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字余之,战国时魏人,为当时著名的纵横家,生年不详,原为魏贵族后代,后家道中落。少与苏秦共事鬼谷子为师。归魏后求事魏惠王不得,愤而携眷游楚之秦,两次担任秦相,封武信君。为秦制定统一诸侯国的“连横”之策,瓦解了苏秦“合纵”的抗秦联盟,迫使魏献上郡于秦,夺取楚汉中之地,为秦之统一天下立下不朽功勋。秦武王即位后,失去信任,辞秦返魏,任魏相,助魏退齐兵。魏襄王十年(公元前309年)卒于大梁。
张仪故宅在开封曹门外400米,今新曹路西段公路北侧处。至北宋时其故宅为北宋名臣王祜所有。祜在院中手植三棵槐树,并声言:“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王旦在宋真宗时果得为相一十八年,曰三槐堂王氏。至清同治年间,三槐堂改为三教堂(祀儒道释三家)至今。但仍有张仪后裔居于该处。
张仪死后葬于开封城东北七里(实测五公里),今宴台河村。
张仪墓长方形,似砚(古墓不似今墓圆形,大皆为长方形),故墓附近村落(原为张仪后代守墓所居)乃称“砚台”,复因其南三公里的张耳墓亦似砚台,为示区别,张耳墓称南砚台,张仪墓称北砚台,位于今开兰公路北侧。
明清时期,黄河南移,靠近开封城垣,且屡次决口,北砚台村北被冲出一大河口,群众遂改称为北砚台河。复因村西北一公里处系宋宴台遗址,砚、宴谐音,传来传去砚台河就成了宴台河了。
张仪墓位于宴台河村南北街中段西侧,原为长方形高台,其土质坚硬,经年被人掘土使用竟成凹坑,1994年仲秋,市有关部门重修张仪墓,并立有《整修张仪墓碑记》一通。笔者实地勘查,张仪墓现已无存,其地已建成楼房。【原标题:张仪和宴台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