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郑州

记泥塑艺术传承人王金海

2017/3/28 17:25:18 点击数: 【字体:


    大到五米塑像,小到袖珍泥人,他都游刃有余;砖雕、铜镜模版,他的作品皆是精工细刻,样式繁复。他就是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艺术传承人王金海。今天,印象河南网带您走近中牟县泥塑艺术传承人王金海的艺术人生。
 
记泥塑艺术传承人王金海
 
    北临黄河的中牟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之上,那里土质细腻胶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为泥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牟泥塑主要流传区域在万滩、刘集、东漳和狼成岗等乡镇。王金海就出生于中牟县万滩镇十里店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王金海的祖辈就靠泥塑吃饭。
 
    中牟的泥塑行业在清朝末年兴起,那时,王金海的曾祖父王秀生为了生计,开始学捏泥人。民国年间,王金海的曾祖父王秀生和祖父都以塑神像为主,奔波于黄河两岸。新中国成立后,大家都是在劳动之余捏捏泥人、动物、玩偶等。中牟泥塑艺术就这样经过几代人的传承被保留下来。而王金海的外公也擅长捏泥人,还是中牟当时远近闻名的画师。王金海的父亲深得他的真传。
 
记泥塑艺术传承人王金海
 
    在父亲的影响下,王金海从小就喜欢绘画,捏泥人。上学期间,他主要跟着父亲学习泥塑。初中毕业后,19岁的王金海在父亲的鼓励下外出拜师学艺,他就到了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跟随著名砖雕艺术家张存生、张存仕兄弟学习砖雕艺术。最初的学习从活泥开始。王金海每天要活大量的泥,往往一活就是一个星期。高强度的学习并没有打击到王金海,他坚持不懈地学习了三年,这也为他的艺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离开郑州市黄河游览区后,王金海开始到处给寺庙做神像,吃起了百家饭。他先后参与了愚公移山遗址的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灵宝道君、四大天王,亚武山道观中玄武大帝巨幅塑像的主创。1992年,王金海正式开始个人独立创作,先后完成了朱仙镇岳飞庙中的岳母刺字、岳飞、岳云、岳霖、岳震、岳霆等十八尊巨幅塑像;1996年8月,在中牟县潘安故里游乐园中创作了高达5米的潘安大型塑像。
 
    既继承了家传泥塑艺术的精髓,又学习了张存生、张存仕兄弟的砖雕技艺,王金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功底与艺术风格,制作精良的泥塑作品受到业内广泛的关注。1999年,王金海受聘于瓷都神垕镇的一家青铜器厂,开始了新的艺术创作。
 
    到了青铜器厂后,王金海主要负责做青铜器、钧瓷造型。虽然这些跟之前的大型塑像、砖雕都不一样,但触类旁通、悟性极高的王金海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艺,并开始接触工艺非常复杂的铜镜模版雕刻。
 
记泥塑艺术传承人王金海
 
    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一般铜镜造型,皆须先制模,后制范。因为制模材料的不同,存世的大多是铜镜,而完好的铜镜模版则是少之又少。掌握铜镜模版雕刻技艺的艺人也非常罕见。创作铜镜模版,王金海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技术指导,全靠自己的摸索。凭借着扎实的雕刻技艺,王金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逐步掌握了这一技术。
 
记泥塑艺术传承人王金海
 
    铜镜模版的创作非常考验艺人的雕刻技艺,尤其是繁复的铜镜背面纹饰,稍有差错就要重新来过,往往最能体现铜镜的价值与艺术水平的高低。王金海在神垕七年期间,先后雕刻了八百块铜镜模版。他的铜镜模版图案精美,包含各种人物山水、花鸟动物等;刻纹粗细变幻、花叶虬枝如刻泥,深浅适度,明暗有序,苍劲有力;巧妙利用高浮雕技艺,使模版更加立体生动。单是欣赏其铜镜模版,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不安于现状的王金海在神垕工作八年后又回到了家中,开始自由创作。家传的泥人,砖雕,大型塑像,铜镜模版雕刻,王金海四者兼顾。2015年,王金海在中牟举办了个人泥塑作品展,70多件泥塑作品题材广泛,涉及乡村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态栩栩如生,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同年,王金海被批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艺术传承人。
 
    谈到对今后的打算,王金海说,以后想成立一个工作室。准备创作一版百米长的动物大世界雕刻作品,对自己的泥塑创作和雕刻技艺也算是一个总结。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