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名人名家 >> 名人与河南 >> 浏览开封

开封地域文化的记录者——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甘桂芬

2013/7/15 14:39:53 点击数: 【字体:

开封地域文化的记录者——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甘桂芬
甘桂芬出版的文学作品
开封地域文化的记录者——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甘桂芬
甘桂芬本人

    甘桂芬,开封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开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近年来致力于地域文化研究和市井文学创作,承担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在《北京文学》、《上海小说》、《小说选刊》、《莽原》、《文学界》、《延河》、《雨花》、《短篇小说》等报刊累计发表作品200多万字,出版文学作品集多部,获国内文学奖项若干。 

    甘桂芬的文学创作有三个特点:一是立足地域文化,把开封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和生活方式作为自己深入挖掘的素材富矿;二是坚持平民视角,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探寻文化基因,展现世态人情;三是秉持文学理想,紧扣时代脉搏,通过作品传递温暖和力量。 

    笔耕不辍 植根汴梁厚土 

    甘桂芬对“作家”这个称谓一直怀有敬畏之心,她更愿意称自己为“写作者”。她从小就对文学有着特殊的感情,喜欢用纸笔记录灵感,将所思所想诉诸笔端,之所以走上文学道路,是源于内心的需要。许多年来,她坚持写作,但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阅读是她学习别人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她说,创作应当是真诚的,是内心感觉自然的流淌,如若不然,她宁可放弃。 

    甘桂芬常说,自己是个运气好的人。1993年,她的第一篇稿子被采用,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否则也许就没有再试一次的勇气。创作之初,有幸遇到几位热心的编辑老师,他们根据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这些老师大多至今未曾谋面,但他们的帮助令她受益匪浅。那时候没有电脑,稿子全靠手写,她每天晚上趴在桌上写作,掌上磨出厚厚的茧子,胳膊肘劳损得了腱鞘炎,颈椎腰椎也出了毛病。有人问她:“你不觉得苦吗?”她说:“如果不以为苦,又何苦之有呢?” 

    2007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她的创作完全随着兴趣走,虽然每年都发表数十篇作品,还在多家报刊开设了专栏,但她并未对自己的创作做过具体规划,不知道自己能在文学之路上走多远。2007年,她自外地调入开封市文联任副主席。开封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豁达从容以及生活方式深深吸引了她,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她把自己比喻为汴梁厚土上的一棵庄稼,贪婪地从脚下的土壤里汲取营养。她的小说《清明谷雨》、《橐驼儿》、《天命》、《深宫》、《刘青霞传奇》都取材于开封历史,而《呼吸》、《真的不是因为韭菜》、《冬眠》、《锋利的笑声》、《覆盖》则以鼓楼夜市为故事发生地。 

    2008年,甘桂芬获批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2009年,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今年10月,她入选为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贴近生活 紧扣时代脉搏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沙盘。甘桂芬业余时间喜欢在古城的大街小巷行走。城墙下晨练的老人、路边卖煎饼果子的商贩、夜市上舔着锅底的火苗、人行道地砖缝里卡着的高跟鞋……种种生活中琐碎的细节都可能激发她写作的热情。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到周末,她都背着笔记本电脑去赶长途汽车,边候车边写作。周末人多,经常没有座位,她就坐在汽车门口的踏板上,听旁边的乘客讲故事,把漫长的旅途当成采访的现场。 

    “笔墨当随时代”是清代画家石涛的观点。甘桂芬用手中的笔记录着时代。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进城谋生,乡村呈现“空心化”状态,传统农业社会聚族而居、各年龄层次分明、充满活力的乡村生态正在加速消失。老人和孩子这两大弱势群体留守乡村,他们的情感需求被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保护。滞后的农村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障等问题使留守的农村老人和孩子承受了不该承受之痛。在深入采访后,她创作的小说《别在深夜叫我的名字》在《文学界》发表。这篇关注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小说,讲述的是这个被遗弃的群体中发生的故事,提出“谁来关照留守人的心灵”这一社会问题。她的小说《别把我一个人丢下》则通过对一个失偶老人怎样度过余生的描绘,关注这个城市生活中的特殊群体,在不动声色的冷静叙述中,反映人生的无奈和悲凉。她的新作《风清日丽的一天》,以开封市井平民为主角,表现他们的平静生活被不可抗拒的意外困扰时,坚忍不拔的努力和抗争。

    甘桂芬说,文学说到底是人学,所反映的不过是人性。而一个作家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能够直接体现在作品中,并对受众、对社会产生影响。正因如此,温暖人心、引领人心就成为文学最大的作用之一。 

    平民视角 坚持文学理想 

    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离开对社会生活的热诚参与,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甘桂芬说,如果生命是舞台,她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扮好每个角色。她平时工作很忙,阅读、行走、写作几乎占据了她所有的业余时间。相对于现代人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这样的生活似乎太单调了,但她却以此为乐。甘桂芬始终认真工作、认真生活。她认为,写作者不必抱着体验的心面对生活,只要带着锐利的眼睛、敏感的心认真生活就够了,生活自会给你回报。 

    甘桂芬的文笔一如她的为人,朴实平和。她以草根的立场体味人生,用朴素的语言再现生活。她喜欢以小人物、小事件来折射出大时代、大背景。阅读她的作品,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对烟火人间的热爱。甘桂芬与作品中的人物始终是平视的,没有故作姿态端着架子。她敬重所有认真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塑造人物。 

    文学是寂寞的事业。有人说,纯文学越来越边缘化。创作的艰难、稿酬的微薄,使很多人做出能带来更多收入的其他选择。甘桂芬笑道:“我没指望通过文学得到更多,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已经享受了快乐,如果作品发表后能带给读者愉悦或者启发,能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改善起到哪怕一丁点儿作用,就是对我额外的奖赏了。” 

    甘桂芬比喻,作者写作就像农民种地,一要有合适的土壤,二要风调雨顺,三要精耕细作、勤于管理,然后才能有好收成。她很庆幸自己能生活在开封这块适合文学生长的好园地,她也庆幸生活在开封跨越发展、走向复兴的好时代、好环境。文章合为时而著,她以一个开封地域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的身份,努力耕耘着。 

    “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世界,我渴望自己的作品也能做到这一点。”甘桂芬如是说。作者:马亮亮【原标题:开封地域文化的记录者——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甘桂芬】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2012-11-1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