜,即封父国之地,在开封北部的封丘西南。“灉沮会同”之地在开封西北,即封丘西南一带。
  
    “卫水”:为古水名,即卫河,是源于太行山流经武涉、新乡市区、浚县,东入山东境内的一条古老河道。它就是隋代所开大运河的永济渠。通常所称的“卫河”,是指上游的河南新乡合河乡到山东馆陶秤钩湾一段。广义上讲,卫河包括上游的卫河,以及中游的卫运河、下游的南运河,统称为“卫河”。在这里主要指流经卫国的武涉(直线距离开封为138公里)、新乡(直线距离开封为78公里)、浚县(直线距离开封为102公里)及其东北部一线。
  
    “沮水”:为古水名,即封丘西南一带的长翟渠,或称白沟。
  
    “恒水”:为古水名,上古时期恒水地跨黄河,辖区分属冀、兖二州。恒山是“恒水”的发源地,因避讳汉文帝刘恒名讳改“常山”。当地人称之为“横河”,其实是“恒水”的附会。
  
    “沮水恒水之间”:大致是指流经河南开封、杞县以北至河北恒水以南地区的浊水。
  
    “三河”:指上述的“灉水”、“卫水”和“沮水恒水之间”的浊水。
  
    “飞涌”:指三河水势汹涌澎拜。
  
    “冀州”:今河南沁阳一带为冀州治所。
  
    “姒”:大禹的姓氏,泛指大禹。
  
    “浚水”:即疏通堵塞的河水。  

首现于宋代开封的夏禹《岣嵝碑》(2)  

北宋夏禹书帖

    “鸟地”:夏商时期,居住开封一带的氏族部落有着浓厚的鸟崇拜观念,如汉代《史记殷本记》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娥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卯,简狄耿取吞之,因孕生契……。”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开封“浚仪青邱亦曰玄池,女简狄浴于青邱之水,有玄鸟遗卵吞之,生契,即此水也。”契长大成人后,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于是命令契说:“现在老百姓们不相亲爱,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五伦关系不顺,你去担任司徒,认真地施行五伦教育。施行五伦教育,要本着宽厚的原则。”契被封在商地,赐姓子。契在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兴起,为百姓做了许多事,功业昭著,百姓们因而得以安定。可见在夏商人的心目中,鸟就是他们氏族的图腾,玄鸟就是他们的先祖,而“玄鸟遗卵”之地就是他们的祖地和故乡。
  
    “从华山到恒山再到泰山、衡山”:这是后人所认同的“四岳”,上古时期不大可能有如此“四岳”之称,充其量包括嵩山、泰山、恒山之内,原释文中的“华岳泰衡”很可能是对山岳的泛指,也可能仅在开封周边地区。
  
    从以上对《夏禹碑》,即《岣嵝碑》的解释和分析来看,大禹治水的大致范围南到淮水、北到恒水、西到武涉(冀州)、东到巨野之间,基本上以开封“鸟人”氏族的祖地,也就是大禹的故乡为中心地带。通过治水,大禹从前人治水失败中汲取了教训,变堵塞洪水为疏导洪水,体现出他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非凡勇气和聪明才智。大禹治水的精神和业绩,使他赢得了天下民心,为当选舜帝的继承人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文物网(2011-04-1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