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历史传说 >> 传说赏析 >> 浏览开封

开封鼓楼的废与兴 最古老夜市鼓楼

2013/5/30 11:07:49 点击数: 【字体:


开封鼓楼的废与兴 最古老夜市鼓楼

开封鼓楼(1906年)

    开封鼓楼,中国最早的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钟楼在今天鼓楼广场原鼓楼的那个位置上,鼓楼在“拆楼口”即今省府西街眼科医院门前,通向迎宾路口的位置,东西对称,在一条线上,十分威严、齐整。

    明代后期,河南巡抚认为钟楼、鼓楼妨碍了巡抚衙门的风水,下令将钟、鼓二楼上的钟与鼓互相调换,钟楼改为鼓楼,鼓楼改为钟楼。

    在卸钟进行互换过程中钟纽断了,钟从楼上掉下来,摔个粉碎。后来将碎铁片熔化后重新铸了新钟,但新钟发音远不如老钟响亮。 巡抚十分气恼,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但从此对钟楼不管不问,任其破损、坍塌也不加修缮。

    到了清代,钟楼已经破损、坍塌得不成样子,康熙十年(1671年),河南巡抚郎廷相下令将钟楼拆掉,从此开封就没了钟楼。拆下来的砖瓦、木料在大相国寺内建了藏经楼。

    钟楼存在的时候,那个地方叫钟楼口,钟楼拆掉以后,其处叫“拆楼口”(谐音错叫为“车路口”)。

    开封鼓楼一直保存了下来,但1948年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时毁于战火,只剩下了一个基台,1976年,这栋在历次的战火、洪水甚至文化大革命革中屹立不倒的建筑,最终不幸被拆除。

    今日鼓楼广场已经成了闻名中外的鼓楼夜市。

    钟楼和鼓楼都是古代中国城邑专门用于报时或报警的建筑。古代里坊制城邑实行宵禁,早晚以击鼓鸣钟为启闭坊门的信号。由于古代百姓没有现代时钟来掌握时间,于是,居住于郊野之外的人计时,全靠日圭和漏壶这种古老的计时方法来进行。而城里的人计时,则全靠官府设置的钟鼓楼来传递时间信息。所以,凡是城邑,一般都建有报时或报警的钟鼓楼。

开封鼓楼的废与兴 最古老夜市鼓楼

日伪时期开封鼓楼

    目前,保留钟鼓楼的城市仍然不少,多已成为当地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一、汉代的“晨鼓暮钟”与唐代的“晨钟暮鼓”

    中国的钟鼓楼起源于汉代。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只是至今我们还没有见到汉代现存钟鼓楼的报道。按照钟鼓楼建立的地点或用途来分类,钟鼓楼大致有两种:

    一种钟鼓楼建在宫廷或庙寺大门之内的两侧,或宫墙后侧。宫廷中建造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唐、宋时期的长安、开封都是繁华的都城。当时,城邑实行里坊制,即以里坊为各自独立管理单位。每个里坊围以城墙,在四面或两面设坊门,定时开启。而在宫城正门上设置钟鼓,作为全城的司时中心,皇宫的管理者早晚根据钟鼓声开启宫门,城里的里坊管理者早晚也根据钟鼓声开启各自的坊门。后来,宋代对里坊制进行了开放性改革,但鼓钟制度却延续了下来 。

   自唐代起,鼓钟报时制度改为了“晨钟暮鼓”。直到元代,统治者也在北京宫城之北建了钟楼和鼓楼。唐代寺庙内也设有钟和鼓,到了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两者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击鼓的方法是:早上先敲钟后击鼓,晚上先击鼓后敲钟。

    另一种钟鼓楼建在城邑的中心地带,为的是让钟鼓发出的声音传播到极致,使城邑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开封“晨鼓暮钟”的设置方式,应该是延续了汉魏时期城邑的鼓钟报时方式。

    钟和鼓最早本是古代乐器,汉代以后才逐渐作为报时或报警之用。此外,封建王朝还将其作为举行朝会、庆典时,节制礼仪的司乐来使用。中国古代城邑作为司时的公共性楼阁建筑,多为两层,三层以上建筑较少。古代钟鼓制作很有讲究,且声音洪亮,传播久远。据说,在夜深人静之时,远在45公里之外的尉氏县都可以听到开封城里的钟声。

    二、开封鼓楼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钟鼓楼

    开封最早的钟鼓楼建在水南寺内。水南寺在古代浚水,即后来的汴水之南,与仓颉墓东南部的水北寺仅一水之隔,遥相呼应。水南寺是开封乃至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它的位置大约在开封老城北门的夷山铁塔一带。公元291年,古代西域王国于阗的僧人沙门无叉,在这里翻译出了中国第一部汉字佛经《罗般若经》,使古老的水南寺更加名盛一时。据说,水南寺、水北寺在金、明时期被黄河南移时淹废,钟鼓楼自然也随之被掩埋地下。1995年开封修高速公路取土时,曾在这一带挖出古钟一口,可惜被打个粉碎,后不知去向,实在令人遗憾。之后,开封大相国寺、国相寺(繁台天清寺)都设有钟鼓楼。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商都网 2011-07-0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