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历史传说 >> 传说赏析 >> 浏览开封

“两袖清风”始自于谦 《知根知底》本周讲“于”姓

2013/5/30 11:30:53 点击数: 【字体:


    《窦娥冤》堪称中国艺术作品中广为人知的悲剧之一,但你知道窦娥的原型是谁吗?汉代名臣“于公”和“窦娥”又有何关系?本周六 21:25,河南卫视《知根知底》将讲述“于”姓的传奇故事。《石灰吟》作者,“两袖清风”楷模、明代名臣于谦后人现身节目,京剧大师于魁智、著名歌手于文华、相声演员于根艺、青年演员于晓光究竟谁能找到真正的忠烈之后呢?
   
    史书上记载,于谦有一个弟子在杭州当官,有一天突然发现西湖的水竟然慢慢干涸,于是就惊道:莫非老师遭遇不测?果真第二天就传来于谦的噩耗。传说岳飞遇害时,西湖同样发生了干涸。
     
    ○《窦娥冤》的故事源自“于公”
   
    汉代名吏于公,因秉公办案不徇私情深得民心。当于公查证已被太守判决的“东海孝妇案”实为一桩冤案后寝食不安,不惜辞官为其寻求生路,最终使冤案得以昭雪,后世有作家以“东海孝妇”为基础创作了闻名于世的戏曲剧目,此剧就是关汉卿的《窦娥冤》。
   
    “百姓通”纪连海在本期节目中详细讲述了“笑死于公”的由来。“大年三十晚上,于公查完牢房正想回家,忽听牢里很多人哭。原来这些犯人因过年不能回家心里非常难过,于公就说:‘正月初二清晨,县令要来查狱,只要大伙保证在这之前赶回来,我就放你们回家过年。’犯人一听连连保证,于公就把犯人都放走了。谁知正月初一下起了鹅毛大雪,于公想那些犯人明天肯定不会回来。不料,第二天他到牢里一看,满牢里的犯人都到齐了。于公见了这光景,仰天大笑说:‘皇天无情人有情,哈哈哈哈!’突然一口黏痰堵住喉头,他竟然倒地身亡。”。
  
    ○于谦、岳飞死后西湖干涸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篇著名的《石灰吟》出自明代名臣于谦,“两袖清风”这个成语更是由他而来。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财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史书上记载,于谦有一个弟子在杭州当官,有一天突然发现西湖的水竟然慢慢干涸,于是就惊道:莫非老师遭遇不测?果真第二天就传来于谦的噩耗。传说岳飞遇害时,西湖同样发生了干涸。
  
    ○于成龙是历史上的“便衣警察”
   
    于成龙被百姓呼为“于青天”、“一代廉吏”,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清官,山西人。
  
    于成龙中贡生之后,却因父亲年迈需要照顾而没有做官,直到45岁。他活了68岁,官场生涯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中年才走上仕途的于成龙终究在康熙朝成为一代名吏,于成龙也常常出现在今人的影视中。
   
    当时,他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在城乡建立保甲,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百姓通”纪连海解释,于成龙可以说是那个时候的“便衣警察”,为了摸清当时的偷盗案件总是亲自访察,多以“微行”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客或乞丐,到村落、田野调查案情,从而对当地盗情了如指掌。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12-09-07 作者:王会杰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